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说:清北学霸高分学习法·初中英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张育恒

高考总分:679 英语:144

毕业于安徽省定远中学

2018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内容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何培养兴趣,似乎是更为重要的前提,尤其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与需求与日俱增,语言学习已成为全民热潮,而乐于不断提高英语技能的人们归根结底是被一股内在的热情鼓舞着。抛开功利的原因,我们今天就谈一谈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

英语的好玩之处

我希望这么说会有人认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好玩”之处。有的人觉得数学的逻辑思考很“美”,有的人觉得物理的定理公式很“美”,有的人觉得语文的词话文理很“美”……诸如此类,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很多人不想学习英语,或者认为学习英语很难,无论是平时使用还是考试,都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的英语技能就只能这样了,找不到改进的方法了。有这类想法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无法全身心投入地感受英语的美好。

那么英语的好玩之处到底何在?

首先是词汇的变化。英语中的词汇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则。单从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来看,中文里的说法有“你、我、他/她/它”,想要表示归属,即使用物主代词形式时,只需要在人称代词后加上“的”,复数形式则只需要加上“们”。这些知识点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类似英语中的“I, you, he/she/it”,物主代词形式有其相对应的词,复数也有对应的形式。将其列成表格,这些代词的形式变化规则便一目了然。

人称代词的形式变化如下表所示。

最后我想指出的“好玩”之处是英语当中的特定的文化表达。语言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在英语中的表达变成了“身在罗马,就表现得像罗马人”。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拥有广袤的国土,声震国内外,与多国进行交往,开展贸易活动,因此才会有这句俗语的出现。

学会从依赖老师到相信自己

英语的学习固然离不开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是凝练的精华。然而社会日新月异,放眼看去,生活之中处处皆有英语,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自由、广泛地吸收信息。

印象中我最早学会的是“no”“yes”“a”这几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单词。它们并不是来自课堂,也没有哪个老师会特地教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a”的100种用法(也没有100种用法)。这几个单词来源于我对电视节目的模糊印象,我最先接触这些单词的时候并不能那么清晰地了解它们是什么,但因常见使用情形的出现,我慢慢意识到它们分别表达否定、肯定、一个的含义;之后,当我需要它们的时候,如回答“不知道”“是的”这类答案的时候,它们就会自动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当时的我甚至没有英语的概念,全然不知世界上还有人用这种符号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英语,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了解了它们的含义,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无与伦比的自豪与骄傲。这种自豪和骄傲产生的原因是,在老师教我之前,我对“yes”和“no”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积极地告诉自己这种认知是凭借自己的猜测和思考得到的。这种认知被肯定,等同于我的猜测和思考得到了肯定,这种肯定会给心理带来超乎想象的正向促进力量。

学习英语时,老师和课本不是唯一的途径,尽管这可能是应对考试最直接的途径,但它仍然有所限制。离开了老师与课本,放眼你的生活,商户的广告可能会出现英语,你看的电视节目可能会出现英语,你读的课外书可能会出现英语……在这些场合,相信自己,调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猜测,形成自己的认知并等待或寻找机会去证实它。相信你会有莫大的收获。

很多时候,有人会问我,我为什么会认识这么多单词。我会回答,其实我并不认识那么多单词,只是其中一部分是我联系上下文猜了出来,一部分是依靠变形规则模模糊糊地得出了符合语境的解释,还有一部分即使根本不懂,也对我理解整体内容影响不大。所以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在我初高中的英语学习生涯中,还真没有几篇阅读理解让我感到棘手。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我的猜测和思考不断得到纠正或肯定,点点滴滴地存入我的记忆库,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庞大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你学习英语绕不开的“坎”

统计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平均词汇量为20 000~35 000个,这个数字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还会有所增加。在美国,常常会在街区内举办单词拼写比赛,参赛者主要是适龄的儿童。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有人做过统计,在其36部剧作中,使用的词汇涉及的领域超过25个,其中有些词汇来自非常专业的领域,像一些法律用语、猎鹰用语中的部分词汇连英国人自己都感到生疏。据语言学家统计,在当时,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掌握词汇的数量仅1 000余个;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掌握的词汇也不过2 000~5 000个。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莎士比亚的词汇量超出最有学问的学者或作家3倍以上。有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说,他的总词汇量为15 000~21 000个,其中还有很多是其自创的词汇。

