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文本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现实阶级斗争状况的认识

阶级矛盾是与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三次转变。1956年,我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标志着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因而,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在当代中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阶级斗争是否已经熄灭?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或者说,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否已经过时?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一论断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在此,我们必须看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所以必须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做法。这是我们对十年“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导致的惨重教训的总结。另一方面,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被激化,这是因为:我国封建制度的遗毒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不能在短时期内被肃除干净;我们还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步伐从未停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方面尚不完善;中国共产党内部总有一些腐化分子;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剥削现象依然存在;等等。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法不可能过时。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是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103]“有人说,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怎么还会有阶级斗争?现在我们看到,这两方面都是客观事实。目前我们同各种反革命分子、严重破坏分子、严重犯罪分子、严重犯罪集团的斗争,虽然不都是阶级斗争,但是包含阶级斗争。”[1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集中表现为坚持还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坚持还是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一斗争经常性地、普遍地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批评有的人“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强调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他明确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05]

(二)马克思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西方的境遇

从创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马克思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西方理论界遭遇了曲解、非难甚至攻击。西方理论家们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经验事实出发,以马克思设想的普遍化贫穷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革命没有发生的事实为依据,进而否定了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国外涉及阶级问题的诸多理论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术流派。

第一,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安德烈·高兹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破除了工人阶级革命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阶级理论神话。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是资本逻辑的产物,只是在资本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战后资本主义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生了一个永久失业和半失业的劳动者群体,即“非劳动者的非阶级”。他们由于拥有专业技术和管理才能而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高兹看来,在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条件下,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叙事框架已经没有意义,工人应该同“非劳动者的非阶级”一起,抛弃自己的阶级认同,这样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和其他群体一起真正地反对资本主义。

第二,实证主义社会学。20世纪60年代的实证主义哲学代表人物雷蒙·阿隆认为现实中阶级并不存在,因此,马克思关于阶级的理论既是一种幻想,也没有实践意义。他提出,战后工人革命意识逐步淡化,革命性不断减弱。实证主义另外一个理论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大工业生产所依赖的集体意识已经被这种新的个人意识所同化,集体意识已经消解在福利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看法和观点,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西方无产阶级之所以未能取得革命成功,关键是没有形成无产阶级自觉的革命意识。卢卡奇认为,当经济和政治的革命条件已经具备时,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觉醒程度就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不移地信奉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这表现在他们认为阶级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手段,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持悲观态度。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国家,当无产阶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的反抗被消解了。所有人成了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单向度的人。以柯亨、约翰·罗默和埃里克·赖特为代表的思想家,从分析哲学出发,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柯亨指出,经济运动规律才是阶级关系的真正内因。罗默重构了马克思的阶级和剥削理论,试图扩展阶级理论的内容。赖特对阶级和剥削理论进行了新的结构性阐述,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20世纪末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有两大对立的观点。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工人阶级消失了,阶级斗争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也不存在了,一切都被颠覆、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认同。在拉克劳和墨菲合著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中,他们认为,马克思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政治规划完全是一种幻想,是完全错误的,而且被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所证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由工人普遍化贫穷所引发的阶级意识并没有产生,甚至连普遍贫困化都没有发生,所谓的阶级立场更无从谈起。

总之,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西方的语境下,因时代条件变化,或者被否定,或者被做了新的阐释。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06页。

[2]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8~139页。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2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04页。

[5]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425~427页。

[6]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60~61页。

[7]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60页。

[8] 〔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3页。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2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75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75页。

[13] 《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第28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91~392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75~276页。

[16] 《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4,第24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76页。

[18] 《欧文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5,第14页。

[19] 《欧文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5,第18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33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80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8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88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74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42页。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144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216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17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页。

[3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56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59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4页。

[3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44页。

[3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3页。

[3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7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7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70页。

[38]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28页。

[39]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416页。

[4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1页。

[4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1~32页。

[4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3页。

[4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8页。

[4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0页。

[4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1页。

[4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5页。

[4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6页。

[4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6页。

[4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9页。

[5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400页。

[5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9页。

[5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2页。

[5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3页。

[5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8页。

[5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8页。

[56] 洪韵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26页。

[5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56页。

[5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2页。

[5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44页。

[60]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1页。

[6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3页。

[6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50页。

[6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1~32页。

[6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2页。

[65]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426页。

[66] 唐爱军:《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境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67]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43页。

[6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05页。

[6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4页。

[7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18页。

[7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9页。

[7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0页。

[7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0页。

[7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06页。

[7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54页。

[7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67页。

[7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861页。

[7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1页。

[7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1页。

[8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05页。

[8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98~299页。

[8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00页。

[8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00页。

[8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页。

[8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3页。

[86] 《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197页。

[87] 《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198页。

[8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04页。

[89]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4页。

[90]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40页。

[9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3页。

[9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6页。

[9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98页。

[9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44~445页。

[9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45页。

[9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35页。

[9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74页。

[9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35~436页。

[99]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9页。

[100]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9页。

[101]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9页。

[102] 《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207页。

[10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28页。

[104]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253页。

[105]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