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们共同的时代
2021年4月26日。
我跟着融合村书记走向一辆车。
刚才我经过那辆车时以为它是一辆僵尸车,桑塔纳2000,公路上已经很罕见,它的玻璃边框上沾满了灰尘,车门漆面已经锈蚀,露出了红褐色锈迹,车门把手褪了色,怎么看都符合僵尸车的外形,但我忽略了两点,车底下没有形成一个长方形灰尘圈,车窗及引擎盖上没有树叶,证明它是在使用的,它是融合村第一书记的座驾。
书记打开车门,“小瞿,坐我的车吧。”
我迟疑了一下,“好”,我用力拉开车门,用力关上。
桑塔纳2000是我最熟悉的一款车型,学车时就是用这款车,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上也开这个车每天巡逻检查,它的内饰简单朴实,现在看来有点过分简单朴实,甚至它的安全带看上去都有些过时了。
书记已经把融合村的情况给志愿十队说明了一下,外来人口多,且都在工业园区内打工,他们很多人已经接种,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尚未接种的这部分,今天志愿十队队员与村工作人员搭配分组,正式开始工作。
车子驶入村内小道,两排的房屋建得紧凑,仅能供一辆车通行,多一辆自行车都过不去。对此我是非常了解的,以前曾经跟车进村内巡逻,结果卡在转弯角进退不得,而村里人如鱼得水一把方向开过去,他们是这里的鱼,我们是外来生物,我们过不去的弄堂他们能像主刀医生一样精密地处理掉。至此,我便发现,通过观察村里工作人员在村道上的驾车技术可以看出他们是否经常入村。
书记停在一个村组的小河边,“今天我们从这开始吧。”
我拎着一大袋宣传单从桑坦纳里钻出来,前后很多房屋,应该有三四十户,现在是早上九点。最近的一堵墙上有村务宣传栏,我上前看,有保洁情况、村务公开,但没有疫苗接种的宣传,“书记,宣传栏没有用到吗?”以前入村检查时,重要事项有没有在各村组宣传栏公开是考核指标之一。
书记想了想,“这个疏忽了,感谢你提的建议,回头就贴上去。”
一个老伯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看到我们便慢慢迎过来,“书记,你咋来了!”
书记笑着抽出一根香烟递过去,“叔,来村里看看,宣传一下疫苗接种。”
老伯笑呵呵的,“怎么你亲自来呢,这个组我都宣传过了。”
书记给我介绍:“这位是组里的队长,工作比较负责热心。”
队长点了烟深深吸一口,看着我,“哪里哪里,配合你们工作嘛!这位是?”
书记:“镇里面的领导,我们村缺口大,特意来指导、帮助我们开展工作。”
书记有意拔高我,显出政府的重视,我连忙加一句:“目前我镇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我们要尽力把疫苗宣传到每一个人,应接尽接。”
队长:“对对对,我都和他们说了。”
书记往前走,“叔你忙着,我们进去看看。”
队长跟过来,“我陪你们走一趟。”
三人来到一排低矮房屋前,两个中年妇女在洗衣服,书记喊道:“大姐,疫苗接种了吗?”
两人警戒又疑惑地看着我们。
队长:“这一排住的都是务工人员,现在都去打工了,这两个没工作。问你们呐,疫苗打了没有!”
一个妇女站起来,甩了甩手,在裤腿上擦干,“没呢。”很重的外地口音。
队长急了,“咦?上礼拜不是通知要打吗!怎么没去打!”
“我身体不好。”
书记:“哪里不舒服?”
“我体质差。”
“没有疾病?那不影响的,你不要有担忧,疫苗是安全的。”
另一个坐着的妇女问:“能不能不打?”
我走上去,“自愿为主,应接尽接,不打疫苗就是隐患,你们这一排屋子住多少人?”
她回:“大概十个吧。”
“十个人,每天都出去打工,一天要接触多少人,你们房子离得近,生活在一起,你们不怕?你们不怕房东怕,一旦发生感染,都要隔离!”
队长用力点点头,夹着香烟的手指指着屋子,“我通知房东,优先选择打过疫苗的租客。”
两个大姐互相看看,“怎么打嘛?”
