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岩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岩画是原始艺术遗存,是原始人类或早期族群有意识而又成规模地使用工具凿刻或使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在岩石表面上的图像,有的也称之为岩绘、崖画、岩刻画或岩雕,国外则称之为岩石艺术。它们通常距今上千年,甚至上万年,属于人类早期的文化活动,带有明显的原始思维特征和浓郁的蒙昧时期文化色彩。尽管国内外对岩画的称呼不同,但其含义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以表现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动物崇拜、天体符号、狩猎畜牧、宗教祭祀、生殖繁衍等为主要内容的原始艺术遗存,是远古时期的人类遗留下来的无字史书,也是人类自我表述的创造性艺术形式及真实生活的写照。

最古老的岩画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约公元前4万年至前12000年),其时的岩画是一种画在洞穴石壁和顶部的壁画,画面为野兽和狩猎场面,用燧石刀刻在石壁上,再用黏土颜料如褐色赭石土、红黄色铁矿石等研粉调和涂抹而成。如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和1940年在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岩画,这两处岩画也是旧石器时代洞窟岩画的代表。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发现的意义在于:一是它形成于1.2万年之前,是经历了欧洲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三个文化时期的史前艺术遗存;二是该处岩画是100多年前第一次被人们发现并被确认的旧石器时代艺术作品。而拉斯科洞窟岩画发现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证明了旧石器时代洞窟岩画的真实性,而且也为考古学家对欧洲史前时代的划分、对研究史前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到了中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2000年至前8000年)和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至前4000年),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球已经开始转暖,人类由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开始向新石器时代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转变,开始了较为稳定的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在生产工具的制造上,由磨制工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打制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这个时期的岩画不仅出现了新的题材,岩画制作的方法和制作的工具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此时的岩画已不再仅是绘制于洞窟之中的岩壁上,而是凿刻或画在人类聚居地附近的岩壁上。岩画的题材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尽管也有各种动物的形象,但与洞窟岩画相比却是少了很多。除了动物以外,射猎、祭祀、放牧、生殖、人面像、类人形、符号等也开始出现,有的岩画还带有明显的情节描写,但以动物和狩猎场面为主。此时的岩画制作以石制工具和金属工具为主,制作技法主要有砸、敲、凿、刻、磨和划,彩绘岩画仍然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图像较小,通常被表现成剪影效果,形象远不如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岩画那么写实,而且具有程式化、符号化的特点。

由于岩画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所以目前除热带雨林地区外,世界各地均分布有岩画。据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主席E.阿纳蒂教授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岩画主要分布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150多个地区:非洲的24个国家31个地区;亚洲的13个国家34个地区;美洲的13个国家39个地区;欧洲的14个国家31个地区;大洋洲的6个国家15个地区。全世界目前已被记录的岩画图案超过3500万个,保存下来的图案总数应该在5000万个以上。这些岩画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现代的原始部落,是记录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并记录岩画最早的国家。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资料的古典文献。此书记录了凿刻脚印岩画的事,并说脚印岩画总是与一些重要人物有关。《史记》中也曾提到和岩画相关的内容。记录岩画资料最多、最完整的是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他在《水经注》里记录了各地岩画20余处,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卷三《河水》中,详细记录了黄河由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石崖山”就是今天位于宁夏平罗县境内的贺兰山。他的描写当属世界上最早记录贺兰山岩画的文字。近现代以后,从1915年黄仲琴教授对福建仙字潭岩画的考察,到1991年和2000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在宁夏银川召开的两次年会及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闭幕,已经有超过27个省、170多个市县发现了岩画,共发现1227处岩画遗址,岩画个体图案超过20万个。随着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公开和统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相信这一数字将会持续增加。

在宁夏的原始遗存中,岩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贺兰山岩画更是中国早期岩画的重要代表。亘古以来,宁夏就是犬戎、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狩猎、繁衍生息的地方。这些原始先民们用石器或金属工具把他们悲壮的历史进程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宁夏的贺兰山、灵武东山和卫宁北山诸山口的山壁和山前的岩石上,以此来达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远古祖先造型艺术的优美典范。众多的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宁夏岩画题材广泛,所反映的内容极其丰富,有人面像、动物、类人形、射猎、放牧、战争、舞蹈、祭祀、生殖、符号、印迹、车辆等。它的主旨是表现生活,反映现实。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代表的岩画,人面像、动物和狩猎题材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次是类人形岩画,只有这几者结合才能显示出宁夏岩画的古老和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

