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干涸的大道清源·中国故事: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第三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空谷妙相千年一卧

空谷藏妙相,在距地面五米之高的悬崖峭壁上,全长23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惊现在我的眼前,释迦牟尼似一位巨人安详地卧躺在半空之中,佛祖双目微睁,嘴角含笑,面容超脱安然,他即将走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②安岳卧佛院在长约1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余米的崖壁上,保留着盛唐摩崖造像1613躯,石刻经文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等数十处。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

这一处中国最大且唯一的唐代盛世全身左胁卧“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石刻造像,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八庙乡的卧佛沟。这里山势蜿蜒,湖水滢绕,翠竹掩映,景色幽雅而恬静。长约千米的卧佛沟平面呈“几”字形,在沟谷两侧高约20米的灰砂岩崖壁上,保留着盛唐摩崖造像1613躯,石刻经文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等数十处。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

其中最震憾人心的就是这尊构图奇特,立意新颖,雕工精绝,举世无双的卧佛石刻造像了。释迦牟尼背北面南,头东足西,形体修长,身着袈裟,袒胸露肌,头蓄螺髻,耳戴圆形绽花环,头枕扁形荷叶枕,双目微闭,神态安详,透出一种超脱一切的幻想境界。

卧佛周围同时刻有多组造像,释迦牟尼说法图及“天龙八部”等,20余尊菩萨、弟子、鬼王、力士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既烘托出他们恭听佛法、护卫佛法的严肃场面,又把释迦牟尼最后解说涅磐经时诸弟子悲泣嚎哭、愁楚凝重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卧佛院石刻造像尤以构图奇特,立意新颖,雕工精绝的“释迦牟尼涅槃图”(卧化佛)闻名于世,为中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卧佛造像,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堪与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弥勒坐佛媲美。

在卧佛头顶后方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只露出了上半身。在卧佛双脚外侧,有一尊金刚力士的全身像。他们袒裸着健美魁梧的身体,双手攥着拳头,横眉怒目,相对而视,以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保护着佛祖的尊威。

卧佛身后刻着一组造像,中间是3米多高的释迦牟尼坐像,右手举在胸前的右侧,正在说法。左右两侧共有前后两组人物,前面一层是拱手恭敬站立,高约2米多的阿难、迦叶和其他七位弟子,弟子的左右还分别雕着一尊菩萨的立像,也是一副肃穆的神态。后面一层是“天龙八部”的造像,有的手中高举着法器,个个面目严峻,有的面带悲泣愁苦的表情。

最为奇特的是在卧佛腰间处还刻有一位3米多高的男子,他面向佛祖而坐,痛苦地低着头,右手伸向右侧抚摸着佛祖的左脉,寄托着无限的依恋之情,他就是佛祖最后一次说法的对象,名字叫须跋陀罗。起先并不是一位佛家信徒,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虔诚信仰者,他的毕生精力都是严格按照婆罗门教的法规和行为准则,进行艰苦的修行和不懈的探索。就在释迦牟尼即将涅槃的当天,须跋陀罗有幸地和佛祖相遇了。

据说当时须跋陀罗已有百岁高龄,自以为经验和阅历要远远超过小他几十岁的释迦牟尼。不料与佛祖简短的对话之后,须跋陀罗立刻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与奥妙,他深深感到自己的一生虚度了光阴,只有这一天才活得真正有意义。就在须跋陀罗万分惊喜的时刻,又遭遇了佛祖即将涅槃的噩耗,使他陷入了万分的悲痛之中……

须跋陀罗是释迦牟尼一生中所接纳的最后一位弟子,这组以巨大的卧佛为中心的石刻群像,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空合理地搭配在了一起,形象地再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悲壮场面。

虽然这座大卧佛没有留下开凿铭文,但在第50号龛千佛像下,铭文题记的时间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当时普州乐至县芙蓉乡普从里的佛家弟子杨义,为确保自身的平安,敬造了百身千佛作为供养的内容。这是卧佛院现存的最早纪年文字材料,由此推断出卧佛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作品。

类似这样巨大卧佛像在中国境内还有不少,如甘肃张掖大佛寺34.5米长卧佛刻于西夏,大足宝顶山31米的卧佛刻于南宋,敦煌莫高窟第148窟刻有长15米涅槃像,北京西山卧佛寺的卧佛是元代用铜铸造而成……为什么要造立这么多的卧佛像呢?因为涅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对生老病死各种痛苦的彻底断灭。信徒们面对这些涅槃了的卧佛像,就会领悟佛祖一生为解脱众生传教说法的艰难,并且从这位凝聚着佛教大法的非凡人物身上,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卧佛院至今还保留着几十个尚未竣工的刻经洞窟,有的洞窟壁面有待打磨光滑,还有一些没有完成的造像粗坯。看来,卧佛院的佛教艺术活动可能是因为中晚唐以后的某个突发事件而被迫停顿下来了,并从此走向了衰落。唯有这尊大卧佛安然无恙地静卧到今天,等待众生前来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