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史。从大禹治水,到秦朝的都江堰、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长江三峡工程等,无一不是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光辉伟业。
南北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设想,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世界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论证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序幕。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总长4350km,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km2。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瞩目下,历经半个世纪论证和十几年建设,先期实施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11月15日、2014年12月12日相继正式通水。从此,两条大水脉由南向北在祖国大地上静静流淌,恩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安徽等八省(直辖市),直接惠济人口1亿之众。
南水北调工程,难在征迁安置。东、中线一期工程总长2400多km,涉及8省(直辖市)、30多个大中城市、150多个县、近3000个行政村,需永久占地43万亩、临时用地45万亩,征迁人口9万余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及征迁实施等有关各方密切协作,沿线工程各省举全省之力全力推进征迁工作,整合落实各项补偿安置和帮扶发展等政策资金,将南水北调征迁工作打造成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和民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征迁安置新村,为征迁群众提供生产安置土地和生活住房,及时交付建设用地,妥善处理工程与征迁矛盾,创新工程沿线社会治理,维护征迁群众合法利益,保障了征迁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搬迁前水平,为工程建设和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谱写了共和国水利工程征迁史上的壮美篇章!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为南水北调工程征迁移民致敬:“在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实践证明,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本书回顾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征迁安置实施的工作历程,总结了征迁实施的好做法、好经验,具有较深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乃至其他水利水电、交通、能源等基建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