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益探索——同心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成绩、经验与启示

刘天明 李文庆 宋春玲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贫困县之一,也是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同心县脱贫攻坚工作采取的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心县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一)完善脱贫保障体系

以脱贫富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学习贯彻年、脱贫攻坚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突出产业发展、脱贫富民、全面从严治党三大重点,针对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出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重点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奖补、贫困村巩固提升、扶贫保险、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县、乡、村三级签订脱贫攻坚任务书,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脱贫攻坚“六场硬仗”、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等,进一步完善脱贫保障体系。

(二)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模式

同心县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着力打好脱贫增收组合拳,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开创性地探索出了多种脱贫增收模式。

1.公司+农户+党建+扶贫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团队+基层党建”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县有片区,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2.园区(扶贫车间)+扶贫

出台降低扶贫车间运营成本10条意见,打造低成本工业园区,吸纳从业人员3250人,1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亿金民族服饰扶贫车间建成投产,旱天岭村扶贫车间即将投产,田园村扶贫车间正在加快建设。

3.金融助力+扶贫

与南京证券、建设银行宁夏分行、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等进行“一司一县”“一行一县”“一保一县”结对,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

4.土地流转+扶贫

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有机枸杞、中药材、酿酒葡萄等特色产业,贫困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增加经营性收入,在产业基地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土地流转中增加财产性收入。

5.小微养殖+扶贫

采取政府提供鸡苗、鸡笼的办法,支持发展滩鸡养殖,中核集团、县内企业等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鸡苗。

6.“强龙工程”+扶贫

深入开展“三大三强”行动、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严格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为民服务资金,将村干部工资与星级基层党组织创建直接挂钩,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7.入股分红+扶贫

贫困户将土地、牛羊等资产入股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殖。

8.光伏+扶贫

投资1亿多元,在19个贫困村村部和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屋顶建设光伏电站,贫困群众从电站发电收益中获得收入。

9.生态补偿+扶贫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150名,每人每年管护500亩以上,年工资补助1万元。

10.健康+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惠民工程”,注资1000万元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户和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就医人均每年最高报销可达到16万元,个人负担费用不超过5000元,全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数量。全面实施“扶贫保”,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财产类保险全覆盖。

11.教育+扶贫

筹资4150万元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兴俊基金),实现教育资助和免费教育“两个全覆盖”。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库、手机App,为每名贫困学生制作了二维码,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帮扶。

12.易地搬迁+扶贫

创新易地搬迁扶贫方式,采取县内劳务移民安置为主、就近安置为辅的思路,先后建成马高庄村等5个移民点,回购清水壹号普通商品房1000套,搬迁安置移民2570人,住房分配到户1000户4509人。采取自谋出路、市场化安置的方式,按照户均4万元的奖补标准,妥善安置移民迁出区剩余和新增人口,年内完成自发移民1000户。下发《关于将生态移民迁出区集体所有土地收归为国有的决定》,将生态移民迁出区涉及乡镇行政村和农户所有集体土地均收归为国有土地,用于生态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积极开展产业扶贫

同心县立足资源禀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先后引进香港新华集团、海尔集团、东阿阿胶等16家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脱贫富民特色产业,累计发展有机枸杞13万亩、中药材35万亩、油用牡丹1.4万亩、文冠果11万亩、酿酒葡萄1万亩、小杂粮35万亩、黑毛驴1万头,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8万头和190万只。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707家,家庭农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枸杞、油用牡丹和银柴胡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有机枸杞3大系列20多种产品全部获美国、日本、欧盟有机认证。采取以“龙头企业+家庭特色种养殖”为主体的“1+1”小农户对接大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团队+基层党建”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县有片区,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找准了“旱塬披绿,产业多彩,农民脱贫增收”的路子。

(四)开展精神扶贫“十大专项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铲除贫困的土壤。近年来,同心县大力开展扶志扶智工程,积极实施精神扶贫拔穷根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十星级民风建设模范户”评选活动;二是开展“我脱贫我光荣”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开展精神扶贫有奖征文活动,为脱贫攻坚鼓劲加油;四是拍摄精神扶贫微电影,传递脱贫正能量;五是编排精神扶贫巡演节目,丰富精神生活;六是创作精神扶贫文艺作品,占领文化阵地;七是开展精神扶贫宣讲活动,提高脱贫政策知晓率;八是举办精神扶贫演讲比赛,激发脱贫强烈愿望;九是开展“脱贫一线红旗飘”评选活动,激励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十是开展光荣脱贫事迹展播,营造脱贫氛围。

(五)打赢“六场硬仗”

打赢安全饮水硬仗。实施饮水工程改造提升工程,保障贫困群众喝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实现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入户全覆盖,供水保证率100%。

打赢危房危窑改造硬仗。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危窑改造,在自治区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户再补助1万元。采取乡村统筹、农户自建、基层组织帮建等方式,实现全覆盖。

打赢健康扶贫硬仗。摸清因病返贫底数,开发APP平台,精准救治,加大救助力度。因病返贫建档立卡户住院费用报销超过90%、个人自付部分每年累计不超过5000元,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率100%,防止“病根”变“穷根”。

打赢教育扶贫硬仗。管好用好教育扶贫基金(兴俊基金),落实好教育扶贫“两个全覆盖”政策。持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健全完善贫困孩子教育数据库,建立因辍即劝机制,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问题。

