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中国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从依法行政向依法执政升级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进行。从积极方面讲,它要求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依据;从消极方面讲,它要求行政行为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法治国家,这是支配行政权的首要原则。

在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依法行政的强调比较早,几乎与民主法制建设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前期,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法规,我国开始逐步从依政策办事和依领导指示办事向依法律办事过渡。1982年制定了国务院组织法,对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进行了法律规范,确立了职权法定的观念。1982年《宪法》贯彻了民主与法制原则,规定了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从“官告民”到“民告官”,依法行政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1994年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规定公民可以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请求国家赔偿,依法行政继续向纵深发展。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集中体现了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等现代法治理念。2004年,国务院又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对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两个指导行政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我国依法行政工作。

法治中国建设,则要实现从依法行政向依法执政的跃升。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促进法治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党、政领导机构分设,二元并行。在一定程度上党的机构权力要大于政府机构权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治建设也是由共产党领导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建设法治,必须要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和十年“文革”浩劫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六大将坚持依法执政明确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执政”作了深入阐述,并把它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在科学总结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完成革命任务的执政党到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的长期实践成果,是党在正确判断新世纪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新考验的基础上,对执政方式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99]

依法执政最关键的是依宪执政。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100]

要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各级党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要督促和支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与依法行政要求相呼应,我们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未来,随着依法执政的深入,我们也要重视法治政党建设。这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努力去推进这一工作:一方面是制定完善政党方面的宪法法律,加强对政党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是制定完善党内法规,加强对政党的党内约束。要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