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写小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初学写作者最容易陷入的几大误区

3.1 错误选择创作视角

初学写作者在选择创作视角时,很容易陷入误区。我们先了解一下创作视角的类别。

小说的创作视角也叫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称视角“我”,第二人称视角“你”,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全能的视角,也叫“上帝视角”。

首先,初学写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建议不要用第二人称视角“你”进行创作。

以第二人称视角创作的小说虽然少之又少,但还是有的。

例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玫瑰色街角的人》中有这样的叙述:

想想看,您走过来,在所有的人中间,独独向我打听那个已故的弗兰西斯科·雷亚尔的事……我见到他的面没有超过三次,而且都是在同一个晚上。可是这种晚上永远不会使您忘记……当然,您不是那种认为名声有多么了不起的人……

《玫瑰色街角的人》虽然用了第二人称“您”叙述故事,但其本质上还是用的第一人称视角“我”。

再如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健在《灵山》中写道:

你于是来到了这乌伊镇,一条铺着青石板的长长的小街,你就走在印着一道深深的独轮车辙的石板路上,一下子便走进了你的童年,你童年似乎待过同样古旧的山乡小镇。不过你已经见不到手推的独轮车了,代替那抹上豆油的枣木轴的吱呀声是满街直响的自行车铃声。

以第二人称视角创作的小说局限性大,视野狭窄,也不太容易被读者接受;而且第二人称视角几乎不可能在一两页的篇幅之内仍保持不变。所以我建议,初学写作者不宜用第二人称视角进行创作。

其次,建议初学写作者也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视角“我”进行创作。

第一人称视角就是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的、“我”看到的、“我”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局限性很大,情节发展一旦离开我的“视野”,就不得不住笔。因此从小说开头到结尾完全使用第一人称视角的创作难度也相对较大。

例如,我的学员沈青就是用女主人公宋思懿的第一人称视角“我”来创作她的爱情小说《念念成恋》的。这是一个很大胆也非常好的尝试。但由于作者在塑造女主人公的同时,还需要塑造其他人物,这时只要不是女主人公本人所见所闻的,就仍需要进入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或从其他人物的角度看世界。所以在《念念成恋》中经常可以看到,作者在女主人公宋思懿的第一人称视角“我”,和第三人称视角即其他人物的视角之间来回切换叙述故事。两种叙述视角的频繁切换,很容易造成视角的混乱,使读者的阅读体验降低,因此不建议初学写作者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我”创作小说作品。

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创作的小说作品,多半是由于小说主人公有特殊或异常的经历,或者主人公有特殊的性格特点,导致他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常人不同。

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作品并不多。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以第一人称视角“我”作为叙述者的例子。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就是用第一人称视角“我”叙述的,这是因为小说主人公亨丽哀太太的特殊经历。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讲述的是富有、高雅的年过60的亨丽哀太太,回忆她一生中最特别的、彻底改变了她整个人生轨迹的24小时。

丧偶的亨丽哀太太在40岁的时候,出于一种怜悯和高尚的情感,曾想去挽救一个20多岁素昧平生的企图自杀的年轻赌徒。由于瞬间的激情驱使而意乱情迷,亨丽哀太太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男人,甚至疯狂地不顾一切地想和他私奔,远走天涯。

年轻的赌徒接受了亨丽哀太太的金钱资助,也赌咒发誓,从此不再赌博。但因亨丽哀太太被琐事耽搁,未能及时赶到他们相约私奔的火车站,所以亨丽哀太太没能见到年轻的赌徒。

亨丽哀太太以为是自己错过了他,十分懊悔,便返回他们一天前遇到的赌场怀念赌徒,却发现年轻的赌徒根本没有离开,而是正拿着她给他的钱忘情地豪赌。赌徒最终还是没有丝毫改变。

亨丽哀太太一厢情愿地牺牲,并没有让这个年轻的赌徒洗心革面,换来的却是当众的侮辱和情感的欺骗。亨丽哀太太之后的人生因此蒙上了羞愧、痛苦和自责的阴影。而赌徒最终也没能逃脱自杀的命运。

亨丽哀太太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又过上了原来安静、闲适的生活。但一时的放纵,却换来她一生的修行。

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我”进行叙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亨丽哀太太的冲动和理智在不自觉中搏斗。茨威格对女主人公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例如,“我猛吃一惊……”“我惊讶无比……”“我全身瘫软,像受了电击……”“我毫无知觉了……我想抵抗,我要逃脱……可是,我的意志麻痹了……”。

茨威格以精湛的心理描写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细致、准确的剖析,发掘出人物内心世界最隐秘的情感。

我们再来看一个以第一人称视角“我”作为叙述者的例子。

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不同,在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障人士,也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

阿甘在常人眼中是一个“傻子”,这也导致阿甘眼中的世界与常人不同。通过阿甘的主观视角看世界,显然要比从正常人的角度看世界有趣得多。

温斯顿正是通过“傻子”阿甘的视角,反讽美国的社会问题。阿甘先后成为大学美式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获得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和约翰逊总统的授勋,甚至还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相。阿甘传奇的一生,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梦”的缩影。通过阿甘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世态的险恶复杂与庸俗市侩,更体会到主人公阿甘率真个性的可贵。

同样用第一人称视角“我”创作的小说,还有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个叫亚历山大·赛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主人公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写,通过一系列心理描写展示了鲁滨孙的思想变化,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从而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

绝大部分小说都是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的。因为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时,作者好像无所不知,没有视角限制,所以这种叙述方式也叫“上帝视角”。

用第三人称视角创作,可以拓展多个视角,可以让某些情节发生在主人公看不见的场合。小说人物可以用各自的名字称呼。对于某些故事来说,这样的设置至关重要。

第三人称视角可以跟随主人公展开叙述,也可以跟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展开故事,深入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叙述其他人物看到、听到的事。这种创作视角给小说创作者极大的创作自由。

例如,我的《青春通行证》《阳光女孩》《男生女生》《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小说作品,全部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创作。

再如,我的学员露西小鱼的儿童文学《彩虹俱乐部》《星空旅行箱》、心佳的爱情小说《碗棚村的赤脚医生》、薄荷花瓣雨的爱情悬疑小说《错爱》、高高的校园小说《顾小米也有春天》、安言的悬疑小说《你可能是我心中的光》,等等,也都是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创作的。

创作视角在小说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不建议转换得过于频繁。

例如,小说的叙述从男主人公的“我”突然变成女主人公的“我”,或者从第一人称视角突然转换成第三人称视角,这都容易让读者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在转换视角时,最好能选择某个明确的节点,比如在一句话,或者一个章节结束之后,再转换视角。而且,转换视角难度较大,建议初学写作者不要轻易在作品中转换视角,最好选用同一种视角叙述故事。

综上所述,建议初学写作者选用第三人称视角,也就是“上帝视角”进行创作,这样会更加容易掌握,在创作上也会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