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生违法乱纪现象思考
近年来,在校学生违法违纪现象日超上升,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初中阶段或高一的学生更为明显,有的违反校规校纪,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物或公共设施;有的打群架、行凶闹事,甚至出现由小偷小摸行为发展到入室盗窃,变向敲诈勒索;有的组织小帮派,收保护费,大同学仗势欺压小同学,强借饭菜票。在校学生的违法乱纪及不良行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学校深受其害,老师伤透脑筋,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学生违法乱纪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学生自身因素看。少部分初高中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盲目追求享乐,表现出对学习没有兴趣,缺少法律知识,心理行为不正常。学校学习压力重。虽然学校、家庭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由不遵守学校纪律、旷课、私自外出逐步发展到赌博、看黄色录像,甚至抢劫等现象,一些学生心理抗挫能力低、自暴自弃、偷吃禁果、以身试法、自寻短见。某地区初中学生因遭父母指责服毒自尽;初一年级学生集伙抢劫2.5元人民币被公安机关拘留;城区一所名校,四位男生因一女生捅刀子;一私立学校同舍学生下床学生把上床学生杀死无动于衷,这些现象,有些令人触目惊心,有些令人油生悲凉、可怜、婉惜,究其原因,学生自身素质低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一生三分之一时间在家中度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将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主要影响。一些家长由于自身不注重修养,不能予子女榜样,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苛刻或放任,甚至一些家长本身就有赌、黄行为存在;不能对子女施予正确引导;一些离异家庭对子女教育更缺乏责任感,或推诿或应付,只简单地用“钱”打发,造成子女教育的失误。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在对10个违法学生的调查中,有3人是离异单亲家庭,有5人未离分居家庭,有2人是未离由奶奶管。部分家长不同程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已不是一块净土,当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社会大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对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初高中学生产生极为不良影响,对现实的学校德育手段与教育渠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评价观、道德观,谁对谁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学生来说极为模糊,所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司娘就“跳神”,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正规教育,到社会中受不良风气影响,往往是1>6。
第四,校园周边环境影响。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在校园门口,都会见一些三五成群的社会闲散青年游荡,或聚集一起。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痞性成形,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口叼香烟,纹身刺字,头染黄发。他们经常滋事挑衅,对在校学生施耍淫威,莫名其妙地拦截学生、打学生。这些人的形象对于自控能力较低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效仿,特别是一些受到过伤害的学生,更易产生报复心理而走向违法,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每所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大门两旁100米之内都有不少经营摊点围着,附近居民、小商小贩,沿路沿街摆点,或流动销售。他们一无健康体检证明,二无经营许可证。可我们常常见到马路上尘土四扬,学生吃得津津有味,这种状况常常滋生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既影响学生健康又影响学生思想。
最为突出的是“地下网吧”勾引学生。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周围200米内开网吧,但事实上很多网吧要么在学校周围,要么把目标锁定在学生身上。网吧老板使尽浑身解数,包月、提供食宿,做钟点工为男女学生开房住宿,提供黄色CD等,距某校附近共9家网吧,有2家开房,6家供应饮食,有一个网吧,电脑旁就是小床,往往是4-5集在一起,一人上网,其余男女混同休息。这给厌学的学生提供了场所。学校为此痛心、家长无奈、看看一些因染上网吧瘾而被开除或整天昏昏欲睡的学生,心里十分悲凉。网吧不仅严重地危害了中学生个人成长,更影响了家庭的幸福,诱发了学生犯罪心理,给学生、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成为学校难管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第五,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针是正确的,国家关心教育,加大教育的投入,为学校教育,学生读书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但是,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认识不足,行为有些偏颇,对学生的教育存在严重不足。首先是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在对学生施教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教育目标的行为,缺乏经常性的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校正;其次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强大的合力,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靠德育处、班主任来抓,学校中的其他教师因忙于“分数”,而疏于德育,行政人员参与德育教育的意识薄弱,学生管理工作形成少数人的孤军作战,其他人为观望者,没有形成一股合力。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严重脱节,学校内外文化环境反差过大,三者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经常出现教育时空上的空白现象,给不良言行和思想以可乘之机,在学生管理中的线条太粗,缺乏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能有效地进行超前预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是主动防范而是被动式教育。
第六,学习压力过重,评价单一。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较重,社会、家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高,期望值高,不少学生日夜兼程,有些学校学生,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仍不能达到要求,由此,时常出现“不进则退”或心理枯竭现象,学校中对“好”、“坏”学生的评价仅以“分数”辨高低,引发教育方式的简单化。使得一些具有不良心理、不良行为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致使学生越来越“落下去”,一撅不振。某校一初中“尖子生”,无缘无故不上学,几经老师做工作后,主动要求到差班就读,数日后,此生因上网成瘾被迫退学。
纵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说怪不怪,终有原因,只是预感教育责任重大,如何预防和有效制止中学生违纪行为,关系到教育的成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生违法乱纪的预防
中学生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时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争夺期,是一个需要塑造、教育、保护的时期。对青少年的违法违纪及不良行为的产生应以预防为主,及早防治,同时,对已存在违法违纪的学生应本着教育保护的原则,具体地说:
首先,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以教育他们,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其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目的。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弥勒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几年来,对学生教育管理,实施“保、稳、转、升”的办法值得借鉴,所谓:“保:控制学生流失,学校严格规定:造成学生流失作为教学事故,追究教师责任。稳:实施稳定的学校德教育体系,分年级、分层次、分主题,循序渐进地推行。转:保证后进生的转变,学校规定对后进生的转变奖励政策。升:提升管理的品位、质量。用“阳光”般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一切,因此,促进学校的发展。
其次,开展心理疏导。根据未成年人学生的心理、生理,坚持治本和疏导,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目前,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连通车,做到每生一册心理读本,每周一节心理课,每学期1-2次家长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加强青春期教育。预防中学生不良行为应结合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能采取“不打不成才”的粗暴式教育方式。在我校,学校每学期举办青春期生理讲座,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下,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集体活动,或打球、跳绳,或唱歌、练舞等兴趣活动,举办趣味运动会、创新科技展,以释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渡过青春的烦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在处理上,应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四,教管结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道德观,是搞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让青少年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长久工作。在我校,每年至少两次法制课,用生动的一例教育学生,同时,组织学生到司法部门、交通部门、社会劳动部门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懂得法律、交通,更知道社会的艰辛。把正确的是非观灌输到未成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同时,学校还开展班级大讨论、大评比,校园点评,星级学生周评、校园小记者等活动,一方面拓展学校教育渠道,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各种心理情景,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切实有效地促进人格完善。
收效于微处,细节决定成功。民职中由于学生违法违纪和不良行为的矫正抓得早,抓得及时,预防好,处理得好。在几年中,未发生重大违纪现象,校园风气好,办学成绩显著。中考成绩连续四年优秀率获州第一,高考初次上阵,上线率达60%以上,得到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减少在校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应当首先搞好未成年学生违法违纪的预防工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净化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向上的氛围,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通过多样式对学生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建立家长与学校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学生教育问题,对青少年学生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指责,以情感人,找准病根,是教育转化的最佳途径。只要我们尽园丁之责,动赤子之情,投入全身之力,认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就可以有效地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