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管理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高校民主管理的作用

高校民主管理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高校民主管理,有利于发挥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有利于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对作为高校主人翁的教职工,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其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建设者及传播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目标将会流于空谈。

1.民主管理有利于教职工形成归属感

高校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民主管理意识,切实推行民主管理进程,依法、全面、深入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干部评议制度等,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创造条件,打造各种平台,开拓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献计献策,才能不断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学校集体,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和以校为荣的自豪感,并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树立其工作信心,坚定其共同愿景目标。总之,让其时时处处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2.民主管理有利于激发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民主管理在高校受到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成为常态和常规工作的时候,教职工就会感受到“民主管理所带来的阵阵春风”[57],这种尊重和信任感随即高涨,主人翁意识倍增,制度的执行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教职工就会从单调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乐趣,释放出充满无限能量的生机活力,发挥出超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职工主人翁意识一旦激发,就能形成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和谐有序的竞争局面,如能择机开展“树、创、献”“两凝一创”等活动,扎实有效地掀起全员劳动竞赛高潮,就能共同推进高校各方面工作在效率和质量方面协调提升,促使学校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3.民主管理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教职工良好的民主素养,有利于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有利于促进高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强化民主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教职工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激发教职工把学校做大做强的使命感。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教职工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分享学校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感受学校发展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健康有序的民主管理,有利于教职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坚定教职工实现学校愿景战略目标的使命感,达到师生员工与学校共同和谐发展之“双赢”的目的。

(二)有利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也非一日之功。由于师生员工文化的差异性、需求的复杂性、现实的客观性以及条件的有限性,高校在改革和发展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存在一些伤害部分师生员工的利益的事,引发一些内部矛盾,影响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第一,师生员工从源头参与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出台的规章制度少出漏洞,减少盲点。

第二,师生员工全程参与监督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确保“阳光”操作,减少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对于干部选拔考核、招生、招标、职称评聘、劳务分配、奖学金评选、保研评优等涉及师生员工利益的事项,监督有关部门通过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信息公开进行公示,避免损害师生员工的利益。

第三,教职工通过民主平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工会作为高校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多项任务,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工会组织、“主席接待日”、教代会提案等民主平台反映给党政领导,督促学校做出相应修订或整改[58]。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调动高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工会只有代表并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才有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高校工会组织要坚持依法、主动与科学维权,应把维护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工会维权的能力和水平[59]

(三)有利于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办学体制和办学方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高校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特征日益突出,高校在招标采购、招生、基建等环节中,不断加强市场参与度,以获取市场资源。在此过程中,由于高校内部制度的缺失、监管不严,部分党员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反腐倡廉意识不强,高校腐败现象滋生及职务犯罪范围扩大,数量上升,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行民主管理是高校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反腐倡廉的一把利器。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双管齐下,且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二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密不可分。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以预防“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问题的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高校如果缺乏民主的氛围,就很难营造一种风清气正、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很容易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在此条件下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也只能是一种空谈。因为唯有置身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之中,高校各种权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高校重大决策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党政领导干部才能认真执行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自觉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才不容易被腐蚀和拉拢。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氛围之中,通过不断完善高校自身的制度体系,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激浊扬清,防微杜渐,让正能量在校园畅行,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行动,高校廉政建设方能见成效。反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最终发展。因为只有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得到加强,高校的民主管理才有制度保障,才能规范有序,才能良性发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需要民主,监督的实施同样需要民主。反腐倡廉工作没有具体的监督实施制度和规定,没有全面的监督惩防体系,就缺乏规范和依据,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无法有效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财务、招生、招标、基建、采购、校产、后勤等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与监督,就不能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作用,教职工的积极性无法调动,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不到保障,校务公开就流于形式,纪检监察联合办公,协调内审部门开展专项监督工作的优势也无法发挥。

总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必须把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三者有机统一[60],要明确职责,做到责、权、利统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教育,拒腐防变,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要保护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检查反馈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61]。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努力,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民主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62]

(四)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关系到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方向,关系到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的和谐稳定与自我发展至关重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充分尊重师生员工主人翁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民主参与、民主管理。

第一,全面推进民主管理,有利于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三育人”教育为基础,以健全教职工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不断深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努力营造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氛围,营造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氛围,营造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安定团结的氛围,为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63]

