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官商勾结下南洋
隋国洛阳发生的太子政变和陈国将领萧摩柯梵烧了洛阳城南大粮仓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各处,就连四周的高句丽等国家也在不久后收到了情报。
为什么把萧摩柯认做是陈国将领?
因为,萧摩柯在洛阳举事的时候,高举着陈国的旗帜,呼喊着陈国的名号。
那短短的两三个时辰,洛阳城南“大陈万岁”的声音络绎不绝,音犹在耳!
几天后,思量再三的杨坚觉得如今隋国局势有点混乱,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举国之力南伐,更加不敢御驾亲征。
因为,萧摩柯的一把火,不但梵烧了大量的粮食,还梵烧了附近七八里的居民区,产生了大量的百姓死伤和制造了大量的难民。
隋国的政治中心,民心现在处于隋国建立以来的最低潮。
于是,各地的军队都收到了最新的指令。
还没有启程往南方长江前线出发的军队暂停下来,呆在原来的戊守地区,等待命令。
已经抵达前线的军队,在各军将领的带领下,实施半屯田,以减少军队消耗,同时也为下一次南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
陈国,临湘,小皇宫里。
今年的陈国,有了去年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为模板,加上陈国收复了建康江南地区,处于近十年来最强的状态,大量的勋贵和寒门愿意出仕,第二次科举考试进行得非常顺利。
最终,成绩最优秀的前二十名仕子,被三省六部瓜分了。
剩下的仕子,只要是够资格参与临湘终考的,都获得了进入三大学院的资格,各地名列前茅的也有资格。
当然,这些仕子具备选择权力,可以不去。
按照皇帝陈叔慎的意思,进入三所皇家学院的学子,学费免费,生活费用自理,毕业后,都需要进入陈国陆军军队、陈国海军军队或者陈国工部院有薪俸做事两年。
之后,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留下。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99%都选择进入各皇家学院学习,其中,各个官员的推荐名额基本全部用完了,皇家陆军学院和皇家海军学院最抢手,皇家工科院都是没得选的人才进去的。
学院制度的出现,被大家剖析为陈叔慎对陈国人才制度的改革,是陈国建德新政的一部分。
历来改革都会产生一批新的收益者,淘汰一批落后的人,如今建德皇帝还年轻,众望所归,二十年华,改革是注定要成功的。
所以,那些仕子和具备推荐位置的官员才会努力往里面挤压。
有人想获得权力,有人想延续家族长青不倒,都是封建势力对新出现事物的本能反应。
殊不知,这里是陈叔慎培养制霸全球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如果未来一切顺利,他们都会通过海上,把陈国文化带出去。
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发酵,非一日之功,暂时先不谈这个了。
御书房。
陈叔慎看着抗北传回来的情报,明白了隋国洛阳发生的事情。
沉默着,最终写下批语:“浪子回头,善莫大焉!降萧摩柯爵位为突北侯,镇北将军,入丰碑!”
丰碑,是陈叔慎参考后世人民纪念碑而制作的,也是为了完成当初对太傅周罗睺的承诺。
同时,也把自穿越过来而牺牲的人的事迹添在了上面,悲悍如袁宪之流的,也都有记载进去。
同时,誊造文书,以便传播流传。
其实,对于最终萧摩柯在洛阳的事迹,陈叔慎可以理会也可以不理会,选择记入丰碑,也是有着当初隋文帝用陈人一样的道理,做一个榜样。
今日,已经是八月份了,初。
小皇宫御书房里,人才济济。
中书舍人虞世南,尚书仆射虞世基,户部尚书张亮,工部尚书江别鹤都在这里。
所要探讨的,也是如何实施陈叔慎要推行的洋商计划,用商业交流掠夺南洋各地的经济。
以陈国的地理位置,在火车、汽车等没有出现之前,是不具备制霸古印度以及西亚等地区的。
南洋,离陈国不远,海洋船只畅通无阻,是最好的选择。
誊写完对萧摩柯的批语,陈叔慎靠在椅子背上,询问:“你们对于南洋经商的事宜准备得怎么样了?”
工部尚书江别鹤:“皇上,您吩咐的工部专门为海洋经商制作的坚固大船已经准备好了十艘,年底前,还将有十艘下海!”
户部尚书张亮:“皇上,已经找到愿意和国家合作的商人,由国家兜底,前往南洋经商。名额稍后,微臣会整理递上来。”
自今年四月份后,陈叔慎除了鼓励民间的海洋贸易活动,还让户部在全国各地选出皇商,同样是进行贸易,更强,更狠,有国家兜底,在南洋各地培养势力,为将来控制南洋,作为由海上前往掠夺别国的桥头堡。
这是陈叔慎参考英国的洋商整出来的东西,当初英国成为日不落的过程,这些和英国官方关系紧密的洋商可是出了大力气。
“好,虞世基,这次掳掠南洋经济的行动就由你来执行了,我的镇塞伯,有没有问题!”听到一切准备妥当,陈叔慎把目光看向了刚刚从草原归来的虞世基。
陈叔慎遵守了承诺,一直把尚书仆射的位置留给了他,回来后又册封他为镇塞伯。
在草原度过了一个恶劣的寒冷冬天,又呆了小半年的虞世基皮肤黝黑了不少,更显成熟。
“回禀皇上,臣没有问题,一定完成!”
.........
一个月后,在北方隋朝进行第一届科举考试的时间段里,丰州地区。
几十艘船停泊在泉州港,其中十艘船只大而坚固,雄伟无比。
“奉天承运.....”
.........
..........
..........
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繁琐礼仪后,总指挥尚书仆射虞世基下了命令。
“出发!”
船只迎着呼呼的咸湿海风,出发了。
每一艘船上面,都有不少强壮守卫,有官兵直接穿上便衣进入了皇商的船只。
也有退役了的官兵在国家的支持下,上船当了水手护卫。
其中一艘大船里,一名身着白色棉服的青年男子双手放在后面,默默看着即将消失的泉州港。
棉服青年正是最近在长沙郡强势崛起的商人——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