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次去巴黎寻梦
1945年风雨交加的年末,皮尔·卡丹毅然辞去维希时装店的工作,奔向了他理想中的服装圣地——巴黎。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这位23岁的青年,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从乡下只身走进繁华的巴黎。那天,天气非常寒冷,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像要把他从巴黎吹回法国的乡下。
皮尔·卡丹在埃菲尔铁塔下不停地徘徊,想起离开维希前,那位伯爵夫人要他到巴黎后去找她的一位朋友帮忙,这人住在福布尔·圣·奥诺里大街。
皮尔·卡丹想去碰碰运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我要找的这个人会是什么样子,他愿意帮助我吗?更何况世事沧桑,人心不古,这人现在是否还住在这里?他会接纳我吗?皮尔·卡丹带着忧虑疑惑向伯爵夫人给的地址走去。
当皮尔·卡丹在爱丽舍宫对面的街上向一位过路人打听地址时,苍天不负有心人,真是巧合,这位过路人正是他要找的人。
皮尔·卡丹找到了帕坎女式时装店。这家时装店在巴黎很有名气,专门为一些大剧院设计和缝制戏装。
时装店老板是伯爵夫人的好朋友,他接待了皮尔·卡丹,并亲自对他进行了面试。皮尔·卡丹精湛的裁剪技艺征服了他,尤其是皮尔·卡丹对舞台服装深入的了解、独特的设计风格,他不敢相信这竟出自一个小地方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之手。皮尔·卡丹当即被留用了。
在这里,皮尔·卡丹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巴黎梦”,同时也把自己推上了服装设计的前沿,为日后成为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大师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到了日夜向往的巴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从此,皮尔·卡丹潜心于自己心爱的工作,刻苦钻研。在帕坎时装店,他尝试了制造高级时装。
不久,幸运女神便向他伸手,一个机遇使他能为著名艺术家让·谷克多的一部先锋派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剧装,皮尔·卡丹为角色设计的刺绣丝绒装一举成名,巴黎服装界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升起了。
《美女与野兽》使皮尔·卡丹这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获得成功,他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能画图、剪裁、缝合、试样,直至销售,这完全是我勤奋好学的结果。”
随后,皮尔·卡丹又到当时法国最具权威的时装设计大师夏帕瑞丽的时装店工作了一个时期,夏帕瑞丽设计的服装风靡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她使当时自负的“时装女王”夏奈尔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夏帕瑞丽的艺术家的修养加上意大利人的热情,给当时高级时装界盛行的功能主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她使服装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现代美学的魅力。
《时尚》杂志将她的作品选为“本年度的毛线衫”,从而使她在巴黎时装界崭露头角。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夏帕瑞丽的公司年利润已达1.2亿法郎,她拥有26个工厂和2000多名雇员,她的知名度和企业的扩大速度,更是令人惊赞不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在巴黎时装界是非常受欢迎的,她的作品被广泛复制、流传。在她那典雅的工作室里,有600个雇员为她加工和接待宾客和订货,虽然,这还不算是巴黎最大的工作室,但影响却是最大的。
皮尔·卡丹在那里工作时,得到了夏帕瑞丽的赏识,并在她那里学到了经营方面的经验。
一次,皮尔·卡丹因为对一位非常挑剔的顾客吼了几句,夏帕瑞丽一改往日的温柔形象,像一头被惹怒的母狮,把皮尔·卡丹大骂了一通,这件事被皮尔·卡丹一直记在心里,之后时常以此来教育他手下的人。
20世纪30年代巴黎高级时装界,已有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家,如维奥内、阿丽克斯、朗万、路易斯·布朗杰、帕杜、莫利内克斯等,在1933年之前,夏奈尔在众多设计家中独占鳌头,在服装界独领风骚,成了服装界的盟主。
巴黎五光十色的服装界提高了皮尔·卡丹的鉴赏能力。皮尔·卡丹开始感受时装的魅力,并且雄心勃勃,积极准备,计划向时装界奋进。他需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壮大,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展示才华。
一天,当皮尔·卡丹听说被报界赞誉为最出色的时装天才、高档服装专家迪奥的设计室有空缺时,他立即前去应聘。
经过迪奥的考察后,皮尔·卡丹很幸运地成为了他的助手。和迪奥一起工作对皮尔·卡丹以后的服装生涯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克里斯蒂恩·迪奥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大师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时装界的领袖。迪奥之所以成为时髦的代名词,这是由于他最初设计系列的成功,1947年发表的“新造型”像旋风般地震撼了巴黎、美国和整个欧洲,成为20世纪最轰动的时装革新。那年他42岁。
“新造型”,突出和强调了女性的柔美,一改当时妇女们穿着单调、笨拙而呆板,带着沧桑的战争痕迹和时代颜色的服装。
“新造型”的成功为迪奥赢得美国德克萨斯的尼曼·马科斯奖,那一年,迪奥专程亲自赴美参加授奖仪式。同年秋,他应邀访英,在伦敦受到英王室的热情赞扬。法国政府也同时授予他最高荣誉“荣誉军团奖”,以表彰他为战后法国高级时装业的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迪奥每一次时装发布都会成为流行趋势,尽管只是些微妙的变化,也会引起西方社会的狂热追捧。法国的《巴黎观察》驻伦敦记者曾做过一段戏剧性的精彩描绘:
伦敦800万居民进入梦乡,万籁俱寂,在弗利特大街上一家权威报社的办公室里,新闻编辑们睡意蒙眬。
这时,一位新闻邮差跳下摩托,冲进《每日邮报》这座现代化大楼,将电稿交给值班总编。当总编读完目录,便高举手中稿子大叫:“放头版!”这是一条来自巴黎的新闻:迪奥在今天的冬季系列中,裙子下摆不再低于膝盖线。
第二天清晨,英国公民都读到了这条特大新闻。
“新造型”震撼了巴黎,席卷了欧美;“新造型”使克里斯蒂恩·迪奥成了世界闻名的时装设计大师。
1947年,皮尔·卡丹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并参加了曾轰动巴黎的“新造型”的诞生。所谓名师出高徒,没过多久,皮尔·卡丹的设计水平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皮尔·卡丹十分敬重迪奥,并且在迪奥那儿受益匪浅,在那里他学到了“高尚”、“大方”、“优雅”的服装的制作技巧,但他不甘心长期寄人篱下,内心强烈的创造欲望驱使皮尔·卡丹于1949年离开了迪奥,去构筑属于自己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