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北海九龙壁和园中之园
1747年,在北海公园琼岛西北侧的湖畔建造了阅古楼。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阅古楼”三字为乾隆亲笔手书。
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作品,总计约10万字左右。
这些书法和刻法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铜仙承露盘位于琼岛的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
据说,此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目的在于延年益寿。仙承露盘也叫做仙人承露盘,它的来历可谓是大有名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这就首先要从汉代说起。
传说,汉代人相信神仙可以降露人间,饮服神露,能使人长生不老。对于这种说法,有一个人坚信不疑,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为了神仙降露,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神明台,高约67米,上面再铸造铜仙人双手捧铜盘,以此来求得仙露。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早晚由于温差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就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术士锤炼。
后来人们在修建北海公园景观的时候,就把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景观设立在琼岛之上,让帝王们也能感受一下神仙的日子。
扇面亭位于琼岛北坡,坐南朝北。相传晋代文学家袁宏得官上任前,朋友送他一把折扇,并说:“愿君多施仁政,扬仁义之风。”
这座别致的小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修建的,正面墙凹进恰似汉字“风”的“几”偏旁,整体观亭,又似一把折扇,建筑之精巧,令人啧啧称奇。
倚晴楼建在砖石台阶上,高台中间有劵洞门可通,上层周围有砖砌垛口,此楼与长廊西端的分凉阁遥遥相对。两楼之间是一组半圆形的双层临水游廊,延楼回廊外绕长达300米的汉白玉护栏,漫步廊间,随着脚步的移动,北海、琼华岛的不同画面层出不穷地映入眼帘,风景非常宜人。
假山洞位于琼岛北侧山腰。这里怪石嶙峋,崖险沟深,山洞众多。假山洞虽由人工叠砌,却有着天然之美感。这些假山、石洞和琼楼玉宇,是按照蓬莱仙境中仙山洞府的传说模式建造起来的,路曲洞幽,如同迷宫一般让人心驰神往。
在北海白塔和寺院建成整整100年后,于1751年在白塔前建起了小巧别致的善因殿,那是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钮祜禄式60大寿的系列工程之一。
善因殿的面积虽小但色彩斑斓,精细华美,每面宽4.4米,背倚硕大雄浑的白塔,华丽精巧的善因殿建在由汉白玉栏杆所环绕的赭红色高台上。
由黄色琉璃砖覆盖的八根大柱撑起双层殿顶,上层檐圆亭式屋面和宝顶均为青、紫铜制作而成,表面鎏金,下层檐是绿琉璃瓦黄剪边的方顶。
其殿顶为上圆下方的双重檐,象征“天圆地方”。其东西北三面的殿墙无门无窗,殿门南开,有四扇做工十分精细的青铜隔扇门,与颐和园铜亭的门扇有异曲同工之效。蓝色琉璃的殿外墙上,镶嵌着455尊身着酱赭色袈裟的白伞盖绿度母坐像,华美而庄重。
殿内供奉铜质鎏金大威德金刚神像,金刚有9只头、36只眼,36只手,18只脚,俗称千手千眼佛。旧时传说塔下有一口海眼,只有佛身才能镇压,故又名“镇海佛”。
有人称大威德金刚是北海乃至北京城的“守护神”。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
梵名“阎魔德迦”,藏语为“多吉久谢”,意为“怖畏金刚”,汉译大威德明王。也叫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牛头明王。
殿前铺有72级青砖,台阶陡直而下,象征人世间各种业障的72地煞,被当成台阶让善男信女踩踏。它们虽被大威德以无比威猛之力所摧破,但离“九九归一,终成正果”的升华尚有距离。
因72是极阳之数九的八倍,尚不足九九八十一,仍需继续努力修行,“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往前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常用简单的数目字帮助有缘人领悟复杂的道理,这72级台阶就是有鼓励人们努力前进的寓意。
殿后为重檐八角的七佛塔亭,亭内有八角石塔一座,上刻七世佛图和乾隆御书《七佛塔碑记》。亭后是一座高大华美的琉璃阁,周身布满佛像。
院内四周有71间回廊环绕,上覆绿琉璃瓦剪边,四角各有重檐四角方亭一座。整组建筑金碧辉煌,略显繁密,是典型的乾隆所喜好的风格。
此处在1755年,曾建有一座琉璃塔,也是清代皇家园林琉璃塔中最神秘的北海琉璃塔。可惜的是,琉璃塔刚建成三年后就被焚毁,此后建成琉璃阁。琉璃阁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外墙面嵌砌着五彩琉璃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
在我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最有特色的一座,就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
北海九龙壁建于1756年,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5.5米,高5.6米,厚1.6米。
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其造型之生动,色彩之艳丽,工艺之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少见的珍贵作品。它是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建造这样一座影壁,据说是为了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
九龙壁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蛟龙浮雕。
这些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皓月当空流云图像。
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庞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使其在整体上达到了色彩绚丽,古朴大方的境界,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精品。
北海九龙壁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
九龙壁顶呈“庑殿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5条脊上就有30条龙。
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
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东、西还各有一块“圆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635条龙。
北海九龙壁可谓是“龙之壁”,这上面的龙不仅颜色各异、形态不同,而且数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站在此壁前,你几乎分不清哪里是龙,哪里是墙壁,真有“龙在墙中,墙在龙中”的恍惚感觉。
画舫斋位于北海东岸,建于1757年,这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处独立院落。前殿为“春雨淋塘”,院落中有水池,又叫做“水殿”。院落北部为正殿“画舫斋”。东西各有一处精巧别致的院落,东为“古柯亭”,西为“小玲珑”。
古柯亭位于画舫斋东北隅,亭内有古槐一棵,相传为辽、金时代所植。此处环境幽雅清静,后来的光绪皇帝曾在这里读书。
整个画舫斋朱廊环绕,结构精巧,环境别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大船,原引用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所以得名为画舫斋。乾隆曾坐冰床来此题词,“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因其前后临水,诗云“临池构屋如临镜”,故称镜清斋。镜清斋在北海北岸,临近天王殿。1757年建造,全园面积为4700平方米,园内水池横贯,假山连绵,三个区域,似分又合,浑然一体,是古典园林的精品,也是皇太子的书斋。
镜清斋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静心斋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碧鲜亭紧贴花墙外,起到点景之妙。
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
该处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
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后来的1885年,慈禧太后曾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的建筑,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达静心斋的大门。
静心斋的北部是规模宏阔、堆叠巧妙的山石景观,其假山上石头的形态各异,精巧美观。
整个山石景色,是仿中国山水画笔法叠石,这无异于用实物造就了一幅真实的水墨山水画。太湖石假山是北海公园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相传,汉武帝对长生之术非常痴迷,曾令徐福东渡寻求长生之术。方士将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和美玉的碎屑调和而成后,让汉武帝服下,并且告诉汉武帝这样就能长生不老了。汉武帝虽然在政治上非常有能力的,他还是相信这等无稽之谈。
公元前87年,服用多年神药的汉武帝,尽管一心想求得长生不老,但是最终还是撒手人寰。虽然不能使汉武帝长生不老,但铜仙承露盘的设置却保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