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贸易摩擦的时代背景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尽管存在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共存和对立,但基本上可以说是通过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为设计的制度”建立起来的“美式和平”。两大阵营的对立,事实上是人类在20世纪尝试去控制经济社会活动的两种不同“构想”的对立。“美式和平”的维持,有赖于作为世界体系中心的美国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军事上,“美式和平”依靠的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政治上,“美式和平”有赖于作为霸权国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核心地位;经济上,“美式和平”则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上,而支撑这种经济实力的,是大量生产的生产体制下的大企业组织。世界秩序的稳定需要三个要素取得平衡,而存在失衡时,世界体系就可能产生动摇和摩擦。
美日关系建立在上述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上,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政治上对美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不平等的政治关系,使得美日贸易摩擦不同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美日关系往往容易成为影响日本的“外压”。在这样的关系下,日本在进行贸易谈判时,往往容易在缺乏明确理念的情况下半推半就地附和美国的要求;如果贸易摩擦关系到国内既得利益比较大的商品则会采取缓兵之计,但最终往往反而招致美国变本加厉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时而会出现如美日结构协议那样深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强力干预,类似的情况很难发生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与同时期的美国和欧共体的贸易谈判相比,美国与欧共体的贸易谈判往往以相互让步为原则,一旦美国对欧共体施压,欧共体也会采取报复性措施。[4]当然,对美从属对于日本而言也有一定的好处:从经济上说,在美日安全保障体系的保护下日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国防费用,同时依靠日美关系用相对较少的费用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这些都是日本能够在1955年之后实现高速增长的外部条件。
从时间轴上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在60年代最为稳定,而随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美国在经济上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一体系也开始出现动荡。美国占世界的GDP比重从1955年的40.3%,下降至1980年的23.3%;外汇储备从1957年的40.1%,下降到1972年的7.3%。[5]而与此同时,美国仍然保持着作为霸权国的政治地位,70年代之后美国频繁发动贸易争端,事实上正是这种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脱节的反映。贸易摩擦往往使美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由于产业竞争力下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但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反而弱化国内的市场竞争使美国产业进一步失去竞争力,从而不得不进一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且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另外,日本不仅在1955年开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6]在石油危机之后,相比陷入滞胀的美国,在电子器械、汽车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迅速上升,最终在80年代以经济大国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日本在石油危机之后,面临着石油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日元升值的三重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相对欧美国家仍然能够实现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因而被称为处于“稳定成长期”。其背后,依靠的是所谓“日本经济体系”[7]内生的弹性机制,以及日本企业通过减量经营的积极应对。一方面,依托于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和企业工会组织为代表的“日本式经营”,日本企业通过压低劳动成本,增加自动化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员工进行岗位轮换、临时停工、外调等雇佣调整。另一方面,日本企业积极进行的“减量经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节能措施的合理化主要体现在钢铁、化工行业,比如钢铁连续锻造技术的引入等。[8]作为参考,表1显示了美日两国的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1979年,日本在金属产品、电气机械和运输机械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指数都已经高于美国。这种相对实力的变化,加上美国在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推动下消费持续增长,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在石油危机后开始迅速扩大(见图1)。如下文所述,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可以追溯到50年代,但是真正扩大化是在70年代初期之后,其背后变迁的动因正是美日两国经济实力的逆转。
表1 1979年美日主要产业比较优势指数
图1 日本对美出口和进口总额
说明:1976年之前单位为“千美元”,1977年之后为“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日本統計協会編『日本長期統計総覧』,http://www.stat.go.jp/data/kakei/longtime/index3.html,访问日期:2019年6月20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石油危机前后贸易在日本经济中的作用不同,贸易摩擦本身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力也存在差别。日本一直强调“贸易立国”,因而日本经济往往给人们外向型经济的印象。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的高速增长期,日本的贸易依存度低于同时期的欧洲,与美国相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也不是出口,而是民间设备投资(见表2)。具体而言,民间设备投资的扩大,依靠的是金融产业和机械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而诱发的内部正向循环:金属产业的扩大增加了设备需求,而机械产业的成长也会拉动材料需求(“投资呼唤投资”)。[9]不过,石油危机爆发之后,在60年代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设备投资需求下降,这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进出口拉动,日本的家电、汽车等产业开始了向美国市场“暴风骤雨式的出口”。
表2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增长因素
总体上说,美日贸易摩擦大致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后半期相对平息。根据谷口将纪的统计,从1956年到1994年,从《通商白书》《贸易年鉴》《朝日新闻》中选取能够获得谈判概况的日美之间贸易谈判的事例总共有106例。[10]结合以上的讨论,下文中对美日贸易摩擦分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以及80年代初至90年代前半期三个阶段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