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现代史(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土地

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陆,从地中海到好望角,它拥有地理上和气候上的丰富多样性。[25]显然,这种自然条件上的多样会与这个大陆上居民的历史密切相融。环境与人类历史永远交织在一起,这一点在非洲显示得尤其明显。在这里,疾病和贫穷、贫瘠的土地,阻塞了许多地方人类定居的发展。非洲人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去适应艰苦的环境。比如,非洲历史上一种最重要的疾病是锥体虫病,或称“昏睡症”,由舌蝇传播,流行于森林和林地区域。在那些主要依赖牲畜,比如苏丹地带使用马和牛的族群中,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昏睡症常常在灌木或植被侵入原来的无植被地区后爆发,这就会袭击当地的族群;而森林地区舌蝇的猖獗,则会对国家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就无法使用马匹之类。[26]理解非洲的社会和经济变化,考虑这些疾病带来的效应是很重要的。

非洲的主要植被地带。引自M.克罗德所编《剑桥非洲史》第8卷《约1940—约1975年》(剑桥,1984)第194页,地图5,1984年版权属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许可复制。

非洲地形。引自J.伊利夫《非洲:一个大陆的历史》(剑桥,1995)第2页,地图1,1995年版权属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许可复制。

从地形上看,非洲有规则得令人吃惊的海岸线,类似于深海湾和半岛这样的自然港口相对较少。在其他地方的海岸延伸处,海洋活动则受制于沙洲。这就意味着除了地中海沿岸民族外,非洲人没有欧洲人或亚洲人那样的机会做海上旅行或探险。非洲人与其他大陆的频繁密切接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同样,这并不意味非洲社会在外来影响出现时没有吸纳它们,但在18和19世纪之前,非洲的发展相对而言是自给自足的。险恶的地形与水平较低的运输技术,就意味着非洲文明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本质上有着岛屿性的发展和态度。

英文版原书页码:9

我们可以把非洲大陆的地理地貌分为8个大致区域。首先是地中海的北部沿海岛屿,其气候类似于南欧,但通常更温暖和干燥一些。这一区域为海岸带,各处宽度不同,包括了非洲大陆的西北部分——“马格里布”(Maghreb,此词为阿拉伯语中“西部”之意)地区,海岸带在此处最宽,覆盖了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北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风穿越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境内的阿特拉斯山,带来了湿气,这一地区以土壤肥沃著称。

英文版原书页码:10

地中海海岸带以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这就是第二个区域。史前时期,这一地区看来有足够的降雨量,有可能支撑相当多的人口,但由于一些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球轴线在12 000年前的倾斜,这一大片地区开始变干(这个过程被称作“干燥”),在许多世纪中,除了一些散布于其中的绿洲之外,无人居住于此。不过,并不要把这片大沙漠简单地看作障碍,切断了北部非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的联系——人们常常这样假定。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交通的确困难,但绿洲(还有骆驼)对形成长途沙漠旅行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路径在古代就存在,使得马格里布地区的那些民族与撒哈拉以南西非的那些民族能够建立联系。这一区域也并非完全缺乏可耕种的土地,比如在阿特拉斯(Atlas)地区、霍加尔(Hoggar)和提贝斯提(Tibesti)山区,气流就为发展农业带来了足够的湿气。

英文版原书页码:11

第三个区域与撒哈拉沙漠相邻,即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是理解非洲东北部地理的关键。它由两条截然不同的河流形成,一条是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一条是发源于东非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这两条河在现在的喀土穆交汇,从这里这条大河蜿蜒穿过沙漠流向地中海。每年埃塞俄比亚高原和多湖泊东非的降雨,导致尼罗河泛滥。当洪水退去之后,那些从高原斜坡冲下的肥沃淤泥就沉积下来。所以,在尼罗河一侧就形成了窄带,其中有着世界上最肥沃的可耕种土地,这耕地可以支撑密集的人口,产生了世界上一些最古老、最成熟的文明。此外,尼罗河还提供了撒哈拉北部与南部之间人们的联系。

接下来,撒哈拉南部的西边,沙漠逐渐让位于植被,这靠的是由大西洋刮来温暖的赤道风。所谓“苏丹地带”是草原,它横跨非洲大陆。北非的阿拉伯人用“苏丹”一词指称这一区域,基本意思是“黑人的土地”;他们还使用意思为“海岸”的“萨赫勒”(sahel)一词,来指称沙漠让位于草原的地带。换言之,沙漠如同海,而植被地区开始处就如同海岸。撒哈拉与茂盛的海岸森林之间渐趋丰满的植被地带,被一系列河流打断,这些河流对这一区域的人类历史有着重大影响。尼日尔河发源于上几内亚的富塔贾隆(Futa Jallon)山脉,然后朝北环行进入撒哈拉,再掉头朝南进入现在的尼日利亚,在这里与本尼(Benue)河——发源于喀麦隆山区的另一条大河——连接,穿过迷宫般的众多溪流和小河——尼日尔三角洲——流入大西洋。如同尼罗河三角洲的情况一样,富塔贾隆山区的降雨也导致尼日尔河北行时河水泛滥漫过河岸,所形成的肥沃土地意味着尼日尔河中部流域可以支撑较多的人口,出现了西非一些最古老、最强有力的王国。更朝西去,塞内加尔河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在东边,乍得湖靠着发源于喀麦隆的一些河流补水,也为农业提供了条件,并且调节撒哈拉以南的气候。第五个区域是中西部的雨林,它位于辽阔草原地区的南边,覆盖了西非海岸的绝大部分,只有“贝宁裂谷”(Benin gap)除外。它向内陆有着远近不一的延伸,最终与中非盆地的大森林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之一。

埃塞俄比亚高原是我们的第六个区域。它的很多地方被火山物质覆盖,但也有一些地方露出了丰饶厚土,这是尼罗河北行带来的,它构成了埃及丰产的基础。雨量充沛加上高原凉爽,就形成了适宜的气候。这片肥沃的高原区域是文明的天然中心。在它与海之间是索马里平原,与吉布提和靠近海的厄立特里亚(Eritrea)相连,但这片地区干燥炎热,难以支撑大量的定居人口,因此主要成为游牧人的家园。

英文版原书页码:12

再朝南去就是第七个区域,也就是中东部非洲的辽阔高原。它的最高点位于鲁文佐里(Ruwenzori)山,构成了非洲大陆中央的一条“脊”。在这些山区的西边,是巨大的刚果河系和雨林,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但在南边则是草原和沙巴(Shaba)高原,赞比西(Zambezi)河发源于此。鲁文佐里山的东边是东非的大湖地区,主要的大湖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还有许多其他湖泊。中东非高原的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生长着矮树灌木,难以耕种,不过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凉爽而肥沃的肯尼亚高原就有着很好的耕作乡村,肯尼亚—坦桑尼亚边境处的乞力马扎罗坡地,如今的马拉维境内的夏尔(Shire)高原,也都有着同样的良好条件。维多利亚湖、吉奥格湖和基伍湖之间的区域,也就是今天的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都有充足的降雨量,由此而来的丰产促进了社会和政治上的发展。

最后,在南部非洲,辽阔高原延伸着,由一条海岸带将其与大洋隔开。南部非洲也是干燥、敞开的草原乡村,地面覆盖着草、灌木和荆棘树丛,6月到8月的冬季颇为寒冷。这个区域没有疟疾和舌蝇,这二者在更北边折磨着人们。这里是理想的牲畜放养之地,但一般不能支撑人口密集的农业社会。不过,东南部有一个部分是例外,这就是如今夸祖鲁纳塔尔(KwaZulu Natal)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