我拿出二维码和宣传单,“手机拿出来,扫码登记。”
两人回屋子拿出手机,“怎么扫码?”
我很奇怪,凑到她们身边,“没有微信吗?”现在不是都扫码付钱吗,难道她们没用过?
“有,有”,她们打开微信,“然后呢?”“怎么操作?”
“右上角点开扫一扫,扫这个二维码,按流程操作,输入手机号。”
“我不知道手机号。”
我怀疑她们是在故意刁难,企图以无法登记的借口抗拒接种,“你不知道自己手机号?”
“我真不知道,记不住!”大姐边说边跺脚。
好像是真的,我说:“你打我电话,我给你报号。”
“你等等,我记在纸上,我去拿”,大姐返回屋,另一个登入进去,“现在填啥?”她把手机展示给我看。
“手机实名登入,第二个。”
“哦——咋还要填身份证?”
“对,实名认证,网络上就能找到你们的接种记录了。”
“我身份证不知道,我去看看”,这个也回屋去了。
我叹口气,什么年代了,手机号身份证还能背不出。
两位大姐拿了身份证出来,我帮着她们把资料填进去,总算成功登记。
大姐问:“接下来怎么弄?”
我把知情同意书发给两人,“你们记清楚了,刚才的接种条形码截屏下来,带好身份证、这个同意书,到镇卫生中心接种。”我把卫生中心详细地址告诉她们。
两个人低头看同意书,“什么时候可以去打?”
现在还是早上,过去来得及,我说道:“现在,现在就能去,每天八点到三点,节假日不休。”
“哦——谢谢啦。”
成功登记两位。
我们继续往前走,整排房屋挂着门锁,队长解释道:“工厂里8点开工,有工作的都去上班了,要晚上6点之后回来。”
我走到一个没挂锁的门前敲,“有人吗!”没人回应,透过玻璃往里看,大概十平方的空间里最大的家具是床,褪了色的被子一半拖在地上,一个柜子斜开着,里面露出两个大黑色塑料袋,地上摆了一双人字拖,两条发灰的蓝色工装裤扔在旁边,没人在家。
“我们往前走”,书记往前。
一栋三层楼的民居,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年轻女孩坐在庭院里,女孩盯着手机看。
“阿婆,你们家疫苗打过了吗?”书记问。
婆婆咧开嘴,牙已经掉光,“全家都打了,就我没打。”
“你不用,上了岁数的不用打。”婆婆虽然年纪大,皱纹满面,精神倒很好,听力正常,书记点着头,“你身体保重,我们走啦。”
婆婆问身边的女孩,“你打了吗?”
女孩抬起头,眼神很茫然。
我们回过身,书记问:“她不是你们家的?”
队长:“她是租客。阿婆的孩子读书呢。”
我走过去,“你好,疫苗接种了吗。”女孩身上有很重的洗发水味道,面容稚嫩,估计刚大学毕业。
“没,哪里接?”她笑嘻嘻地问。
“手机扫码,登记。”
“怎么扫?”
我忽然有股气,一个年轻人还问这样的问题,我先压住气保持平静,“微信扫码。”
“哦——”女孩在屏幕上找来找去。
我冲到她身边,微信赫然就在屏幕中间,帮她点开,“在这里!”
“哦,对不起”,女孩朝我尴尬地笑笑,“我不识字。”
“你不识字?!”是在嘲弄我吗?
“我笨,学不会。”
难道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普及?我问她:“你什么学历?”
“老家学了十年,什么都没学会。你帮我登记吧,这些字我不认识”,女孩把手机塞给我。
我诧异地接过手机,她的普通话很标准。
房东阿婆说道:“她真的不识字,签租房合同时按的手印,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我再看女孩的脸,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春和活力体现在她的微笑中,会不会是轻度智力障碍,她的眼睛清澈闪着光,我试探地说道:“报一下你的手机号和身份证。”
她流畅地报出来。只有19岁。
我帮她登记好,把接种事项告诉她,她一边听一边点头,接受能力和记忆力并不差。我把手机还给她,“登记好了,有空就能去。”
“好,谢谢”,她坐下来,熟练地打开一个短视频APP继续看。
“你怎么下载这些软件的?”我问。
“我朋友帮我的,她们都用这个”,她腼腆地笑了笑,“微信我不常用,不会打字,也不能看别人发过来的字。”
所以刚才她确实是在找微信,她是在满屏幕图标里找一个不常用的绿色图标。
书记向另一幢房子走去,我也跟过去,回头再看一眼那个女孩,她对着屏幕“嘿嘿”笑,那是快乐。是快乐吗?
