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测度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相关概念

2.1.1 对外贸易

关于对外贸易,学者们对其认知是一致的。对外贸易,简称“外贸”[1],也叫“进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活动的方向涉及出口和进口,对运出商品或服务的国家(地区)而言是出口,对运入商品或服务的国家(地区)而言是进口。对外贸易使得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开放经济环境中,市场需求及供给空间更为广泛,企业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灵活,全球配置资源的选择更加自由。各国(地区)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调剂余缺与互通有无,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促进世界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可以扩散先进科技的影响,提升生产与经营管理效率,节省社会劳动,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可以挑战来自国际市场 的竞争压力,加速技术革新和提升产品国际化水平,享受国际市场的规模收益,发展对外贸易于国、于企、于民都是大有裨益的。

2.1.2 产业升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分工的发展,分工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新产业部门的形成。产业在不同语境和不同场合下有着不同的解释,本书中的产业,是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定义。所谓产业,其实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产业是同类企业、事业的总和,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若干“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集合”。为了探索产业发展的规律,学者依照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和内在联系对产业进行了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这种分类方法为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在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时,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依据经济发展及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对细小的行业分类变动每隔一段时期进行修订,最近一次修订可以参考《国统设管函〔2018〕74号》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2]

产业升级这个词,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都有所涉及,官方文件、新闻媒体也经常提及,也是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关于产业升级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尚未有全面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产业升级就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改善优化以及产业素质效率的提升”,也有人将产业升级解释为“价值链攀升”,不同学者对产业升级的认知角度不同。

人们对产业升级的关注始于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早期更加偏重于“结构演化”视角,如克拉克的“产业结构变迁的基本规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从价值链的角度关注产业升级,Porter M.E.(1985)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Gereffi(1999)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产业升级是通过要素转移,使得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获得更丰富的资源禀赋,是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的过程。Humphrey和Schmitz(2002) 将产业升级分为四种类型:工艺升级、 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从产业间的结构演化到产业内链条发展,这些成果给了研究产业升级有益的先导和启示。

国内对产业升级的界定也有不同的思路,李悦(2013)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以及高度化,其中,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层级较低状态向层级较高水平的状态发展演进,即产业结构向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 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刘志彪等(2007,2008,2009)基于价值链理论对产业升级进行研究。陈羽等(2009)认为产业升级的“结构思路和价值链思路”在使用中是相互交织的,在研究视角上,“结构思路”是针对一国(地区)整体而言,隶属宏观范畴,而“价值链思路”则主要是隶属中观和微观范畴。陈娇(2011)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三种视角展开对产业升级的内涵界定。张其仔等(2008,2013,2014)基于比较优势对产业升级进行界定和研究。张妍妍、吕婧(2014)认可学者们对产业升级理解存在差异的事实,其观点是将产业升级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身能力和要素禀赋,通过产业发展能力的累积与培育,影响产品空间网络重构的过程,其研究以产品空间结构化理论为基础。薛安伟(2016)支持产业升级实质是产业收益率的提高的观点,认为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收益率的提升。夏飞龙(2016)认为产业升级虽然可以分为单个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基于两者的紧密联系,在现实中分开还是困难的。崔文杰等(2018)认为产业升级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而多数学者更加关注产业升级的方式,从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两种途径阐述产业升级。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产业升级,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领域,对产业升级并未有统一界定,学者们基于自身研究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界定产业升级也是百家争鸣的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国外贸与中国经济发展特点,我们需要重新系统梳理产业升级所涵盖的范畴,如果从单独某一个方面去解释则会失之偏颇。开放经济环境下,产业升级将面对广阔的资源获取路径、广泛的地域市场、专业高效的经营生产环节、更强大的市场压力以及更广阔的升级空间。开放经济环境下,产业升级的涵盖范畴也更加开阔,下面对本书研究主题下的产业升级予以详细介绍。

