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追问·改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家校协同,共育道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通过家校协同育人调查发现,家长认为“家长期望获得与学校深入沟通,但缺少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在针对教师的调查中,教师反馈,教师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五分之四的教师表示,他们每周花3~5小时在家校合作上,合作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业上的行为问题。显然,教师把更多时间用在与父母沟通不良行为或学习困难上,而不是与不同的父母群体建立积极的关系。

我们多角度反馈了问卷调查结果。其中,特别是来自学生层面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积极参与家校活动的父母,其孩子在德育成长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在班级里,凡是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孩子,他们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更为全面;凡是积极深度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尤其是与学校老师有深度联系和合作的家长,对孩子的学校和孩子的发展都很满意。反之,有的家长觉得,他们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行为或教育支持,这类家长也更愿意与老师合作,参与学校的计划和评估等活动,但他们并没有与学校老师进行深度联系和合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明确家庭和学校各自的教育任务,协同双方友好关系,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有效策略,才能做到共育道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协助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代替不了的,尤其是道德修养教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修养的形成必须要有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可见其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基础作用。

12~15岁的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都极为特殊,正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由于血缘亲情,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生老师,用好亲情这把钥匙。向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也是无可比拟的。学生的家庭环境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了解最深,更有机会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做出最有针对性的教育。

家庭教育还表现在灵活性上,它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做到随时随地教育孩子,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只有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在接受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时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中起到协助作用。父母要通力合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资源,协助学校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人才。

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学校是国家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一切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校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确定相应教育教学内容,有着科学性、系统性的教材,依据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国家、地方课程和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及一系列含有教育因子的活动,给予学生丰富的成长体验。

学校的教师,都是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的师资,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比较了解,有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知道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存在规律,教师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具备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能力。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资源充足,比任何教育形式都具备优势。

促进家校协作关系发展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家校协同关系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尤为重要

促进协作关系,一定要改变观念,尤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之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学校要担负起转变家长观念的重任,把“德育为先”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同时把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作为目的,注重孩子健全的个性发展,拓展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等习惯。让家长真正理解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一个家庭首要的大事,是第一要务。在活动中让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树立榜样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优秀家长的正面熏陶和引导,充分调动所有家长的积极性,使每位家长在道德教育上目标一致、方向一致。

(二)创设环境,在长效机制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为家校协同发展创设有利环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订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案,在实践操作中随时改进,给予双方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调动双方可供支持青少年发展的一切资源,进而做好长期规划、科学评价、跟踪指导。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创设的环境中,获得道德修养的最大提升。

(三)创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最优发展

家校合作中对传统的合作方式积极进行创新。在信息发达的新时代,开辟独特的、切实有效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协作方式。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协同教育服务。例如,微信群的使用和家庭读书主题活动相结合,家庭读书主题活动是一项深入持久的活动,需要家长和学生长期坚持,学校可利用这一活动与现代技术结合,做好线上读书专题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校协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给予帮助和引导。我们坚信,只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协作策略,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定会为学生成长提供可持续力量源泉,从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