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教师要有爱岗敬业与创新奉献精神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道德情操、文化学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如何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党员教师,应该认真思索并探究和实践的一个时代命题。
党员教师应是不懈追求、真才实学的楷模
教师主要职责是育人,育人者必须具有育人的素质和本领。概括来说是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师德、师智和师能,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坚持终身接受教育,做到“学教、能教、善教”。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这种高度,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而现今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也才能够真正起到示范表率作用,更何况“学海无崖”。
所以,党员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首先就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充实自身知识结构。由于高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承担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求教师能够进行相关技能的教学,如果教师能够达到“双师型”的标准,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自身的教学。当然光有知识、能力,不讲究方式、方法也是不行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如果一味地按照我们在大学学习时所接受的教法来进行教学是行不通的,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对教学方式不断研究和改革。因此,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再辅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
党员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使命就在于用自己的心灵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思想,用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老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老师能带出对祖国、对未来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老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兴趣习惯和对事物的好恶等,都无时无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因此,教师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师,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自勉自励,尽心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也才能够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另外,教师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一步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己任,并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激情不断得到激发,并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
党员教师要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为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培养不出热爱学习的学生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到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我们万万不能简单地把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与教师崇高的追求等同起来。
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指导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惟一准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千万不能为追求收入而淡化了自己最根本的职责,而应该将自己看成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社会衡量教师价值的标准,绝不可能是他们的收入,而是看在10年、20年、甚至30年之后,他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放得更远。
为祖国育才、为人民造福是“做个好老师”的出发点和终极处,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至高点,我们不能把教师事业当作挣钱糊口的行当,不能在工作中有半点懈怠和敷衍,而应当把它看作是甘愿为之付诸一生的事业,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实现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党员教师要以宽容、理解的心境,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是培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情感和关爱。“好老师”应该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应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应该立足本学科,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做人,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使之萌发内在的责任感,真正清楚学习是他自己个人的事情,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和学生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平等性和民主性。
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更便于交流,教师也能更充分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由的空间内得到焕发,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早在一千年前,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先进师生观,只要教师教育得法,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摆正位置,尽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把学生的进步、成功看作是教师的光荣。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党员教师,一定要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努力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全社会树立起当代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