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共圆中国梦 传递农耕情
张艳阳
固原二中高二(9)班
“花开成了云,云也开成了花的模样;花的故乡,是土壤深处的土壤;云的故乡,是远方更远的远方。”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句话。
伴随着歌声,我们来到了研学实践的第一站——中河乡。映入眼帘的是遍地的洋芋。一双双白手套,一件件红马夹,一个个黄色编织袋,一面面随风飘扬的彩旗,将我们聚集在一起。在亲自体验过捡洋芋后,看着手套、裤子、鞋子上沾的泥土,看着堆放在一起的装满洋芋的黄色编织袋,我们虽然身体疲惫,但脸上的笑容却是甜的,心里面充实而又开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次体验活动让我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组数据,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两千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现在想想这样的浪费真让人痛心。
知我中华,就要研究农耕;爱我中华,就要重视农耕;兴我中华,就要发展农耕。在西北农耕博物馆,我看到了西北农耕发展的历史,看到了各种农耕工具以及农作物品种的演进发展,也认识了大禹、赵过、王祯等为古代农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同时我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几千年来始终与人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种相互依存中,一种初始的文明诞生与发展。中国人与土地更是形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和谐关系。
站在战国秦长城的脚下,听秋风吹,看战旗飘。当然,此长城非彼长城,它虽没有北京八达岭长城那样雄伟壮丽,但也使我不尽感叹一声:“不到长城非好汉!”它使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历史,浓烈的人文气息。它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更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足以受用终身。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扩展视野,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献出一份绵薄之力,发扬农耕精神、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传递农耕情。
(指导老师:厚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