第二,全面推进民主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要推进民主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是通过媒体舆论宣传造势,通过成立“教授联谊会”“青年教职工联谊会”等,努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氛围,建设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二是要寓教于乐。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文体活动、高雅艺术欣赏活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不断丰富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师生员工思想文化水平[64]。三是要和谐沟通。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民主管理监督权,努力推进校务公开,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公布“校领导信箱”,打造各种沟通交流平台,零距离倾听教职工的呼声,与教职工共谋学校发展大计,及时了解教职工思想动态,掌握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65],通过民主管理程序,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和谐健康、同心同德的发展环境。

第三,全面推进民主管理,有利于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高校师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员工的岗位职责、学生守则的制定要体现民主参与的过程,要体现师生员工的个人意志。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开展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有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其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力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磁场效应”。在“师德标兵”“劳动模范”“三育人”等先进人物推荐评选中,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民主环境。民主推选先进人物,民主海选各类代表,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事迹推介、师生投票、专家评议”等环节,加大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力度。最终形成“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校园风气。最后,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现代大学制度越来越重视学术立校、质量强校,但近年来不断暴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师德失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制度上的防范,法律的制裁,民主监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第四,全面推进民主管理,有利于提升师生员工的民主素养。民主素养是高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所高校师生员工民主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水平。民主素养不是一个量化指标,而是指基本的参政议政素质和水平。具体来讲,民主素养包括政治立场、法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精神、参政能力等。民主素养是一个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标志,它需由人们的生活共识逐渐形成,不是任何人赋予或者教导出来的。民主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才能掌握[66]。高校师生员工位居文化高地,只是具有良好民主素养的必要条件,要转化为充要条件,还必须依靠高校党委、行政和相关部门的普法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师生员工个人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等,高校师生员工民主素养只有在不断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有利于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建设“高水平”“双一流”大学等呼声日益高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各种规划纲要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校治理水平,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高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是在科学民主管理基础之上,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科学民主管理,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有利于决策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不断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

一是民主管理有利于高校权力制衡,优化资源配置及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在实施内部治理过程中要“去行政化”,要从体制、制度等层面真正构建起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是民主管理有利于激发高校内部结构中各种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民主管理有利于完善大学章程,确保高校“三重一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六)有利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发展是高校的主题,和谐是高校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更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高校作为社会重大构成部分,身居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地,构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67]

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所谓“和谐校园”,其含义有二: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教学相长,领导与职工关系心心相印,师生员工关系和睦相处、拼搏奉献;二是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来讲就是良好的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等。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壮大,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科学规范、积极有效的民主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中的作用与功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一,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决策与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政通人和校园。高校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保障教职工“四权”(参与权、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首先,要积极倡导源头参与机制,努力拓宽民主渠道,确保政令畅通,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校在制定学校章程、战略目标、重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职工专业职称评聘方案、考勤考评办法、岗位目标职责、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等政策法规时,要妥善处理好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师生员工的基本权利不受伤害。通过制定大学章程,完善高校教代会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深化校务公开。努力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落实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职工民主决策机制。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狠抓决策的民主化。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前提是公开、透明、有效。民主决策的关键是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秉承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理念,广泛发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建言献策。为此,高校应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听证程序、辩论程序、网上征询意见程序等科学流程,确保这些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68]。唯有充分征集、听取师生意见,科学论证,才能保证出台的规章制度实现民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最终的决策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赢得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在执行过程中减少阻力,提高效率,确保心情舒畅,才能在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下,体现出高校厚重的人文精神及和谐的理念,构建人性化管理与刚性制度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最后,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对高校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反腐倡廉,防止权力的滥用以及个人权力的专制。首先是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防范权力越位和以权谋私,严格制约和监督的重点、热点与焦点,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公开性、有效性。其次要防患于未然,强化纪律教育、党性教育、职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防微杜渐,自律自戒,民主评议干部,多部门共同监管。建立和形成长效机制[69]。从而保证教职工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基本权利。

第二,依法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有利于倡导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维护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高校如同社会,不可避免存在弱势群体,也存在利益矛盾,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分配不均、资源不合理、待遇不公平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维护与协调解决,必将危及高校的和谐健康发展。为此,首先,我们应努力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减少摩擦与矛盾;其次,加强普法教育,加强师生法制意识与观念;再次,畅通师生利益诉求渠道,尽量化解矛盾;最后,依法维权,实现校园和谐。

第三,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先。高校在改革与发展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是追求高校事业发展,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竞争中营造和谐,在和谐中健康竞争,才能有效实现师德感化人,环境造就人。努力做到全员动员,全体参与,人人为创建和谐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陈蓓、张天亮:《浅论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民主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3期。

[3]John Herry Newman,The Idea of 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Routledge /Thoemmes Press,1994,p.10.

