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佘贵孝

挚友福贵先生的《艺苑曲韵》付梓之际,我很乐意为这本书写序,表示祝贺。

他爱好音乐,执着于音乐、耕耘于音乐。他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艺苑曲韵》全书包括:“民歌”“眉户曲调”“祭乐”。“民歌”“祭乐”纯属创作,很有新意,“眉户曲调”是收集的民间老艺人口口相传的曲谱,其中有很多已失传,福贵也因此被原州区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北京参加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表彰大会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我与福贵先生深交50余年,深知他的成长过程。可以说,他是有这方面天赋的。小学时就精通简谱,初中时开始创作民歌,能为歌词谱曲。当时固原县广播站早、中、晚三次播音,播送同一首歌曲,早上他就在喇叭下面根据音节记录曲谱,中午和晚上播送时再核对歌词。《长征组歌》就是这样收集下来的。可见他爱好音乐到了何等地步。

春节期间,三五成群的装扮成“桃园三结义”“西游记”“白蛇传”形象的社火表演队到城里表演、唱民歌,他觉得这些很有价值和民族特点,就随手记录曲谱,然后再向人家收集整理歌词,结果收录了许多原生态的调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到有社火队的乡村,采访收集民间传唱的民歌、眉户小调,其中,有许多是已经失传的曲调,这对他鼓舞很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间收集采访、听音记谱,使得眉户曲调得以传承和保护。使我们固原民俗文化艺术有了传承基础。

农村的民俗祭礼活动要求动乐配合、请阴阳念经,吹鼓手配以祭乐,显得庄严肃穆,同时启发孝子的感受激情。福贵是个有心人,许多曲子有不同的特点,他调查后才知是新创作的感人曲调。就这样日积月累,创作整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发展不断创新继承。

90年代初,在固原二中校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赞助下,他组建了“晨光管乐团”,成为全区独有的一支百人学生乐团。乐团五路纵队行进演奏多首进行曲,服务于当地社会文化需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多年来,杨老师没有周末休息和寒暑假,从没要补贴,刻苦精心地辅导管乐团的活动。

固原二中每届管乐团是从初入校的学生中选出百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发给乐器。利用课外活动(有时下午放学后也排练),先教唱、演奏简单曲谱,然后由浅入深,逐步升级。乐手们边练步伐边吹奏,引来学校老师学生的观赏。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事例:30里外的一位退役军人,解放初期是解放军军乐团的鼓手,听说城里有乐队边行进边演奏,硬是让孙子领进城内观看。孙子打听到次日有表演,就用驴驮着爷爷进城观看。当他看到五列纵队百余人踏着整齐的步伐,演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感慨万千地说:“那时我们踏的地响,如今也响了。”确实,那气势,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进城一睹为快。

福贵先生退休后,从社会上招集爱好者组建了管弦乐团、祭乐团、合唱团。如今已76岁的人了,依然活跃在城内外街头、乡镇庆典活动中,人们称他和他的乐团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为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流传打下了传承基础。他决心把固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更新创作,发扬光大,永做传承人。

丁酉年中秋

(作者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固原分院特邀研究员、宁夏师范学院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