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论与启示
(一)开发利用长征文化遗产有利于老区脱贫
贵州定位为革命老区的地方很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滞后,却有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资源和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老区经济发展方式由“救济型”向“开发型”转变。如位于土城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成为土城,甚至习水,乃至遵义的一个红色品牌,既给本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周边地区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收益,一定程度上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贵州应着力于红色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变,加快红色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科学化,形成一套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文化经济模式,升级区域经济结构,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红色经济亮点。
(二)开发红色资源是打造本土形象的有效方式
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品牌开拓市场,品牌效应是当今最有号召力的效应。一个没有品牌的产品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同样,一座没有品牌的城市也难以在竞争中崛起。以土城为例,“四渡赤水”“青杠坡战役”本身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又具有基本的旅游要素,因而获得了红色旅游的先机,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并以此进一步培育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打破老区的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改变老区面貌和形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作为红色资源众多的省份,贵州完全可以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融合,有机整合相关资源,开发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服务优质的高品位、复合型旅游产品,最终形成一个响亮的品牌。
(三)开发红色资源要走多元融合之路
从现实来看,单纯的红色旅游产品往往缺乏吸引力,项目内涵空乏、展陈方式单一、表现手段落后,多为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枯燥乏味,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就要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即红色文化开发必须走融合式发展之路。以土城现有的旅游规划为例,初步实现“公益”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纪念馆、古镇免费参观,而住宿、餐饮以及周边旅游项目的开发延长了产业链,使土城红色旅游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从整个贵州省来看,可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森林户外运动、军事体验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丰富旅游及教育培训内容,以增强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新华网,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5-02/16/c-1114394473.htm。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8月7日。
[2] 2011年,全省只有革命老区县37个,老区贫困人口是按照当年的统计口径来计算的。2018年又增加了黄平县、镇远县、凯里市、万山区,合计41个革命老区县。
[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6-10/21/c-1119165804_3.htm。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8月7日。
[4] 苟爽:《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的差异性研究》,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