宁夏岩画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曾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吴忠礼先生到平罗县下乡时,在县域内的贺兰山归德沟发现了岩画。1969年夏天,在贺兰县金山乡搞“社教”运动的李祥石先生在贺兰山贺兰口也发现了岩画。1974年,周兴华先生到中卫香山地区搞落实政策的调查,根据当地老乡提供的信息在香山的石马沟发现了岩画。1983年是宁夏贺兰山岩画发现史上的重要一年。这年6月,李祥石先生再次来到贺兰口,开始有目的地调查和记录岩画。同年9月,他完成了《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调查报告》。1983年,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综合考察团野生植物考察组在贺兰山东麓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刻在岩石上的岩画后,就将这一发现告知了宁夏文物部门,随后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委派吴峰云、许成、田建国等人对该处岩画展开调查。同年9月,兰州军区84572部队战士刘高明、鲁仲林在贺兰山南段青铜峡市广武乡口子门沟和砂石梁子山发现了岩画并告知文物部门。1984年1月9日,宁夏《科学普及》报第345期发表了《李祥石在贺兰山东麓发现古代岩画和西夏文字》的消息,这也是宁夏首次报道贺兰山有岩画的消息,并为外界所知。1986年,周兴华先生根据信息得知中卫北山大麦地有岩画后便与中卫文管所进行了调查。在这之后的二十几年中,宁夏贺兰山和卫宁北山等地不断有岩画被陆续发现。1998年7月16日,时任宁夏文物局副局长的周兴华先生根据信息得知灵武市临河镇下桥村二道沟有岩画并前往调查。7月31日,周兴华先生在《宁夏日报》刊发了《石破天惊——灵武岩画首次面世》的文章。这也是关于灵武首次发现岩画的公开报道。

由于以上单位和个人对岩画的调查比较分散,不集中,调查结果不统一,不能真正掌握宁夏岩画的分布区域和岩画数量,2004年8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于2004年至2008年,利用四年时间对分布在宁夏境内的岩画展开全面普查。由此拉开了宁夏岩画“大白于天下”的序幕。

据统计,宁夏岩画主要分为三大岩画区域:一是以分布在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沿线为主的贺兰山岩画;二是以分布在东西走向的中宁和中卫北山为主的卫宁北山岩画;三是以分布在银川市黄河东岸为主的灵武岩画。这三大区域共分布有78处岩画点,其中:

贺兰山岩画点共有42处,分别是麦汝井岩画、圈窝子沟岩画、西门子沟岩画、大山头沟岩画、边沟岩画、茶树沟岩画、白芨沟岩画、杏花村岩画、大树林沟岩画、小树林沟岩画、红果子岩画、翻石沟岩画、大西峰沟岩画、小西峰沟岩画、黑石峁岩画、归德沟岩画、韭菜沟岩画、三岔口岩画、桑树窑岩画、小干沟岩画、吕圈门岩画、转湾口岩画、三棵松岩画、三叉山岩画、头道坎岩画、黑石墙岩画、西峰沟拐子口岩画、西峰沟叉路口岩画、大水沟岩画、偷牛沟岩画、高伏沟岩画、驴尾沟岩画、白头沟岩画、插旗口岩画、贺兰口岩画、苏峪口岩画、回回沟岩画、拜寺口岩画、水吉口岩画、滚钟口岩画、红旗沟岩画、柳渠口岩画。

青铜峡市共有岩画点6处,分别是口子门沟岩画、砂石梁子山岩画、四眼井岩画、车王沟岩画、芦沟湖岩画、牛首山岩画。

中卫岩画点共有20处,分别是石马湾岩画、黄羊湾岩画、直隶墩岩画、大麦地岩画、大通沟岩画、新井沟岩画、苦井沟岩画、黄石坡岩画、枣刺沟岩画、石房圈岩画、葡萄堆岩画、大豁硌岩画、黄石旋岩画、南长滩岩画、茶树沟岩画、石马沟岩画、韩索井岩画、石羊沟岩画、大井河岩画、火石沟岩画。

已经调查过的灵武岩画点共有8处,分别是马鞍山沟岩画、大岭沟岩画、徐家圈岩画、横沟岩画、大双叉沟岩画、小双叉沟岩画、二道沟岩画、三道沟岩画。

另外在同心县的青龙山和西吉县的火石寨乡武家庄也发现少量岩画。

目前已登记在册的岩画有7000余组,岩画个体图案在5万幅以上。

宁夏贺兰山岩画、卫宁北山岩画和灵武岩画被发现不久,便在考古学界、艺术学界、宗教史学界和民族史学界引起轰动。1991年和2000年,连续两届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在银川召开。1996年,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口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贺兰山岩画和卫宁北山岩画、灵武岩画作为宁夏数量最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外界关注,并逐渐名满全国,蜚声世界,享誉天下。①

① 王固生、柳辉:《灵武岩画》,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