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高校民主管理的独特性
高校民主管理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下而上,反映广大群众的心愿和意志;二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因为它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有制度保障;三是具有独立性,它不依附也不应依附于党政领导机构,尽管教职工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尊重领导机构的权威。高校师生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主要机构是教代会和工会,它是以国家法律为制度保证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独立组织形式。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和工会形式行使民主管理权,是一种制度安排,但学校的决策权在学校的党委和行政手中。
高校民主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高校民主管理条件的有利性、氛围的文化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渐进性、制度的规范性和发展的差异性六个方面。
(一)高校民主管理条件的有利性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管理者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强,民主、开放、包容的心态,决定了其对民主管理制度规则的尊重、认可和践行,决定其实施民主管理具有有利条件。
首先,高校民主管理意识的自觉性。意识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也就是能力、责任、权利、利益的统一。高校民主管理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意识的自觉性,即大学要有自主抉择能力,实行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民主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高校民主管理意识的自觉性表现在高校师生员工自觉自愿参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能力、担负责任、行使权利、取得利益的自觉诉求。
民主管理的最大特征是依靠人性的解放、权利的平等、每个人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成员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组织不断创造新的业绩。高校教师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成熟度较高,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有独立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思想敏感活跃,主体意识突出,尊重、理解、信任的需要更为强烈。高校教师的劳动主要以个体为主,其劳动过程的可控性较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热情、主动性与自觉性。另外,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活生生的、个性千差万别的人,这就决定了其劳动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和主体意识。
其次,高校民主管理主体的特殊性。高校民主管理的主体由高校民主管理机构、全体师生员工和各群体成员组成,包括教代会、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等。高校知识分子多、归国人员多、民主党派多的优势,是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民主管理的有利条件之一。教育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要素,教职工和学生就是人的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方向。高校的师生员工大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感强,他们需要民主,也善用民主,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是大学管理的重要资源。追求科学和真理,是大学的精神,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性。大学精神、知识分子的应有品性和知识分子的才能,决定了他们对民主的信仰和追求,也就决定了高校实行民主管理是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智较为成熟,政治敏锐性和民主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律、批判和事理辨别、参与管理的能力。
再次,高校有着民主管理的优良传统和制度建设。高校民主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和民主管理机构,包括教代会、工会、学生会等。民主管理的内容是与师生员工有关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行政事务、学术事务等。通过民主管理,让广大师生员工拥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高校民主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民主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教代会、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学生会等团体和机构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动员和组织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发挥着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多渠道提供平台,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集思广益,多方位广泛深入参与和促进学校民主管理,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从而使领导管理更民主化、科学化,让领导在管理决策中能考虑到教职工的想法和利益。
高校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细致的实施细则落实,一方面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为做好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教代会是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学校领导体制的组成部分。教代会是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教代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教代会的重要特点是广泛的群众性,其根本职能是维权与监督。这一组织形式的存在也为高校民主管理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高校民主管理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社会主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并不意味着关门办教育,强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特色,并不排斥要遵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尊重学术自由、体现教授治学、实行民主管理等办学经验,必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发展和办学治学经验。认真分析、积极汲取一流大学建设的办学经验,加快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高校民主管理氛围的文化性
高校根本上就是三种要素的集合,即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内涵。“物质资源”是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包括优质的学生、高水平的教授、专业化的行政员工;“文化内涵”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就提出来了,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看一个大学有没有文化内涵,需要看它的包容性和宽容度。高校要培养未来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先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以民主、自由、科学为核心要素的“党委领导、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的现代大学精神决定了高校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
高校管理氛围的文化性体现在高校内部环境,即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人和事所处的客观条件。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良性竞争环境,使高校组织主体——师生员工在自由、协调、宽松的环境下,研究学术、探索真理、传承知识、创造文化,在有利的发展空间里,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高校缔造、积淀丰厚的文化和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高校氛围的文化性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即学校精神。高校文化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高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高校氛围的文化性广义上体现在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狭义上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和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氛围的文化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氛围的文化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表现出一个高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氛围的文化性体现在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氛围的文化性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这也是高校民主管理独特性的表现。
(三)高校民主管理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容具有丰富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高校民主管理有多种形式和途径,而高校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其主要职责是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决策事关教职工利益的大事,如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报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其显著特点是在组织方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能充分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整体目标共同奋斗,作用上具有深入性和持久性,与其他民主管理形式比较,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教代会在工作和活动上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行使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利,所以它所通过的决策、计划、方案、办法等在全校享有较高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是教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最有保证、最有效的形式。
二是校务公开。实行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加强民主监督,保证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校务公开可以加强在群众监督下规范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提高依法治校的自觉性,树立高校公正、高效、廉洁和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三是民主评议干部。这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从机制上保证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置于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领导干部决策权的正当行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决策的失误,有利于促进党内廉政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四是学生参与管理。高校民主管理面对的是教师、学生这样两个不同的主体。学生在高校不仅是接受学校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学生有义务服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又有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及其改革提出建议,这也是宪法所规定的民主管理原则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四)高校民主管理进程的渐进性
渐进性是指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谓管理进程的渐进性,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探索的循序渐进式管理。民主管理渐进性是指在高校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各种管理改革要逐步、适宜、连贯地进行。在高校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间实现平衡和适应。具体地说,高校的管理环境中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机遇、挑战,渐进性是指通过不断的、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最后实现管理创新的目的。
要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必须循序渐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校民主管理进程的渐进性表现在大学首先是一个学术组织,追求真理、发展学术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高校民主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7]。目前我国高校民主管理进程的渐进性还体现在,国家对高校政治领导和制度法令规范都还处在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各层面教育领导者和高校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对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个高校民主管理机制与制度建设和完善,制度执行力度和效果等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五)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指要科学设置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遵守,使学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有序地进行。学校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遵守严格的实施规则和程序,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必需。《高校章程制定办法》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高校章程制定的原则、内容、程序以及核准和监督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主要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目的是为高等学校制定章程提供内容指导与程序规范,推动高等学校制度符合法律规定。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结构。高等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一套行为规范,通过统一规范的共同行为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对适用范围,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组织原则、职权,代表的产生及其权利义务,组织规则、工作机构等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具体化、文本化、制度化。
只有建立完善我国高校决策方面的各项具体制度,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有根本保障并能落到实处。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完善和正在执行的重要制度包括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学校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和公示制等制度。
(六)高校民主管理发展的差异性
差异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样态或形式,差异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非同步性、阶段性、对抗性等特性。组织中的个体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后天努力、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个性,即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人事、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由于先天素质的不同,个体对相同或相似的外界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个别的、独特的风格,即表现出个体差异性。
我国各个学校所处地域特征、建校历史背景、类别与办学定位、管理制度的传统、发展水平的快慢、管理者民主思想观念、个性差异、经历差异、主观意识与导向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民主管理发展的差异性必然存在。以C9院校为例,北京大学是近代高校民主主义思想发祥地,其民主传统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历任校长的民主管理胸怀,决定了其成为我国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典范。各高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也是有差异的。
事物的发展参差不齐,差异性的存在是正常现象。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诉求的不断提出,高校民主管理差异性的存在,都推动着高校民主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逐步发展完善。
[1]周彬琳:《高校民主管理探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
[3]吴刚:《现代大学民主管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4]汪花明、王波:《新时期我国高校民主管理对策研究》,《中国市场》2012年第12期。
[5]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汪花明、王波:《新时期我国高校民主管理对策研究》,《中国市场》2012年第12期。
[7]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