我们面前的这幢房子二楼阳台上晒了很多衣服,各式各样的工装和内衣裤。
我感慨一声,“这里住了起码四户吧。”
队长解释:“这户主人搬到市区去了,整栋房子都外租,原先的房间现在基本都租出去。”
底楼门开着,地上有拖线板,是给工人电瓶车充电的地方,左右有两个厕所,我们从狭小的楼梯上去,因为出租房门都关着,采光极差,我小心地踏进去,“有人吗!”
没人回应,我挨个敲门过去,“有人吗!”
书记说道:“小瞿,没人我们走下一家。”
我好像听到最里面的屋有声音,走过去用力敲了敲,“开下门!”
穿拖鞋的声音,脚步沉重,是个有分量的人,“谁呀!”语气有点不耐烦。
“请开下门,村工作人员。”
门开了,房内拉着窗帘一片漆黑,一个皮肤黝黑只穿一条短裤的男青年揉着眼睛,他身高175左右,体重至少200斤,肚子圆滚滚,看面容大概是25岁左右。
“你们干嘛的!”很冲。
“你疫苗接种过了吗?”我也提高音量问他。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打游戏到半夜,第二天精神不振,实在不像话。
他似乎是很用力地睁开眼,缓缓适应了过道里轻微的光线,他看着我的马甲,“村里的?”语气缓和很多。
“对,我们来登记疫苗接种,你打过针吗?”
“打过了,厂里要求的嘛,早打了”,青年打着哈欠,靠着门框,看上去十分疲惫。
“你在哪里登记的?”书记问。
“厂里统一登记的嘛。”
“你几点睡的?”我顺口问问。
男青年没睁开眼,“才睡一小时,厂里八点接班,我刚回家呢。”
原来……我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抱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打扰你睡觉了。”
男青年摆摆手,“没事没事,你们也是做工作,还有其它事没?”
“没事了”,我帮他关上门。
我们下楼时里屋已经发出鼾声。
这个村组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走了一半的区域,书记看看时间已到饭点,“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再联系,辛苦你们啦。”
“应该的”,我整理一下今天的战果,十三个人登记,还算有成效,“书记,按我们的收获推算,其他每组应该也有十来个能登记到。”
书记:“如果每天这样真不错了,都没白走。”
“我们现在接种多少针?”
书记:“差得多,登记在融合村的针数只有一千五。”
就我刚才接触的那些人,已经接种的工人都是在企业里登记的,所以这个缺口是补不上了。
我们回到车上,我看着窗外的宣传栏。
书记注意到了,“我回去就让人把宣传单贴进去。”
“是不是……贴了也没效果?我之前没有这么深入和外来务工人员面对面接触过,今天这样的感触是第一次。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竟然还有不识字的。”
书记笑了笑,“你是居委接触的多吧?”
“是,服务中心接触的都是各部门骨干,下居村联系以居委居多,融合村这样的情况我第一次见。”
“融合村的人口比例不同于其它村,外来人口平均文化水平比较低,社会认识比较有限,在这里开展工作要注意沟通方法。”
我理解他的意思,“不识字的情况多吗?”
“像刚才那个小姑娘一样的非常少,大部分签字还是会的。外来人员勤劳,能吃苦,能接受最低工资,愿意三班倒,他们来到我们的城市,帮助我们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员。”
“接触下来,他们都挺支持村里的工作。”
“对,只要我们宣传到位,接种率一定能上去。他们从老家赶来服务于我们的城市,我们也要服务好他们,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幸福感、归属感。”
“嗯。”
这个时代里生活着很多人,我们属于同一个国家,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背景,但我们都在努力,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