[4]Abraham Flexner,Universities:American English Germ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p.230.

[5]〔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第26页。

[6]梅贻琦:《致全体校友书》,摘自杨东平著《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第358页。

[7]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第45页。

[8]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290页。

[9]Karl Jaspers,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London:Peter Owen Ltd.,1965,p.19.

[10]R.M.Hutchins,The University of Utopia,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6,p.84.

[11]刘朝锋:《大学内涵的解构、分析与界定》,《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年第2期。

[12]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徐汝舟译,2002,第137页。

[13]李运庆、郑美玉:《现代大学的内涵及职能的演变》,《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4]孟丽菊:《关于现代大学内涵的整合性思考》,《教育科学》2005年第12期,第37~39页。

[15]孙雷:《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第11~18页。

[16] 马廷奇:《制度环境的变革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7]〔英〕马尔科姆·斯基尔贝克等:《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资金筹措》,《教育展望》(中文版)1999年第3期。

[18]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9]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0]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11日,第1版。

[2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5页。

[22]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23]牛维麟:《关于大学组织特点及内在关系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11期。

[24]李其荣:《美国哈佛大学的魅力与特色——我所了解的哈佛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5]牛维麟:《关于大学组织特点及内在关系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1期。

[26]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组织特征与管理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27]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28] Baumol,W.,“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转引自阎凤娇《大学组织与治理》,同心出版社,2006,第150页。

[29]牛维麟:《关于大学组织特点及内在关系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1期。

[30]陈学飞:《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第78页。

[31]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79页。

[32] 〔美〕罗伯特·伯恩鲍姆著《大学运行模式》,别敦荣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第163页。

[33]眭依凡:《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34]胡明:《论现代大学组织的变格特征及其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0期。

[35]牛维麟:《关于大学组织特点及内在关系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1期。

[36]李孔珍、阎凤桥:《大学组织主要特征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7]张荣生:《学校管理基本知识》,教育论坛,http://www.jxteacher.com/pzqszx/column22054/908a50da-84c1-49bb-a24b-b13b8e4c8f16.html 2012-5-25。

[38] 《学校管理基本内容》,中国教育网,http://edu.china.com.cn/zhuanti/2013/。

[39]杨延红:《论高校工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0]杨延红:《论高校工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1]习近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sohu.com/20140906/n404117681.shtml。

[42]张艳华:《浅谈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12月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新华月报》2004年第1期。

[4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第819页。

[46]刘晓根:《浅论党内民主与人才强国的关系》,《党建研究》2005年第1期。

[47]《习近平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6月2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20/c40555-25175679.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8]张斌、蒋渊:《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高校民主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9]张斌、蒋渊:《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高校民主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0]姚继斋、陈小鸿:《论现代大学制度构架下的高校民主管理》,《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51]李秀云、吴平:《对高校依法治校的解读》,《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1期。

[52]史华楠、林超:《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依法治校》,《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第1卷第5期。

[53]徐少华:《充分运用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 顺应信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南方日报》2012年4月18日,第12版。

[54]徐少华:《充分运用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 顺应信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南方日报》2012年4月18日,第12版。

[55]吴维宁:《提升工会信息化建设内涵 促进高校工会民主管理》,《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第6期。

[56]于龙飞:《浅谈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与信息反馈》,《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57]王成星:《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 弘扬教职工主人翁精神》,http://www.lssx.net/bencandy.php?id=2025?

[58]李晓琳:《高校工会组织应在维护教职工权益中充分发挥作用》,《商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59] 温双文、任艳丽、葛春燕:《现代大学制度视界下的高校工会基本职责新探》,《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

[60]王勇强:《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http://www.daynews.com.cn/sxrb/cban/C2/1093836.html。

[61]王勇强:《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http://www.daynews.com.cn/sxrb/cban/C2/1093836.html。

[62]吴晋生、李家文:《教育部纪检组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纪委书记研讨班调研报告集》,2008年4月。

[63] 中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4月17日。

[64] 中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4月17日。

[65] 中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4月17日。

[66] 朱克武:《民主素养哪里来》,朱克武博客,2010年9月11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f20440100lezl.html。

[67]梁涛:《携手共建和谐校园》,《成功》2011年第23期。

[68]张斌、韩立新:《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69]张斌,韩立新:《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