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陈敏华
陈敏华诗十首
新发现
生活
被一双手用力
揉捏成团
扔进废纸篓里
过半晌
也许要到明天,甚至更久
它会被再次捡起
再次展开,抹平
那支被换过N次笔芯的圆珠笔
会无视所有豁口,继续
涂写,在小块平滑
与大量褶皱之间
居住者
窗台的贝壳
居住着大海的声音
夜晚把全部心事
藏进星空
却不小心泄露了
宇宙的秘密
看到你的一瞬,我发誓
要用你的微笑,装饰
一座宫殿的荒芜,在那里
我将安放我的灵魂
恸
在她们的争吵中
你再次复活
母亲怨你太软弱
用大半辈子光阴把各类关系
织成乱麻,又扔给她
二姐觉得你一生偏心
女儿三个,你永远是“老大、老大……”
大姐呢,这次为你缝了一件
吝啬的外衣,用最后一次借钱时
你摇头的无奈表情
而我,父亲
请原谅,你的小女
无力让你复活
我满脑子都是你垂死的模样
你失踪的肌肉
你旧橡皮筋一般的皮肤
你丢失声音的嘴唇
你眼里,那只
曾经风光的老虎
已奄奄一息
致予飞
你钟情于雪
钟情于塞外
却在江南读书,恋爱,写诗
学作婴儿的母亲
另一个女人
穿着你藏蓝色的连衣裙
在塞外的雪里
来回踱步,看未暗的
天空
河滩
拐弯。一大片河滩撞入城市
“哇!”大人们惊呼,孩子已飞下河堤
小脚丫与水洼欢快地亲吻
商务鞋忙着跟砂砾寒暄
鹅卵石有些鲁莽
它冒犯了高跟靴的不可一世
大人翻出儿时的手艺
惊呼再度响起
一枚骄傲的石块正带领
水的队伍在对岸胜利登陆
“看我的!”孩子
把坏笑与大石头同时
砸入水里,击起
大片的水花与呵斥
“回去吧!”大人的旧梦是一杯
易凉的茶。“走!”即时的兴致更是
一把随时可以收拢的伞。“我不!
我要玩到太阳落下山去!”
空旷的河滩上只剩下
孩子的声音在不停回荡
诗
让你在拥挤的车厢
静默沉思的那一点点
让你黑夜醒来
发呆,或涂写的那一点点
让你在圣迹前
泪流满面的那一点点
让你匍匐在黄金与权杖前的身子
重新直立的那一点点
让你站在泥地
却离云朵更近的那一点点
让你的墓碑上
多一个逗号的那一点点
就只是,那一点点
第十个
第十个走上台
“如果不断被拒绝,你还会坚持吗”
“是的,我会”
“你愿意爱团队如同爱家人吗”
“是的,我愿意”
“不管遇到什么诋毁,你都会坚信我们吗”
“是的,我坚信”
“你能够严格复制,简单照做吗”
沉默。沉默——
主考官抬起眼,有些疑惑。
“对不起,我,我做不到”
第十个缓缓转过身来
她转过身来——
那颓丧而失落的,竟是我的脸庞
我惊恐地环顾四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恭喜这次参加面试的九位学员全部顺利通过!”
主考官的笑带着天主般的慈爱
生活一幕
经过池边的木芙蓉时,
他正盛谈某个女子:
天鹅般的身世,
背负着泥一样的命运。
仿佛有个勇士要跳出来——
她狠狠地掐下一朵,
话头也被掐灭。
空气沉默,勇士逃离现场。
那美艳身不由己,还在指间
痴望。她的心跳了一下,
手指搓揉着花瓣。
四个白色泡沫盒,
一个月前,她刚种下葱、姜、蒜和辣椒,
如今正翠绿绿地迎来送往。
她把碎瓣扔进盒里,
不久,它们将枯萎、残败,最终分解
成为泥土自身。
她重新挽起他的手,
继续漫步。
太阳的红柿子挂在远处高楼的一角
正要掉落。
他俩一句话也没再说。
睡前一小时
每到这个点,她就把自己
晋升为时间的分配者。
二十分钟赐予尊贵的脸庞,
——这跟古代的圣旨、现今的法律一样
不可撼动。瓶瓶罐罐修筑的防线在
与岁月的拉锯战中渐显疲态,
她不得不增派援兵。
十分钟留给阅读
——这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习惯。
手机和书页里众多居心叵测的
词语串联起来,
轻浮地拐走了她的思想。
没有什么比接下来的三十分钟
更令人心潮澎湃了,就算出演第一幕就上场
的皇帝也比不上。“关灯吧!”她庄严地
下达命令。作为执行者,他的时间
也顺带被征用。但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们将用语言这黄金般的建材
筑造他们自己的王国,并自由分配
各种身份,与职务。
经济学家用大数据拉开今晚的帷幕:
下午的菜市场之行,为我国今天的GDP
贡献了0.0000000000315742729个百分点。
紧跟上台的企业家,兼具马云的迷人微笑
和王健林的互联网智慧,
不出十分钟,一座闪闪发光的现代帝国大厦
便屹立在黑夜的集市。
政治家衣着光鲜地走出来,
笑容满面,胸有成竹
——所有家庭内外、大楼内外、社区内外的重大事件,
一切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蛛丝马迹,都将
