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REFACE
陈济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新中国成立前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省水利局工作,从此走上了一条为中国水利事业、长江治理开发而奋斗的职业之道。1951年7月,陈济生同志经水利部考选和北京集训后于8月赴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部水工建筑物教研室进修。1955年6月,他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并于10月经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指派赴重庆加入时任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率领的中苏专家查勘团,自此至1960年8月的近5年时间参加了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综合查勘、枢纽建筑物布置与坝址选择,以及选择葛洲坝作为三峡工程反调节梯级等工作。1958年水利电力两部合并后,陈济生同志曾随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锐、时任三峡工程设计领导小组组长魏廷琤等八人代表团赴苏联斯大林格勒水电站截流庆典考察水电建设。1960年元月,他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枢纽设计处副处长。1961年4月起,陈济生同志赴汉江丹江口水库施工现场负责长办设计代表组工作,9月受林一山指派赴北京向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钱正英汇报丹江口大坝坝体混凝土质量问题。1962年2月,水利电力部下文由长办和丹江口工程局联合组成大坝处理科研组,由杨贤溢任组长、陈济生和李子明任副组长。科研组下分岩基、混凝土材料、爆破、水工、灌浆等小组,集中长江科学院、枢纽处、施工处和工程局试验室等各专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测、实地检查及试验研究,再由长办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正式处理设计,1964年经批准后恢复施工。
1964年,陈济生同志调入长江科学院工作,主管水工模型试验,主持完成了陆水主溢流坝趾墩消力池空蚀破坏的减压箱高速水流空化过程和消力池改建方案模型试验、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及河势泥沙通航问题等大量研究工作。他于1978年7月至1993年8月任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86年任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与航运专题论证泥沙专家组成员,1993年8月至2017年3月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专家组成员,2017年3月起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专家组顾问。
60多年来,陈济生同志从留苏回国后参与经历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编制、丹江口大坝处理科研、葛洲坝枢纽修改设计、三峡工程泥沙与通航科研、三峡工程全面论证及中加(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编制可行性报告等重大工程的科研设计工作与重要事件,为长江的治理开发利用倾注了毕生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大量成果,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多次代表中国或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作重要学术报告。《大江浪痕》汇集了陈济生同志科研生涯中的部分成果,以及先生对水利事业的感悟与思考,对水利同仁的回忆与追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从中不仅能看到三峡等水利工程从论证至实施的历程,也能看到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重要的学术成就,更能看到先生学风严谨、勤奋奉献的精神和对水利事业的执著与热爱,正如大江浪涛,奔驰不息,勇往直前,将对后来者成长和长江治理与保护的后继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