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技术规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设 计

4.2.1 注浆范围和注浆处理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范围不应小于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范围。注浆处理深度应满足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2 注浆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的有关规定。

4.2.2 注浆孔可采用垂直孔或倾斜孔。当既有建构筑物或设备基础宽度较大时,可在基础边设置倾斜的注浆孔,也可设置穿透基础的垂直注浆孔。

4.2.3 注浆孔布置应避开地下埋设物,宜采用“三角形”或“矩形”布置。独立基础每边注浆孔不应少于2个;条形基础沿基础两侧纵向布设,每侧不宜少于2排,且每边超出基础底面外缘宽度不应小于1.0m。

4.2.4 注浆孔间距和排距应根据注浆材料、加固目的、浆液扩散半径及试验结果等综合确定。

4.2.5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宜采用速凝浆液,应从水头高的一侧开始注浆。

4.2.6 水泥为主剂的加固注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固软弱地基土,宜选水泥和水玻璃的双液型混合浆液。

2 注浆孔间距宜取1.0m~2.0m,注浆点上覆土层厚度应大于2m。

3 注浆时应控制浆液的初凝时间,浆液在砂土地基中初凝时间宜为5min~20min,在黏性土地基中初凝时间宜为1h~2h。

4 浆液注入率宜为15%~20%,初步设计时,注浆量可按下式计算:

img

式中:Q——注浆量(m3);

α——浆液充填系数,岩体取0.80~0.90,土体可按表4.2.6取值;

β——浆液损耗系数,岩体取1.20~1.50;土体取1.15~1.30;

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

l——注浆段长度(m);

n——岩体平均裂隙率或土体孔隙率,岩体平均裂隙率取1%~5%;

m——浆液结石率,取0.50~0.95,水灰比大时取小值,水灰比小时取大值。

表4.2.6 浆液充填系数

img

5 注浆水灰比可采用0.5~1.0,注浆时浆液浓度应由稀至浓逐级变换,注入率大的地段可直接注入浓浆液,也可加入粉煤灰、水玻璃等添加剂。

6 对劈裂注浆,在砂土中的注浆压力宜为0.2MPa~0.5MPa,在黏性土中的注浆压力宜为0.2MPa~0.3MPa。对压密注浆,当采用水泥砂浆时,流动度宜大于240mm,注浆压力宜为1.0MPa~7.0MPa;当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时,注浆压力不应大于1.0MPa。

7 对人工填土地基,应采用多次注浆,间隔时间应根据浆液的初凝试验结果确定,且不应大于4h。

4.2.7 硅化法和碱液法加固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液硅化法加固适用于处理砂土和黏性土;

2 单液硅化法加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5m/d~2.0m/d的湿陷性黄土,压力注浆宜用于加固自重湿陷性场地拟建建筑物地基,也可用于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物地基;溶液自渗注浆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

3 碱液法加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m/d~2.0m/d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

4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不宜用于加固酸性土和已渗入沥青、油脂及石油化合物的地基土。

4.2.8 硅化法加固注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固注浆采用的水玻璃模数宜为2.5~3.3,且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2%。

2 双液硅化注浆采用的氧化钙溶液中杂质含量不应超过0.06%,悬浮颗粒含量不应超过1%,溶液的pH值不应小于5.5。

3 硅化法注浆的浆液有效扩散半径应根据孔隙比、浆液黏度、凝固时间、注浆速度、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3.1.7确定。

4 注浆孔间距宜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的1.5倍~1.7倍,注浆孔排距宜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的1.5倍;分层注浆时,加固层厚度可按注浆管出浆口长度上下各25%浆液有效扩散半径计算。

5 单液硅化法应采用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并掺入2.5%氯化钠溶液;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注浆量Q可按下式估算:

img

式中:V——拟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体积(m3);

n——土体孔隙率;

dN1——注浆时溶液的相对密度;

α——浆液充填系数,可取0.60~0.80。

6 当硅酸钠溶液浓度大于加固湿陷性黄土所要求的浓度时,应进行稀释,稀释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img

式中:Q′——稀释硅酸钠溶液的加水量(t);

dN——稀释前溶液的相对密度;

q——拟稀释硅酸钠溶液的质量(t)。

7 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注浆压力宜由小逐渐增大,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200kPa,压力注浆孔间距宜为0.8m~1.2m;当采用溶液自渗注浆时,注浆孔间距宜为0.4m~0.6m。

4.2.9 碱液法加固注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100g干土中可溶性和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大于10mg·eq时,可采用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单液法;其他情况可采用注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溶液的双液法。

2 加固深度宜为2m~5m。

3 加固土层厚度h可按下式估算:

img

式中:l——注浆段长度(m),取注浆管底部到注浆孔底部的距离;

r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

4 每孔碱液注浆量Q可按下式估算:

img

式中:α——浆液充填系数,可取0.6~0.8;

β——浆液损耗系数,可取1.1。

5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根据每孔碱液注浆量采用下式估算:

img

式中:Q——注浆量(m3),试验前可根据要求达到的有效加固半径按式(4.2.9-2)进行估算;

n——土体孔隙率;

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当无试验条件时,可取0.4m~0.5m。

6 加固非自重湿陷场地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时,轻微湿陷地基注浆孔间距宜为1.2m~2.5m;中等湿陷地基注浆孔间距宜为0.7m~0.9m。

4.2.10 注浆结束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压力注浆,在设计最大注浆压力下,注浆流量不大于1L/min后,继续注浆30min,可结束注浆;

2 对无压注浆,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且停止注浆后,浆液在10min~15min内不再下沉时,可结束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