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一直是我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1]习总书记的讲话,把扶贫上升为一个深刻的文化命题。在习总书记讲话指引下,文化系统积极谋划文化扶贫,以扶智和扶志为切入,着力培育内生动力,攻克坚中之坚。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4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3万,贫困发生率18%,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9%,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牵挂贵州的贫困群众和脱贫攻坚工作。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贵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希望贵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带领全省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推进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主攻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特别是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通过“志智双扶”,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下降到2014年的623万,再到2019年的30万,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3.4%下降到2014年的18%,再到2019年的0.85%,2020年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地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2016年以来,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课题组开始“文化扶贫的贵州样本研究”,旨在挖掘脱贫攻坚中的非物质因素,彰显脱贫攻坚的文化力量,为补齐脱贫攻坚的物质要素短板贡献精神文化资源。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引起学界重视,并促成“2017特色文化产业与脱贫攻坚(贵州)高峰论坛”在贵州万山举办。论坛引起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文化产业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可以大显身手;文化战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创造减贫奇迹的伟大时代应该英雄辈出。希望进一步探索文化与扶贫的融合新路,在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贵州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贡献更大力量。
2018年7月,贵州省开始“文军扶贫”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并召开动员大会,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分别批示,强调“文军系统”要加快舆论扶贫、广告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社科扶贫、挂帮扶贫和网络扶贫等,不断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强大动力,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贡献。其间,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遍布全省各地,“冬季充电”大讲习活动等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广泛开展,“文军扶贫”日益彰显强大力量。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实践中的探索创新,更加坚定了课题组开展“文化扶贫的贵州样本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课题组先后深入贵州各市(州)、县(区)调研挖掘文化扶贫典型,最终完成《文化扶贫的贵州样本》课题成果,含主体成果、访谈资料辑录、阶段性成果等共20余万字,这些成果既是贵州文化扶贫实践探索的理论总结,也为坚持和完善基层文化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1]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7-08/31/c-1121580205.htm。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