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文化之美·巧夺天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团城的建造和铁影壁传说

皇家御园建成后,忽必烈又选定了团城为大内东西两宫的中间地带,团城以东为大内,以西为皇太后的兴圣宫和皇太子的隆福宫。团城成了东、西两宫的联系中心。

相传在选择大内地址的时候,忽必烈先来到团城上环视周围的景色,然后捻弓向东射了一箭,箭落之地就成了建造大内宫殿的地址。

为了使团城小岛更有气派,在旧殿基础上又兴建了一座重檐圆顶、11楹、高11.7米、围27米的仪天殿,岛的四周也围起了石墙,将圆坻改名为“圆城”。

仪天殿的大殿呈方形,为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式屋顶抱厦一间,建筑结构别致精巧,是宫殿中少见的形式。

白玉佛供奉在仪天殿后厦的佛龛内,用整块白玉雕琢而成,高1.5米,顶冠和袈裟饰金箔,并嵌有红绿晶石。佛像肌肤洁白,色泽清润,神态颐静慈祥。

影壁是我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单元,它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建筑与审美价值。

无论在皇宫、王府,还是官绅宅邸,影壁多以简约质朴为主调。相传铁影壁的建立是为了震慑风沙,从而被赋予了镇城之宝的美誉,建于元代,由一块中性火山岩雕成,呈深赭色,高1.89米、宽3.5米,因其色泽如铁而得名。

铁影壁雕刻十分精美,一面是麒麟栖居在山林中的图案;一面是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在壁座的四周还刻有奔马图案和花边,雕刻粗犷、古朴、雄健。

铁影壁最初立于元代建德门前的一座古庙前面,明朝初年,才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的门前。当从铁影壁胡同德胜庵被迁至北海时,由于行事匆忙,铁影壁的底座并没有一起跟随搬迁。事隔39年后,人们才又重新找回铁影壁原来的底座,使它与铁影壁合为一处。

但就是这么一挪一放,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古老的北京有两条龙,是夫妻两个,在北京建城以后,就变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

北京建了城墙后,总是会无故刮起西北风,一刮就是三四天不停,而且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了几寸黄土,两个人看见这样都犯了愁,琢磨着要这样刮下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了?

可这风并没有因为两人的发愁而停止,而且越刮越厉害,还经常有人和动物被刮上天。那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再也坐不住了,就顺着风来的方向走下去一寻究竟,走了一处又一处,瞧见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穿的平常衣裳,说的平常话,做的也是平常事,没有什么奇怪的人和奇怪的事。

于是夫妻俩继续向西北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北城角,夫妻俩顺着城角往东一拐,就瞧见了一宗怪事。他们瞧见城墙根底下,坐着两个人,一个是50多岁的老婆婆,一个是16岁的小娃子,两个人都穿着土黄色衣裳,头上、脸上和衣裳上,都挂了一层尘土。

再瞧他们手里?一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条土黄色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装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里装棉花,嘴里还说着话。离着远,听不清,只听见这么一句:埋不上他这个北京城才怪呢!

龙变的老头儿瞧了老婆儿一眼,老婆儿点了点头,夫妻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那老婆婆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就是刮风的罪魁祸首!

风婆和云童抬眼一瞧,看到龙变的老头儿和老婆儿慌了神,立刻站起来想逃走,龙变的老头儿赶紧一个箭步,挡在风婆前面,龙变的老婆儿也跟上来拦住了云童。

老头儿用手一指风婆,呵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北京城里住着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土埋北京城?”

风婆嘿嘿冷笑了一声,说:“你不要多管闲事,许他们建筑北京城,挡住我们的风路,就许我们埋他的北京城!”

两言不合,4个神仙就互相斗起法来,那风婆和云童哪里是龙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被打败了,只得落荒而逃。

有人就说,风婆和云童怕龙公和龙婆,咱们铸一个铁影壁,两面都各自铸一条龙,风婆和云童就不敢来了,于是就有了铁影壁。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面的城墙拆了,城墙往南挪了,铁影壁就丢在了城外,恰巧北京城里又多了风、多了沙土,就有人说这准是铁影壁离城远了,龙公和龙婆管不了风婆和云童了,得把铁影壁搬到城里来。

大伙儿一听这真是个好主意,就把铁影壁搬到德胜门里果子市,影壁是挪了,可风沙还是不见少,毕竟是个传说,那时的北京有两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无风三尺土、晴天是香炉子,您说那土能少得了。

[阅读链接]

团城是镶嵌在古典皇家园林北海和中南海之间的一颗绿色明珠,因在它上面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古松古柏,可谓是一座“空中花园”。

而且团城还是在北京地区古树被封官最多的地方,其古树的官名都是清乾隆皇帝所封。清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北京的古树,他曾给很多古树封官、起名,赋诗、作词。像潭柘寺的古银杏“帝王树”、“配王树”,戒台寺的“活动松,香山的两棵”听法松“,大觉寺的”银杏王“等,其例举不胜举。乾隆给北海团城上的古树封官、赋诗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