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魏主虚心纳谏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公元422年)
魏主服寒食散,频年药发,灾异屡见,颇以自忧。遣中使密问白马公崔浩曰:“属者日食赵、代之分。朕疾弥年不愈,恐一旦不讳,诸子并少,将若之何?其为我思身后之计。”浩曰:“陛下春秋富盛,行就平愈;必不得已,请陈瞽言。自圣代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宫,选贤公卿以为师傅,左右信臣以为宾友;入总万机,出抚戎政。如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万岁之后,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奸宄息望,祸无自生矣。皇子焘年将周星,明睿温和。立子以长,礼之大经,若必待成人然后择之,倒错天伦,则召乱之道也。”
魏主复以问南平公长孙嵩。对曰:“立长则顺,置贤则人服;焘长且贤,天所命也。”帝从之,立太平王焘为皇太子,使之居正殿临朝,为国副主。以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东厢,西面;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人丘堆为右弼,坐西厢,东面;百官总己以听焉。
【译文】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公元422年)
北魏国主拓跋嗣服下寒食散,常年因药而发作,各种灾异之事连连出现,为此十分苦恼。就派宦官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说:“最近,在赵、代地区发生日食,而朕的病又常年不好,我害怕如果我万一死去,小皇子们都还年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为我想想其他办法。”崔浩回答说:“陛下正值壮年,您的病很快就会治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说几句不一定合理的话。自从我们魏国创建以来,一向不重视选立储君,所以永兴当年发生的宫廷巨变,国家快要倾覆。现在我们亟待要做的就是早早建东宫立太子,遴选贤明的公卿做太子的师傅,让您左右亲信的大臣做他的宾客和朋友;让太子在京师时主持朝政,出京时则统率军队,拯救百姓,讨伐敌人。如果这样做的话,那陛下您就可以安心养病了,不必亲自处理朝政之事,在宫中颐养天年。陛下万年之后,国家有确定的君主,百姓也有所归附,奸佞之徒再也不敢再生其他企图,灾祸也无从出现。皇子拓跋焘年将十二岁,聪明过人,性情温和。以长子立为太子,是礼制中的最高原则,如果一定要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再在他们中间选择太子,那就很可能废长立幼,使天伦倒错,从而使致天下大乱。”
北魏国主又就立太子的问题征询南平公长孙嵩的意见。长孙嵩回答说:“立长为储君,则名正言顺;选贤为太子,则人心信服。拓跋焘既是长子,又很聪明,这是上天的意思。”拓跋嗣很赞同他们的意见,便下诏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并让他坐在正殿,处理朝中大事,作为国家的副主。拓跋嗣又任命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等为左辅官,座位设在东厢,面向西面;命白马公崔浩、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郡人丘堆为右辅官,座位设在西厢,面向东方,共同辅助太子;百官则居于左右辅官之下,听候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