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宁夏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
(一)贫困发生率降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贫困程度大幅降低。至2017年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3年的1100个减少到249个,贫困人口从101.5万下降到23.9万,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6%,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56元增长到8347元,年均增长11.4%,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先后建成了固海扬水扩灌工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红寺堡扶贫扬黄工程、长城源引水灌溉兼人畜饮水工程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及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建设项目。二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项目,推广窖水节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创新完善产业发展激励引导机制,形成了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的框架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宁夏地理标志、饮誉中外的红色枸杞产业,国内外公认的全球最佳的葡萄及葡萄酒酿造产业、马铃薯产业、园艺产业、红枣产业、优质牧草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等。
(四)各项社会事业较快发展,贫困人口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4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民生及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加强了对农村贫困人口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解决了农民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二是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五)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
4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从停止生态破坏、植树造林到建设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县”,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实施百万生态移民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六)“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摆脱贫困的框架逐步完善
在扶贫实践中,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深化认识,完善扶贫机制,探索扶贫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国务院专项资金帮扶、国家机关(企业)结队帮扶、闽宁对口帮扶、区内定点帮扶、行业帮扶等多种扶贫形式,形成了“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走出了一条适合并具有宁夏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七)建立和规范了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提高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逐步建立和规范了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与办法,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错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用,增强了扶贫资金管理的执行力,也有效预防了扶贫领域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