从他这里走向国际舞台。
个别时候,他们还是
心理学家、行为艺术家、养生专家、保密局高级官员、
社会学家、导演、裁判,
任何一件外衣,
都那么合身,那么妥帖。
“啊——”
已经过了29分59秒,
她用一个哈欠结束了工作。
心满意足。
他朝床边挪了挪,
在黑暗中。
母亲的疼痛
2017年12月13日上午9时,
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九江村村民文淑蓉家后院,
最后一只猪崽
正挣扎着从母猪体内爬出。
19米外,邻居家刚满三岁的小孩
捏着哥哥的乐高塑料片,塞向嘴里。
与此同时,相隔1400公里的
西安市北辰大道祥和居小区13楼窗口,
一个女婴被抛出。
在产床与水泥地面的39米间,她被选择
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死亡。
10点01分,无论你在何处,
南京,拉萨,西沙,华盛顿,里约热内卢,或者朗伊尔城,
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都将
驻足默哀,为80年前那37万冤魂。
四小时后,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
陈越将第一次读到诗歌《乡愁》——
就在中午,它的作者,余光中先生病逝,在海峡那头。
悲伤的洪流淹没了华人圈。
语文课上的习诵是其中最朴素的缅怀。
少年敞开校服,斜坐着,
跟读:“后来,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右手转玩着圆珠笔。
下课铃响后,课代表将发下数学考卷,
他会歪头看分数,会皱皱眉,然后随手
把满版红叉的卷子,扔进抽屉。
一个母亲半夜醒来,
盯着黑暗中冰冷的空气,一动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
陈敏华
女,笔名原野,生于70年代古城武冈。爱好广泛,偶尔拾掇文字,发表若干。现为教育期刊编辑。
陈敏华诗歌评论小辑
张战:由日常生活经验到诗性经验的转换
敏华这十首诗在不露痕迹中轻松完成了由日常生活经验到诗性经验的转换。她的诗有极强的在场感,《恸》写不同视角中母亲、姐姐和自己对父亲的回忆,悲凉中有生命酸楚的骨感。《河滩》的戏剧画面鲜明生动,节奏轻快,结尾处通过成人与儿童对游戏不同态度的对比,对成人的嘲讽表现得轻俏而又深刻。《母亲的疼痛》仿佛一幅马赛克拼图,驳杂广阔中又有统一的主题。十首诗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视野,所选择的场景与细节皆有丰富多维的解读可能,充满感性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
刘长华:编辑·编剧·编织心灵手巧是形容女性的最高诗篇,诗歌创作中的敏华女士当之无愧。她在遣词造句和修辞调用上灵性十足而又相当精准,“她就把自己/晋升为时间的分配者”(《睡前一小时》)中的“晋升”一语可谓境界全出,道尽了现代白领的繁忙和女性渴求私人生活的迫切。金句的比比皆是,应得益于敏华委身编辑生涯的反馈,诗歌正是语言的艺术。敏华也应是影迷票友,《生活的一幕》《河滩》《母亲的疼》《第十个》《睡前一小时》等甚至绝大多数诗歌是基于影视画面的叠加,富有蒙太奇效果。这是在践行“新诗戏剧化”的要求:“反抒情”,冷静客观又留有艺术空白,余味十足,俨然流露出不俗的编剧才能。
作者也将编织衣料的能力运用得恰到好处。《生活一幕》中的“他”瞬间心灵出轨和可能导致家庭危机,与“她”以花朵和种植物来暗喻爱情婚姻生活道理这样两条线索游刃穿插、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看到你的一瞬,我发誓/要用你的微笑,装饰/一座宫殿的荒芜,在那里/我将安放我的灵魂”(《居住者》)等涉及到某些瞬间、点位是有“挑花”的意味的,《诗》中反复的“一点点”更像是这样的经验自白。
梦天岚:陈敏华的突然出现刷新了我的认知
她近两个月才开始写诗,好像她已经写了很多年。
当她把这些诗发过来请我“指教”时,我除了一时没缓过来之外,就是汗颜。她是诗人吴昕孺兄的夫人,平时我叫她嫂子,也是我在《湖南教育》发表文章的责任编辑。相识这么多年,只知道她多才多艺,却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写诗,出手又是如此不凡。这十首诗表现手法各异,语言干净,视角独特,取材也多样,还具有较强的实验意识,让我看到她身上的多种可能。总体说来,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收放自如,细腻而又不失大气,体现出了一个成熟诗人才具有的素养和品质,让人决然想不到会出自一个写诗不到两个月的新人之手。
