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为什么幽暗摇曳的烛光,能让爱情升温
在情侣们如胶似漆的恋情中,烛光晚餐称得上是一次浪漫约会中必不可少的助攻神器。摇曳的烛光映照着恋人的脸庞,其他的一切都被暖黄色的光芒隔绝在黑暗之外,怎么能不让人心醉神迷呢?
其实,浪漫的烛光晚餐中,也蕴含了奇妙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心理学实验表明: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就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将参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置身灯光较强的房间,另一组置身灯光较暗的房间。第一项试验中,两组参试者均被安排观看一段假想广告片,主人公因为上班迟到而可能具有攻击性的行为。结果发现,认为广告片主人公具有攻击性的人,大多来自光线较强的房间。第二项试验中,研究人员让两组参试者对一组词汇所表达的情绪感觉进行分类,如积极词、消极词和中立词等。结果发现,在灯光较强房间里的参试者认为“鲜花”和“微笑”等词汇更积极,“牙医”和“医学”等词汇更消极。两组参试者对中立词汇的评价没有区别。
研究人员认为,两组参试者之所以对词语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在灯光下人们对热量的感知更敏锐了。心理学家认为,灯光太亮更容易让当事双方察觉并放大对方的“攻击性”,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情绪化言辞的敏感性。在光线较暗的场所,双方看不太清对方的表情,戒备更少,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能根据对方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特别是对还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出来,把自己弱点和缺点尽量隐藏起来。因此,这时双方就会感觉有些难以沟通。而光线微弱、黑暗降临,削弱了对方的感官,无形中给自己打了掩护,紧绷的神经便会松弛下来,更容易敞开心扉、自我流露。而且,自己的感官被削弱以后,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靠近同伴,寻求安全感。于是,黑暗效应就产生了。
黑暗效应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灯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厅,陌生人之间比在普通场合更容易相互认识,甚至产生恋情。人们在黑暗之中更容易放下警惕性和戒备心。美国《消费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的情感反应在较强灯光下更激烈,在光线较暗环境中人会更温和。如果夫妻交谈前调暗灯光,那么吵架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年轻人的“约会三件宝”是“吃饭、逛街、看电影”呢?吃饭和逛街作为生活所需都可以理解,为什么还有一个是“看电影”呢?根据上面所述的黑暗效应,在光线昏暗的场所,双方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容易对对方减少戒备感和产生安全感。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黑夜能给人一些伪装空间,从而让人更有安全感,人们很多不能为人所知的行为在这时就会展现出来。这时的人是放松的,压迫感也是最低的,于是可以更加自在愉快地交流。
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有一个片段,女主角宋慧乔的身后点着昏暗的蜡烛,正对着男主,说了一句“撩”感十足的台词:“我研究过了,在这样的光线下显得我最美。”她是对的。在昏暗的灯光下,人看起来就是最美的,不信你也可以实验看看。
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也写到过黑暗效应,当两个人都被黑暗包围吞噬后,唯一温暖的源泉就只有彼此时,这两个人自然会互相靠近,相拥取暖。
把黑暗效应带入职场之中,就会发现黑暗效应其实并不黑暗,反而能照亮人心。这是因为黑暗效应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现象,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自己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一个业务员在客户上班的时候冲到客户面前开始介绍自己的产品,谁都会觉得他是来骗自己口袋里的钱的。如果换种方式,在下班的时候约客户吃个饭,在休息时间里以一种娱乐的态度“顺便”谈谈自己的产品,说不定生意反而就做成了。所以,当正路走不通时,黑暗效应的反其道而行可能会真正带你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