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管理创新概述(4)
创设新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包括环境制度建设、领导行为、价值导向、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1)学校应制订明确的鼓励创新的政策,建立管理创新决策、推进、评价、奖励的机制,并且坚决地贯彻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支持和鼓励创新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
案例:英国籍奥地利学者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著名学者罗素的学生,后来与罗素在学术观点上有很大分歧。一次,由罗素负责对他的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给出了如下意见:“维特根斯坦的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是新颖的、极有创见的,而且无疑是重要的。它们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喜爱简单性的逻辑学家,我本来愿意认为它们是不正确的,但从我已读过的东西来看,我深信他应当有一个机会来把它们完成,因为当其完成时,将不难判明它们是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从这段意见可以看出罗素并未把正确与否看得很重,而是对其创新的性给予了积极评价。是否与自己观点一致也未作为判断依据,而是要在完成后再下结论。
(2)克服传统文化的制约和阻碍。《破除创新的障碍》提出首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该文指出:墨守成规、屈从权威、怕担责任、不敢冒尖等思维观念和思想方法是扼杀创造愿望与热情的无形杀手。在一些人看来,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圣经”,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怀疑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哪里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谈呢?其次,避免对创新求全责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三,既要肯定成功、也能容忍失败。
8.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
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应当是一切不合时宜,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东西”,观念、目标、风格、模式、方法等皆在创新之列。
管理观念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是由目标、组织、经费、物资、技术、信息、时间、人员、土气及其行为等基本因素所构成的。在这些因素中始终存在着相互矛盾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其相互关系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最佳办法,以形成系统整体的、最大的育人合力,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上不断创新。学校管理观念支配和指导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同的管理观念,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实现管理观念的创新,用现代化管理观念指导现代学校管理实践。
管理目标创新
学校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要求学校采用特定的方式培养和提供特定的人才产品。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学校办学方向、管理目标以及学校同社会的关系等都必须进行调整,即管理目标必须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具有双重内容:
(1)是预期结果要有新的导向和挑战性;
(2)是达到这个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要有新的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
管理组织创新
学校管理组织创新可分为学校组织机构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两部分。现代社会认为学校组织机构和结构已由过去的刚性的等级结构体系,向柔性的网络系统、一个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转变。
现代学校管理组织创新的内容主要有:
(1)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行关系、参与管理等学习型组织。
(2)新的平面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和沟通学校系统的横向联系。
(3)学校内部结构职责与权限的重新界定。
(4)学校管理资源与要素排列组合的新思想、新方式、新结果。
(5)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管理风格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风格直接涉及人的士气与积极性的有效发挥,以及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融合。现代学校管理风格创新,实际上就是现代学校管理创新主体在办学管理活动中以不凡的气魄、度量和作风对待人与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士气与积极性,更为有效地整合学校资源与管理要素,使之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学校管理风格创新主要表现为:
(1)以不凡的气度抓住学校的问题,以敢做敢为的气魄做出新的决策。
(2)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学校人员管理有新的发展。
(3)情感管理的新突破。
(4)参与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阶段。
(5)作风民主,为师生员工服务有创意。
(6)处理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事宜有新的特点。
管理模式创新
管理模式是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的有机动态的组合样式,是搭建在管理和管理实践之间的桥梁。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可以是学校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管理模式创新,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课堂管理模式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等。
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就是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创造出全新的、有自己特色的综合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获得巨大成功。
因而,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是要在综合性上下功夫,即:
(1)学校管理体系上的综合性创新。
(2)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综合性创新。
(3)学校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的综合性创新。
(4)学校评价上的综合性创新。
(5)学校某个方面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创新。
管理技术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技术创新就是把现代网络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目标管理技术等管理技术成果引入学校管理活动中,并加以高速改装,建立最佳通向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有现代学校特点的新桥梁。由此,现代学校管理技术创新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计划编制技术、人才需求预测技术、培养目标设计的调查技术、教学计划评价与优化技术创新。
(2)学校机构设置和制衡机制、人员选聘和使用以及继续教育、学校队伍建设和评价以及显课程与潜课程的组织创新。
(3)激励技术和冲突解决技术以及管理者影响力提高技术创新。
(4)学校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行为控制技术以及学校财务控制技术创新。
(5)学校教育教学与经营评价技术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是要从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方面分析学校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有:
(1)学校产权制度的创新。
(2)学校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创新。
(3)学校管理制度效用评价的创新。
(4)学校管理制度方式的创新。
(5)系统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环境创新
学校管理环境创新就是优化学校校园、办公、教学、住宿等外部环境,使之有利于学校教书育人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种目标指向明确,但随机性较大,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其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条件。这种政策的支持,包括管理创新中的人事分配政策、经费政策、奖励政策、评价政策等。学校管理创新要想有效进行,必须有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条件,否则,管理创新就难以启动,即便启动也难以保证进行到底。
学校管理创新并非是管理者单方面的行为,它是在学校管理者的倡导和设计下,由学校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的有目的的行为。学校管理者的各种创新活动都离不开学校创新氛围的基础,如果学校中人们的思想僵化,思路不清,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欲望,对创新举动百般阻挠,就不可能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学校管理者的任何创新活动也就无法推行下去。因此,学校领导者要注重领导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努力唤起学校全体成员创新热情,营造一个全体成员创新意识高涨的新氛围。
9.学校创新教育的认识
如何认识创新教育
(1)要弄清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词。“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的,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
(2)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这样理解就比较容易与本世纪初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相吻合了。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中小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很多的不同。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尽管我们研究的定位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实际上将来带来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创新。
我们强调,创新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在操作层面在上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在学科教学中仅仅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就可以了。这些在创新教育中仍然要搞,但除了考虑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外,更要考虑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巨大。
所以,我们能否接过创造教育的旗帜搞创新教育呢?不行,时代不同了。创新教育与过去的创造教育固然有继承关系,但决不是沿袭过去的东西。当然两者也并不矛盾,它们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基础方面是相通的。我认为,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我们不能割裂传统,不过,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不搞争论、论战,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名词术语的争论上没有意义。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不是创新教育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人说,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这几年搞素质教育总感到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着手。先是多搞活动,多搞点音、体、美,但又感到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不行。现在感到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成为“抓手”,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
1999年10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的位置报道创新教育课题会时提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提过,但细细琢磨确实是有道理的。这首先是江总书记的指示,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二是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创新。如果不创新,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
所以,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所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