尽管湖南近些年来诗才辈出,但陈敏华的突然出现还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假以时日,不知道她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很是期待。
李春龙:《生活》让我停不下来
听闻品质群“二里半”隆重推新人了,自然要一睹芳华。点开陈敏华的“诗十首”,第一首《生活》,就十分抓人。
以《生活》这样陈旧的大词为诗,让我辈几乎想都不敢去想,太难了。早有大诗人北岛的《生活》一字诗在前,觉得写两个字都多余。但生活总得继续。
时常觉得自己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掌控着,无法挣脱;时常会莫名消极颓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低迷一阵之后,又兀自振作起来,向前迈进。因为一点小确幸,而忽略种种不如意。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的生活境况,全被这个叫陈敏华的43岁的“新人”写透了,让我的眼睛停不下来,十首一下读完。《居住者》的唯美,《恸》中父亲苍茫的一生,《河滩》里新颖的比喻“即时的兴致更是一把随时可以收拢的伞”,《诗》的一点又一点妙想,《第十个》对无奈现实的拷问,《生活一幕》的敏感,《睡前一小时》的细腻与幽默,《母亲的疼痛》的大气磅礴,皆可读可圈可点可取,大有旁逸斜出、乱树生花之势。说与诗人吴昕孺老师没有白睡当是笑话,而天资聪慧,敏而多思应是不假。
真切的生活写出来就是诗,60岁开始动笔都不迟,相比大器晚成的我们的梁尔源会长,陈敏华是名副其实的“新人”,让我们好生期待她的“诗百首”,甚至“诗千首”……
江星若:“用锻炼过后的赤子之心来写诗歌”
从这一组诗歌中读者能感受到一些奇妙的东西,例如:一个人为什么会提起笔来写诗?诗歌写作内在的原动力是什么?
这种问题会像宇宙或生命的起源那样令人着迷。
在陈敏华女士这组诗的许多细节中,作者时常无意识地向读者透露了这秘密,即诗看起来像是生活背后的一点剩余物,是人性在被现实的庸俗或日常的琐碎没顶之后,还能保留下来的那一小部分。对于“剩余物”的捕捉是这组诗最鲜明的抒写模式,例如:在《生活》这首诗里,生活被比喻为一张被抛弃又重新捡起来的废纸;在《恸》这首诗里,通过“最小的女儿”的眼睛,把父亲从现实功利的争辩中解救出来,父亲临终的形象即是一种命运的剩余。在《河滩》这幅生活画面的结尾,“空旷的河滩只剩下/孩子的声音在不停回荡”。在《诗》中,作者反复道出了诗就是各类场景中多出的那“一点点”,此外还有《第十个》、《生活一幕》、《睡前一小时》、《母亲的疼痛》等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重现了这一母题。
这组诗的可贵之处,即在于它是经过生活的经验淘炼筛选之后留下来的“剩余物”,尤其令人心动的是,诗中保留着一种赤子的真纯气息,使得许多诗句具有了童话般的光泽,就像“水手”口袋里留存着的那一大包“彩虹,极光,热带鱼的呼吸”和“印第安人的羽毛”,是无用可爱之物。梁遇春曾说,从经验里突围而出的天真才是可贵的,而他所赞扬的布莱克正是“用锻炼过后的赤子之心来写诗歌”。因此,哪怕是作者诗歌中的一些毛病,例如她害怕读者看不明白而急于解释辩白的一些话,也能让读者感到是性情的流露,乃至不觉得是缺陷了。
高山雪鹰:那枚贝壳是幸运的
读敏华老师的处女作,我又想起了她优雅的笑,仿佛这一个个诗意的字眼,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温柔多情的湘妹子,从幸福生活中走来,从残酷的现实中走来,从甜蜜的爱情中走来,从遥远的梦中走来,有甜、有苦,有爱、有恨,有疼、有痛。这份耐人寻味的诗意背后是深刻的洞察、是巧妙的构思和惟妙惟肖的描摹、恰到好处的表达!那枚贝壳是幸运的,疯涨的经济数字是幸运的,父亲是幸运的,甚至这个世界上一切不幸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沐浴着诗歌的光辉,享受着一个诗人心灵的爱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