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2020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对策举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会的时空坐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按照上述总体思路,我们要自觉肩负起推动时代发展精神动力的使命任务和政治责任,不断提升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水平,凝聚全省人民继往开来的思想共识,激发人民接续奋斗的豪情壮志,2020年河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选择如下对策举措。

(一)继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根基

1.继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阐释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要继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并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研讨和大讲堂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特别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对党员干部线上学习作出明确具体要求,明确奖惩措施,予以激励约束,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实际效果。创新方式方法,鼓励基层创造,充分利用“小马扎”“红马甲”“大喇叭”“胡同论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面向基层的大众化、分众化理论宣讲,进一步增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络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千家万户,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西柏坡精神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劳动美”“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形势政策报告会、巡讲巡演等形式,引导人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组织做好“3·23”赶考日和“9·23”、“民主生活日”党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赶考”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实现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新时代新使命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接续奋斗,不断创造“赶考”的新业绩。

3.继续深化当代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弘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强化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加强国情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客观认识和把握时代方位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科学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社会问题,激励人们立足省情和本职岗位爱国奋斗、振兴中华。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实展陈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让干部群众充分和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要充分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节庆民俗、文化文艺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促进社会和谐。要通过理论研讨、新闻宣传、文艺作品创作、影视制作等形式,展示新中国发展进程和辉煌成就,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斗志和豪情。

4.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加强对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梳理,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丰厚道德资源,打造三祖合符、成语典故、武术杂技、诗经儒学、内画剪纸皮影等河北文化品牌载体,建好用好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大力宣传推介河北历史文化名人名事,推出一批展示荀子、扁鹊、毛亨、毛苌、董仲舒、赵子龙、郭守敬、魏征、杨继盛、纪晓岚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名事的优秀作品,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成为全省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5.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要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提炼红色元素,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时代内涵,探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红色路径。要发挥厚重的红色资源优势,继续强化教育功能,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努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品牌。深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大钊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赓续精神谱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聚焦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弘扬唐山抗震精神、李保国精神、塞罕坝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河北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引导人们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

6.深化时代新人典型宣传教育

要在全省上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先进典型,树立信得过、学得上的道德标杆。创新典型宣传方式方法,选树宣传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时代新人,树立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标杆。精心选树“燕赵楷模·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河北人”“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广泛开展“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的好故事、好典型,讲好河北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二)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各类阵地载体教育功能

1.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坚持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过程,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授给学生。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省情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列入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全面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设优良校风,用校训励志,组织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校园文化节、体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2.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活动,推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深入宣传全国和河北省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家长们要自觉提高自我修养,注重一言一行所带来的后果,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和语言,提升自己小家的良好家风,让其成为影响孩子终身的价值财富。

3.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教育网络空间

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不断丰富河北省重点新闻网站、主流网站的访谈、直播等音视频形式,加强嘉宾访谈和网上直播,逐步形成网上舆论主导核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广泛运用网络互动模式,与网民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产品;开展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加强网评队伍管理指挥平台建设,打造“e观沧海”“渤海潮”网评专栏品牌,构建大网评引导格局,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社交平台、各类公众账号等管理,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开展“燕赵净网”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4.更好地发挥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陶冶功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河北特色、散发泥土芬芳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广泛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全民科普、全民健身等活动,举办群众歌咏、读书演讲、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引导人们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对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管理,遏制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炒作,整治低俗演出、低俗文学,清理网络视听节目和网络直播、网络游戏不良内容,监管不良广告内容,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坚持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更好地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引导文化工作者固守道德底线,肩负起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道德、示范精神文明的责任,通过精神文化产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要高度重视提高大众文化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断扩大接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市场和传播空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艺形式获得更加广阔的传播时空,以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释放更加强大的正能量。

5.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坚持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贯穿于日常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网络宣传等内容中,体现到各领域新闻报道和各类节目栏目中,传播河北好声音,凝聚社会正能量;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各级各类媒体设置专栏专题专区,持续推出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理论文章、对话访谈,刊播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和专题节目,以鲜活新颖的方式形成正面舆论导向,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的好人好事要大力褒奖,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营造做好人光荣、做坏事耻辱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1.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总抓手,把目标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个校园、每个单位、每个村镇、每个家庭。要创新创造,依托本地区已有的特色历史文化、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及古建筑古村落等传统载体,融入现代文化内涵,体现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深度融入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常态创建,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立足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推进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引导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深化文明创建“十大专项行动”,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公共规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问题,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营造文明和谐、健康有序的生活空间。

2.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开展“迎冬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展示河北人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广泛开展各类助残活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深化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观影、观演)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文明规范;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送欢乐下基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普大篷车、健康促进等活动,搭建平台吸引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注重扶志扶智,通过“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多种形式,激发自尊、自爱、自强内生动力,抵制政策养懒汉、“等靠要”和不劳而获等不良风气,补齐“精神短板”;着眼于完善社会治理,规范社会秩序,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创造良好环境。

3.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

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完善覆盖城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推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精准化,推广“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实施党员志愿者单位、社区双报到,深化志愿服务“爱心奉献”活动,打造服务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品牌项目;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规范志愿服务行为认定和基金使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发挥“燕赵志愿云”信息系统作用,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特别是融入河北法治建设、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追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推动开创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河北法治建设过程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河北省法治宣传周等活动,宣传宪法和法律法规知识。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要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进一步实施《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刚性约束人们遵守社会基本行为规范。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普法,精心组织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政府治理体系建设过程

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治理理念。设计制定和实施执行各项公共政策制度,要充分体现道德要求,符合人们道德期待,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改革举措,在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过程

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推动落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

参考文献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薛惠娟、董琳烨:《守正创新 为奋斗新时代凝心聚力》,《河北日报》2019年12月25日。

中共河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加强理论学习 牢记初心使命 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光明日报》2019年8月19日。


[1] 王彦坤,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鉴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龙,河北省委宣传部社会宣传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宣传。

[2] 薛惠娟、董琳烨:《守正创新 为奋斗新时代凝心聚力》,《河北日报》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