4.1 墙体的绘制和编辑
4.1.1 一般墙体
1.绘制墙体
选择“建筑”选项卡,单击“构建”面板下的“墙”下拉按钮,可以看到有建筑墙、结构墙、面墙、墙饰条、分隔条等5种类型可供选择。结构墙为创建承重墙和抗剪墙时使用;在使用体量面或常规模型时选择面墙;墙饰条和分隔条的设置原理相同,详见4.3节。
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建筑墙”类型,必要时可单击“图元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编辑墙属性,使用复制的方式创建新的墙类型。
设置墙高度、定位线、偏移值、半径、墙链,选择直线、矩形、多边形、弧形墙体等绘制方法进行墙体的绘制。
在视图中拾取两点,直接绘制墙线,如图4-1所示。
图4-1
注意
顺时针绘制墙体,因为在Revit中有内墙面和外墙面的区别。
2.拾取命令生成墙体
如果有导入的二维.dwg平面图作为底图,可以先选择墙类型,设置好墙的高度、定位线链、偏移量、半径等参数后,选择“拾取线/边”命令,拾取.dwg平面图的墙线,自动生成Revit墙体。也可以通过拾取面生成墙体,主要应用在体量的面墙生成。
3.编辑墙体
1)墙体图元属性的修改
选择墙体,自动激活“修改|墙”选项卡,单击“图元”面板下的“图元属性”按钮,弹出墙体“属性”对话框。
2)修改墙的实例参数
通过墙的实例参数可以设置所选择墙体的定位线、高度、基面和顶面的位置及偏移、结构用途等特性,如图4-2所示。
图4-2
建议
墙体与楼板屋顶附着时设置顶部偏移,偏移值为楼板厚度,可以解决楼面三维显示时看到墙体与楼板交线的问题。
4.设置墙的类型参数
(1)通过墙的类型参数可以设置不同类型墙的粗略比例填充样式、墙的结构、材质等,如图4-3所示。
单击图元在“属性”中“结构”对应的“编辑”按钮,弹出“编辑部件”对话框,如图4-4所示。墙体构造层厚度及位置关系(可利用“向上”“向下”按钮调整)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注意,绘制墙体的定位有“核心面:外部/核心面:内部”的选项。
图4-3
图4-4
系统对视图详细程度的设置:在绘图区域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视图属性”命令,弹出“属性”对话框,如图4-5所示。
(2)利用尺寸驱动、鼠标拖曳控制柄修改墙体位置、长度、高度、内外墙面等,如图4-6所示。
图4-5
图4-6
(3)移动、复制、旋转、阵列、镜像、对齐、拆分、修剪、偏移等,所有常规的编辑命令同样适用于墙体的编辑,选择墙体,在“修改|墙”选项卡的“修改墙”面板中选择命令进行编辑。
(4)编辑立面轮廓。选择墙体,自动激活“修改|墙”选项卡,单击“修改墙”面板下的“编辑轮廓”按钮,如在平面视图进行此操作,此时弹出“转到视图”对话框,选择任意立面进行操作,进入绘制轮廓草图模式。在立面上用“线”绘制工具绘制封闭轮廓,单击“完成绘制”按钮可生成任意形状的墙体,如图4-7所示。
图4-7
同时,如需一次性还原已编辑过轮廓的墙体,选择墙体,单击“重设轮廓”按钮,即可实现。
(5)附着/分离。选择墙体,自动激活“修改|墙”选项卡,单击“修改墙”面板下的“附着”按钮,然后拾取屋顶、楼板、天花板或参照平面,可将墙连接到屋顶、楼板、天花板、参照平面上,墙体形状自动发生变化。单击“分离”按钮,可将墙从屋顶、楼板、天花板、参照平面上分离开,墙体形状恢复原状,如图4-8所示。
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