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往事如烟如虹
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一棵树,既需要良好的土壤,也需要良好的培植。尤其搞文学,与其他学科比,更需要各种因素的契合才能够造就新人。因为凡事都可能速成,唯文学不能。作家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得看环境,看你迈出第一步时能遇上谁。尤其我是个农民,也曾被称之为来自田埂上的作家。四十三岁前,我的主要经历都是种地和打工,还学习掌握了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给人盖房子,也承揽些小工程,日子倒还过得去。后来年龄大了,体能也每况愈下,便收手不干了。这时候就发现,我这一辈子,理想中的事一样没做,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因失落而产生的惆怅与痛苦也在逐步加码。看着我日渐颓废的样子,我媳妇于心不忍,便开导说,你小时候不是还有个文学梦吗?这些年我见你一直在读书,那就写写东西吧,能写到什么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终干了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倒是提醒了我,让我突然回想起上小学四年级时受到的那次表扬。新来的语文老师原本是个知青,因当时农村师资匮乏才得以入校任教,他的第一堂课便是作文课,正好那天我逃学到苇湖里找鸭蛋去了。他将我写的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当范文在班里朗读后并点评说,这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可惜当时我并不在场,是隔天听同学们说的,若在场的话我估计会哭,因为那是我入学四年里唯一受到的一次表扬,我都这么优秀了,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后来这位叫程量的知青老师仍时常鼓励我,他的话让我铭刻在心,他说,你很有天赋,照这样写下去,将来能当大作家。
莫言曾说,文学的记忆就在童年。这话是对的,虽然程量老师回城后再无消息,但他的引导与鞭策却令我念念不忘。由于生活窘迫,我没有完成学业,但梦想始终清晰,并追随了我的大半生。我酷爱文学,却不知文学是什么,我喜欢写作,更不知该写些什么,只是在劳作的隙间,写一些流水账似的日记,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算是聊以自慰了。
经夫人提示,我在2007年才真正踏上了文学苦旅,很快便写出了几篇稿子,其中有一篇叫《河湾人家》的小说写得很长,但自我感觉不错,想投给县里的内刊,但那时候我还没真正触摸过电脑,我的小说纸质稿是从街边打印部打印的。走进文联办公室,我有些战栗。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让我险些失态,总担心自己初出茅庐就折戟沉沙。接待我的是后来成为文联副主席的吴慧霞老师,她始终笑容可掬,问我说,你是来投稿的吧?我点了一下头,但口中的那个“嗯”字却还是卡死在喉咙里,并没发出声来。她一边为我倒水一边说,编辑老师刚有事出去了,你先坐下来喝点水,我给她打电话。她在电话中告诉对方说,来了个新人,你赶紧回来吧。编辑叫阮燕,也是位和蔼可亲的女性。她回来得很快,进门后便接过我手中的稿子静静地看了起来。看完后笑了笑说,嗯,可以的,写得不错,可惜就是没刹住车,写得太长了,不过没关系,只要稿子好,多长我也用,你的电子稿呢?我说没有电子稿。她说,你有u盘吗?我不知U盘是什么,便尴尬地翻了翻眼睛。她拉开抽屉,取出自己的U盘说,这是我的,你赶紧去刚才打印的地方,估计稿子还没删,请他们拷贝拿过来,我这期就上。今天细想起来,我第一篇稿子发表得太容易了,而且后几篇也顺风顺水,虽是内刊,却依然能提振信心,对我的兴趣培养功不可没。假如我第一次进文联遇到的是一个眉高眼低的女人,可能就转身跑掉了,今天的宁夏文学圈自然也不会出现我的名字。我那个叫《河湾人家》的小说写了四万字,也是《贺兰》创刊至今,唯一连载过的小说。在之后短短几年时间,我的作品便出现在区内大多数刊物上,同时还忙里偷闲,为《银川晚报》《宁夏日报》《华兴时报》等副刊写了不少诗歌和短文。到2013年初秋,鲁迅文学院在银川开办第六届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学员,更幸运的是遇到了多年来一直期待相见的偶像李进祥老师。这是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仅得到了一次学习机会,而且还结识了杨贵锋、查文瑾、保剑群、张韧芳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友。那次培训班的经历,也自然成了我文学创作的分水岭。到2015年,我的长篇小说《黄河从咱身边过》便获得了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项目的扶持,2016年又被银川市委宣传部选定为四部文学类重点作品之一,并由阳光出版社编辑出版。从2007年到2019年,仅仅十二年时间,包括内刊我总共发表了四十多篇小说,也算是高产了,为此我感谢生活,它让我在失去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深知,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创作势头,没有外在的助力是很难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我有两位导师,一位是进祥老师,另一位是金欧老师,他们都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又都是宁夏作协的副主席,进祥老师住会,常给我提供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包括出版这本小说集也是他一手推荐的。与金欧老师的相识较晚一些,他是位个性独特的作家,能与他交往是我的另一个幸运,尤其近两年,我的所有作品在投稿之前他几乎都一一过目,并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我来自农村,小说也大多是带露珠、饱含乡土气息的,那些小人物,那些话语粗鄙但内心温良的耕者都如同我的亲人,他们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就印刻在我的内心深处,因为我曾经也和他们一样,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所以写村庄和田园以及村庄和田园里的故事,我非但不感觉吃力,而且还感到得心应手,就像吐露自己的过往那样愉悦和轻松。不可否认,我的小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会在探索中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一路走来,再次致谢扶我上马并送我一程的人们,也感谢阳光出版社的朋友为这本小说集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关于书中所收录的十五个作品我不想做过多陈述,一切的评判权都将交由读者,因为我不能自贬,即便是客观的推介,或许也会有王婆卖瓜之嫌,总之,都是这些年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成熟稿子。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未来,更相信真诚和努力必有回报,也就是说,期待中的成功肯定离我不远,为了梦想,为了我心中的那个文学的春天,我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足马力,砥砺前行,力争将更多更好的乡村生活场景展示给读者。
王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