打赢解决移民村遗留问题硬仗。实施生态移民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盘活、整合生态移民村闲置土地和棚圈设施,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营;种植苹果、葡萄等经济林,发展庭院经济。已建成的移民安置点,各类设施齐全,全部配套到位。

打赢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实施100个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八有”标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年内实现贫困村道路硬化、巷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特别是填平补齐计划出列的10个贫困村和退出的6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六)完善脱贫奖补机制

同心县为了巩固提高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2017年出台奖励办法,建立“421”机制,对当年脱贫、连续三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户,按照“扶持发展项目自选”原则,每户分别奖补4000元、2000元和1000元用于发展产业,辅以其他配套项目。

(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实现深度贫困区域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脱贫与生态宜居的统一。同心县在提升农业产业、转变生产方式方面,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模式,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地膜、秸秆、禽畜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促进水肥一体化实现农业无害化生产。在农村生活环境方面,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民安全用水整治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二、同心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同心县委、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同心县积极整合资金,实施扶贫项目,探索出了“扶贫车间+贫困户”“小微扶贫+贫困户”“6+1+N”等产业扶贫模式,开工建设贫困户屋顶光伏扶贫项目。投入资金实施“扶贫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财产类保险实现全覆盖。整合资金扶持98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选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1万元。通过实施危房危窑改造,先后建成5个移民点,回购普通商品房,搬迁安置移民。积极修建农村道路,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行政村实现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和社会组织帮扶活动,实施闽宁示范村建设、扶贫车间建设、支持合作社产业发展等扶贫协作项目。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三先开路”主题教育、精神扶贫“十大专项行动”。产业、金融、生态、易地搬迁、教育等各类扶贫措施、扶贫力量发挥了明显的叠加效应,脱贫的基础更加扎实,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

(二)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德谷万亩有机枸杞、太阳系万亩中药材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海尔安格斯肉牛、德泽黑毛驴二期、驰马聚丰芦笋等项目加快推进,金垚育种葡萄基地开工建设。农业逐步由玉米种植、牛羊养殖为主向多元化、规模化、高效化转变,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路子进一步拓宽。

工业经济发展提速。2017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总数达到63家。有71家企业入驻园区,腾辉服饰、伊兴羊绒等企业投产,吸纳就业3250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83万千瓦,“羊把式”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德慈善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工业经济集聚度明显提高,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三产业迸发活力。旅游、文化、养老、体育等服务消费产业发展迅速,积极培育艺术文化品牌有同心花儿、秦腔、诗歌、刺绣、剪纸、书法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包括黄草岭、莲花山生态旅游,台山汽车宿营,汪家塬农耕文化旅游,韦州特色小镇,下马关红色旅游等。IPO绿色通道政策吸引力增强,朗斐纳斯、德泓国际等16家拟IPO企业在同心县注册。开工建设韦州古城、罗山东麓葡萄文化特色小镇、东部环线风景大道旅游驿站、黄谷川滑雪场等项目,完成汪家塬村、莲花山、天台山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自治区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近年来,同心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清水河综合治理、同心大道跨清水河大桥等市政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人民公园,完成豫海南街、长征东西街等道路改造工程,县城交通主动脉更趋畅通。马高庄水库、预旺水库、马塘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实施1个美丽乡镇、10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韦州镇被列入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之一和自治区首批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城东防护林、同预公路绿色通道等造林绿化十大工程。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草原补播、人工饲草种植30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扎实开展2017绿盾专项行动,完成罗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全面推行“河长+警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出台禁牧封育问责办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7%,全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乡村民俗民风有积极变化

同心县建立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脱贫奖补机制,让老百姓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意识,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治理中,尤其是青少年思想建设、乡风、家风建设中。

(五)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同心县全面建立脱贫攻坚效能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争取人才项目和人才奖补资金,同时吸引企业家、专技人才,加大政府教育补贴。扎实开展“七五普法”,依法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和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防暴恐活动、个人极端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推动县乡村三级综治联网中心建设。

三、同心县脱贫攻坚经验与启示

同心县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特别是脱贫攻坚等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扶贫+”脱贫富民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2017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荣获全国营养改善计划“阳光校餐”优秀县、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县称号;被评为自治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全区转移就业示范县;成功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获批全区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县;在全区率先实现“一行一县”“一保一县”帮扶结对。全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现场观摩推进会、全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推进会先后在同心县召开。同心县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中,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奠定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物质基础。

(一)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党和政府主导了贫困瞄准、贫困干预、脱贫成效评估等减贫全过程。除不断加大投入之外,通过“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扶贫整体效能,激发强大的扶贫动能,构筑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格局。同心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发挥了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紧抓产业脱贫的“牛鼻子”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同心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思路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在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高新产业上做文章,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加工、肉类加工、蔬菜大棚等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三)下大力气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短板

政府不断加大以水电路信和污水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进一步加大建设和管护投入,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短板。不仅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为同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力创建全区绿色经济示范县。

(四)坚持软硬一齐抓,促文明上台阶

经济建设是硬指标、精神文明是软指标,同心县牢固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两个文明”一起上的观念,使得“两个文明”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年来,同心县在狠抓经济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为目标,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礼让谦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

(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促脱贫

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着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等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的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

作者简介 刘天明,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文庆,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春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