庞大的词汇量是你深入学习英语的基础,这点毋庸置疑。那如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呢?之前提到过的用猜测和思考进行积累的方法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坚持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里我们来看看相对耗时较短的方法。

背书是很多人的噩梦,“马冬梅效应”应该是最生动的反映。打开书有视觉辅助,你清晰地记得“马冬梅”,一旦合上书,“马冬什么”“马什么梅”的疑惑就都出来了。这种效应在英语中更为普遍,单词无论怎么拆解都是26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单词与单词之间难免会有“异父异母”的“双胞胎”,长得很像,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这无疑会给背单词增加难度。我的方法是背单词首先从发音入手,学会将单词进行发音拆解,借助发音与字母结构的对应关系来记忆,这需要一定的音标知识。虽然音标掌握起来难度很大,不过无须担心,在背单词的同时你会发现音标也在一遍一遍地被刻入记忆,应用起来会愈发得心应手。其次,对那些发音和字母结构对应得不是那么工整的单词,应尝试从词汇变化的角度考虑,对比变形前后的单词词形来记忆。如果可以找到原形进行对比记忆,则会省下很多时间;而那些孤零零的无原形的词语,我至今也没找到捷径,所以一直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对所学知识的遗忘速度符合一定规律,经常性地复习能加强记忆,弥补被遗忘的部分。因此将值得记忆的单词汇总成册,配合自己的记忆规律进行复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英语的好玩之处,随时随地摄取英语知识,掌握大量的词汇,这些算不上方法的方法就是我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只有从中有所取舍地进行尝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心得体会才会对你个人的英语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不过学会了这些知识是一回事,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考试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听力的难题在于没人读给你听

听力无论是在日常练习中还是在考试中都令人发怵,我身边的同学经常抱怨英语听力简直比天书还要难懂。何况听懂了是一回事,能做对题又是另一回事。剖析一下,这里面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听懂听力材料,第二个是理解题意。将两个问题倒过来解决或许会更加简单。在听力材料开始播放前先熟悉一遍听力题目,从题干到答案,大致猜测一个对应的情景,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去解题,这样无论是正确率还是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听不懂相比之下是个更大的问题。听不懂就不用谈理解题意了,无凭无据地解题不如直接猜一个答案。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考试听力中不会出现有口音的表达,单词的读法也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大家平时可以和同学练习对话,实际地进行情景对话不仅仅是一个熟悉读音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情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融入情景的感觉才能从根本上听懂听力材料。即使没有人可以与你练习对话,你也可以将听力材料循环播放给自己听,一边听一边复述,以达到理解的效果。第一遍播放时可放慢速度,然后逐渐加快速度,直至你适应了考试听力的速度。

阅读理解重在理解

讲完听力,接下来讲讲英语考试的重头戏——阅读。毫不夸张地说,一张英语试卷中,除了作文全是阅读。听力所需要的阅读理解无须深入,每一段对话都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超过两分钟的情景的再现。按题型来看,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完形填空都可以归到阅读中。近些年来,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甚至数理化生等课程对阅读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但是无须担心,英语中的阅读归根结底可以归类成故事、新闻事件、研究报告等类型。每种阅读类型都有对应的阅读方式,这里介绍一种适合绝大多数阅读类型的方法——阅读的时候在脑海中构想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有篇故事是这样的,儿子脾气暴躁伤了近邻的心,父亲用钉子钉入篱笆留下印记以使儿子明白要与人为善。阅读的时候,我会想象父亲拿着锤子将钉子钉入篱笆,儿子在一旁观看的场景。文章中会有其他对此场景加以描述的句子,对于我而言,构想出这样一个场景之后,那些描述性的句子都变成了我丰富场景的材料。如果场景发生变化,我就可以在脑海中将其构想成动画。

以上所描述的方法虽然不能说是“万灵药”,但对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有一定帮助的,你可以尝试一番,从中发现学习英语的好玩之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祝你在英语学习的路上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