关于产业升级,本质上就是一种“改善和提升”,这种改善和提升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结构演进的轻型和软型化,也有经济效率的提高;既有竞争优势的增强,也有增加值率的上升。既然单一角度的产业升级无法阐释产业升级的全貌,鉴于本书研究的主题,下面将对产业升级进行界定,以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框架。为厘清思路,本书对产业升级的界定主要围绕以下四种视角。

第一,结构演进意义上的产业升级。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人们习惯于遵从经济发展逻辑以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去解读产业升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三次产业的结构演进,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占比优势快速弱化,第二、三产业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并随着服务化、信息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显示出越发重要的地位。由于产业结构的演化变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业升级的结果,其指标简单易懂,是诸多学者青睐的指标,所以,对产业结构比重这类指标本书有所借鉴。值得注意的是,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看,产业升级没有标准时态和标准模式,产业升级永远在路上——且摸索且践行。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变迁,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结构演进的结果。但在产业融合的背景和趋势下,三次产业的界限模糊化,农业工业化、农业服务化、工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等产业融合使得通过结构比重去判断产业升级显得简单了些。不过,由于比重变化能够体现产业升级的结果,其指标简单易懂,可在一般意义上揭示产业升级的情况,仍为诸多研究采用。所以,本书也借用了此类指标,在结构演进视角下进行实证研究。

第二,经济效率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一般来说,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引进国外高精尖设备、进口国内短缺原材料、进口高端零部件,起到缓解国内供给瓶颈、互通有无、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最终促进国内产业发展与效率提升。不仅如此,外贸所伴生的竞争及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制度溢出等效应,也会促进先行开放的产业效率提升,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加之产业间和产业内存在客观联系,如生产关联、技术关联、价格关联、就业关联、投资关联等,这种效率提升会逐渐惠及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产业升级。以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产业内效率体现了产业升级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是各种生产要素协同作用而发挥出来的不断增长的力量,是推动企业、产业、国家由低竞争力走向高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体现。

第三,产品空间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产品空间是在国际贸易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综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品中包含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产品间的相互关系打包处理,通过产品空间邻近矩阵展示出来,进而反映产品间动态演进趋势。产业升级在产品空间意义上主要体现在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上,显示性比较优势是衡量国际竞争变化情况的代表指标,产品空间理论为从国际竞争及比较优势等方面剖析产业升级奠定了理论基础。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产品是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载体,反映了一国资源能力禀赋状况。产品之间存在异质性,不同产品含有的生产能力是有差异的,产品间的转换能力是不完全替代的。若两种产品是邻近的、相关的,则其生产能力是相似的,距离越近越相似。这时它们生产所需的基础制度、设施、知识、中间投入、技术、产权等越相似,它们越趋向一同生产,产品间转换成本低且产品空间转型速度快,意味着产业升级的潜力就大。此外,一国产品邻近性、产品复杂度与产品密度等直接影响该国在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演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情况。

第四,生产分工意义上的产业升级。随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生产分工在国与国之间越来越复杂和深化,对外贸易把全球产业发展联系到一起。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很多产业规模都已居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某些领域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收益微薄、增值空间狭窄等问题,这些使得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各产业部门要赢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开放经济环境下,全球分工早已突破国界,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国家相对先进产业和相对落后产业几经更迭。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技术变革,产品的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先进生产力扩散与转移速度日趋增快。当前,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以及生产碎片化已是大势所趋。面临增值率低的分工陷阱,摆脱低端锁定,提升增值空间,增大在价值链中的贸易利得,成为开放经济下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于是增值率成为产业升级在生产分工视角下的衡量指标。

综合考虑,单一角度的产业升级无法阐释产业升级的全貌,基于研究的主题,本书将产业升级概括为四个方面,既方便逻辑梳理,又方便记忆。基于结构演进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间,考察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基于经济效率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内,考察产业内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基于产品空间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品间,考察产品间的迁移跳跃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基于生产分工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产品内,考察产业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国内产业所在环节增值能力的变化。图2-1更加清晰地展示本书主题意义下的产业升级。

图2-1 本书主题下的产业升级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