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7年,我在拙著《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中,试图提出一个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现代生活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建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文化感受力,让农民分享到现代化带来的好处,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彼时,国家还未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但新农村建设的中国道路显然是包括生态文明内涵的。因此,我有过畅想:希望重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希望温饱有余的农民可以继续享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可以继续享受家庭和睦和邻里友爱,可以继续享受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与情趣。

这些看似乌托邦式的畅想正在走向现实。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中国成了世界上GDP排名第二的大国。中国的城市化率也超过了60%,农民正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的建设。相当数量的农民保持了“半耕半工”的家庭生计模式,他们在享受城市化红利的同时,也保留了农村退路。这说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并非触不可及,而是大多数农民可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这更是为农民“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些年来,宜丰县以建设“大美生态、科技文明”的新宜丰为目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启示”,其核心在于它走出了一条适合中西部实际情况的统筹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低消费、高福利”的模式。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治理革命。将生态文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意味着地方发展和治理需要走出唯GDP论的路径依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着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宜丰县全县上下达成了绿色引领共识,构建了绿色发展、绿色治理和绿色生活的“三位一体”体系,堪称县域发展的治理革命。这一革命当然意味着阵痛,但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现阶段,县域社会是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基本的单元,它既要处理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又要处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生态承载力问题。宜丰县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调节“大生态”和“小环保”关系的有效路径。一方面,通过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条腿走路,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在交通、休闲、养老等方面引导人们养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生活方式。所谓的“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要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农耕生活形态,而是要让人们可以经济地兼顾城乡,实现生活方式的城乡融合。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亦是把农村建设成中国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的必由之路。过去多年来,农村发挥着中国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三农”的压舱石作用越发重要。我以为,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在发展极和稳定极之间保持均衡。城市发展越是高歌猛进,农村的稳定器功能就越是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在于生态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领域,关系到农村这个蓄水池的涵养能力。宜丰县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县域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态,并建立了良好的休闲、养老、丧葬秩序,为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安全,稳定农民的生活,做出了表率。

受宜丰县委、县政府的委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建了精干的研究团队,深入宜丰县的村庄、企业、政府部门和项目基地展开了调研,写作了《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一书。这本书资料翔实,见解独到,对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做了全面总结。我相信,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宜丰示范”的经验启示和政策意义必定彰显,其理论意义也将持续显现。

是为序。

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