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赴任中大的缘起
在受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前,何思敬已多次到粤,对广东有较多的了解,他到中山大学法学院任教职,应是顺理成章的。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希望办实业,安排何思敬往日本学画,以便归国当一名画工。[10]他在日本首先学习美学,而美学与哲学息息相关,他由此对黑格尔哲学产生浓厚兴趣,[11]于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攻读德文,借以更好学习其他外国社会科学理论。他与郁达夫、郭沫若同住一个学生公寓,由此相互认识。
其时,正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先驱、经济学家河上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时期,何思敬深受影响。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造成了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这样的国内形势使他忧愤,也令他认识到被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枷锁束缚的中国社会必须彻底改造,于是便自觉地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等的著作,参加了不少彼时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运动。据何思敬女儿何理良忆述:“当时日本学习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潮可以在大学里面自由交锋,但大学以外就不行了。日本共产党1922年成立,实际上没多久就形同散伙了,因为日本当局对共产党很仇视。但是当时学术风气挺好,学校里面有学术讨论会,父亲见到了河上肇教授。河上教授熟读了马克思的书,我父亲也很熟马克思主义学说了,所以教授当时很赞赏他。”[12]
1923年,何思敬开始以笔名“何畏”向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组建的“创造社”主编刊物投稿,也在回国后与成仿吾见面,保持联系,是创造社不可缺的一员。[13]在1927年“四一五事变”发生前,[14]因上海政治环境恶劣,创造社出版部仍在广州,何思敬来往广州较多。他积极参加革命工作,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与进步人士,如之后也在中山大学法学院任教的梅龚彬、邓初民等人,还在黄埔军校讲演过一次。因之,他更多地了解了广州的社会政治形势。1927年初,何思敬接到时任国民政府秘书长周柏年来电,周聘请他到中山大学任教,何思敬欣然应允。其实此前,何思敬也曾受《朝日新闻》顾问柳田国男邀请,到云南大学担任教授兼调查当地少数民族,但他没有答允,亦未曾到云南去看看。[15]
何思敬1927年1月到中大赴任,[16]起初为文史科哲学系主任、代政治系主任。1928及1929年度,何思敬担任法科教授兼任法科副主任,1930年度任法科政治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