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期,与此相应,佛教建筑也非常流行。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意识到佛教对统治人民有很大的益处,于是开始大力推行佛教。佛教建筑便也应时而起,开始大量涌现。当时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有佛塔、佛寺和石窟。
佛塔也称为宝塔、浮屠,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中的“七级浮屠”就是指七层高的佛塔。佛塔的作用是供奉和安置舍利,并供佛教徒朝拜。在佛教中,佛塔是有神圣地位的。在佛塔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并没有塔式建筑。佛塔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佛塔缩小,变成塔刹,并跟中国本土的木制阁楼相结合,创造出了木塔。当时最著名的木塔为永宁寺塔,这座塔高九层,为方形制式。不过由于木塔不易保存,南北朝时期的木塔虽然十分盛行,但是没有一座能保存下来,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应县木塔(图17)来一窥木塔的建筑之美。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在木塔之外,人们还发展出石塔和砖塔。相比于木制佛塔,石塔和砖塔更易于保存。我国最古老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时期的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塔(图18),至今还留存着。
【图17】应县木塔
佛寺是佛教最基本的建筑,是供僧侣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中国的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因此,最开始佛寺的形式和布局与印度佛寺非常相似,佛寺的中央是佛塔,佛殿位于佛塔的后方。由于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阶层大力推行佛教,人们修建佛寺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很多贵族官僚把自己的府邸贡献出来修建佛寺,北魏时期洛阳的很多佛寺就是由贵族的府邸改建而来的。由于贵族府邸中多有私人园林,这些园林后来也成了佛寺的组成部分,人们也因此更喜欢游览佛寺。
在佛教建筑中,石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称为“石窟寺”。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型佛寺,是供僧侣居住、修行的地方,其中包括僧侣聚会场地、居住地和修禅地。魏晋朝北朝时期比较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石窟中通常会修建有佛像,那些规模比较大的佛像,一般都是由皇室或贵族、官僚出资修建,并且窟外多会用木建筑进行加固。石窟中通常会有很多雕刻和绘画,这也是历代都非常重视的艺术珍品。
【图18】嵩岳寺塔
石窟寺与普通的佛寺相比有诸多不同。普通佛寺多为木制建筑,而石窟寺则是以石窟洞为主,有些会附属少量的土木结构建筑。普通佛寺都是沿着纵深布置的,而石窟由于环境限制,总是依岩壁走势而建造。从建造时间和耗资来看,石窟因为需要开山挖石,耗资很大,所用的时间也比较长。
按功能布局来分的话,魏晋南北朝时的石窟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塔院型,这也是初期的风格,与佛寺置佛塔于中央的格局一致。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这种类型的石窟寺较多;第二种是佛殿型,这种石窟与普通的佛殿类似,窟中主要建筑为佛像;第三种是僧院型,这类石窟的主要功用就是为僧侣修行提供场所。石窟中均设有佛像,周围布置是仅容一个僧人打坐的小石窟。
“经幢”中的“幢”指的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由竿和丝织物做成。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佛经或佛像一般都书画在丝织物的幢幡上,后来为了使它们保存长久而不遭到损坏就改为雕刻在石柱上,称为经幢。幢式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成为经塔,另一部分成为墓塔。
【图19】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