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牌的心理学家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心理学界的学者关于本土化心理学的观点。周先庚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是汉字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我国实验与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我国军事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人物。其主攻汉字心理的实验研究,成果接连发表于《美国心理学》等各大杂志。周先庚先生一贯重视心理学的应用性,认为实验心理学应该属于应用性质的实验心理学,强调为生活实践服务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强调在选择心理学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其理论意义,还要注重该课题的应用价值。
周先庚先生硕博攻读期间研究的课题,属于汉字知觉与阅读心理学的研究,之后,其受白话运动的影响而发表汉字横竖排的相关论文,最后在西方心理学的启发下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排版方式,解决了相关的专业问题,也推动了我国汉字研究的发展。
周先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及其应用研究,创办了汉字的实验研究,这有利于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而后发明了“四门速示器”。1931~1937年,周先生受任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会长,之后进行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得出“周先庚曲线”,这是一条7~70岁被试者识字能力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先生继续进行实验心理、应用心理相关的工作,并首次引进皮肤电反射研究方法,进行我国最早的皮肤电测谎器的研制,开设了情绪心理学的相关课程,之后于第11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上宣读了《关于一个实验情绪的新方法》的论文。
周先庚先生的本土化意识是比较强的,旨在打造中国本土心理学。他会从国情需要出发去研究具体的问题,且积极地将中国的研究成果展示给西方的心理学界,不卑不亢,孜孜不倦,娓娓道来,为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牌”心理学。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心理学家是杨国枢先生,他是中国心理学界的杰出学者,也是一位台湾的心理学家,其投身于中国心理学知识的推广与创新,认为要想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与行为特征,就离不开人们各自的文化背景,他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创立和推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也提议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心理学研究理论和实践,其观点也表明,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土来进行研究,照搬照抄西方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模式和方法来研究国内同类型的问题,则不可能做出更杰出的研究成果。
1982年,《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这本杨国枢先生与文崇先生合作编辑的集大成的著作出版。此书提出了社科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和实践,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需要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实证研究,不要盲从和复制西方的相关研究,不同的社会和制度背景下,我们所进行的问题探索的意义是不同的。
杨国枢提出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心理学,这个不断深挖的探索状况会一直持续以致逐步整合。从小区域到大区域,最后把各种本土心理学中的中心理论和行为法则的相同性及差异性在较高层次上整合在一起。这是他的理想,就是把心理学这门学科变成全球的,真正的人类心理学,而非一个以美国心理学为主导的人类心理学。
杨国枢他们在回到台湾以后,发现用西方人的研究方法,或者基于西方人的心理而研究出来的心理学方法,再去研究中国人是不行的,他们必须要走出一条路来,所以开始做本土化的探索。
杨国枢的本土心理学研究理论有其特殊的见解: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多以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或模式(如孝道、关系、缘分、面子、人情等)作为切入点,这些主题最能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因素的特点,这也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不存在的,能避免套用西方的理论和范式,能较容易地创造出“土生土长”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方法。故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焦点一般都在对“中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