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4岁7-9个月
身心发育
生理发育状况
4岁7~9个月儿童的身长一般正常为104.5~105.3厘米,体重为16.12~16.49公斤,4岁7~9个月儿童的牙齿数已经长至20~24颗,其中包括恒齿4颗,并且没有龋齿现象。
心脏与脑发育状况
4~5岁孩子的心脏发育较迅速,脑的发育也较快。5岁孩子心脏的重量比出生时重4倍,但容量仍较小,负荷力较差,所以还不能让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或剧烈的活动。
3岁孩子脑的重量已是出生时的3倍,约为1000克,到了5岁时脑的大小和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单纯的或过多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由于他们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所以往往表现得易激动、好活动、自控能力较差,有时玩起来达到入迷的程度,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了。所以家长要注意防止孩子过度兴奋和疲劳,不能任其自然。
注意力的发育特点
注意力是指有预定目的,而且需要加以意志和努力的注意,一般受语言支配。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兴趣日益增大和扩大,喜欢看看摸摸,力求发现事物中那些不曾注意过的方面。这样,儿童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就在不断增长,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另外,成人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或多或少地要给他们的活动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儿童为了执行成人的指示或要求自己实现这些目的和任务,就要不断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注意力是儿童入学准备上应有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4岁7~9个月儿童的注意力还是很不稳定。因此,成人应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有计划地提出儿童能够完成的各种任务,训练他们独立的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能力。如有组织地游戏、带有比赛性的作业或劳动等活动都是训练孩子增强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记忆力的发育特点
4岁7~9个月的儿童,由于活动的复杂化和记忆范围更加扩大,儿童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这时期孩子的有意记忆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儿童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有意识地复述故事、回想问题,同时,儿童的理解记忆能力也在逐步发展起来,这时儿童的记忆不完全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识记。例如,儿童在复述他所熟悉的故事时,不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进行逻辑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
这时期孩子记忆的持久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他们感到有趣的、印象很深的或与情绪有关的事情,能记住很长时间。但这时期儿童记忆的精确性还较差,他们对简单熟悉的事情较容易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事情的复述就容易有遗漏和歪曲,因而常常被成人误解为故意撒谎,其实这是不对的。
4岁7~9个月儿童的记忆力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较之学龄儿童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儿童的记忆能力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而是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父母应善于按照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思维能力发育特点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几个阶段。
4岁7~9个月孩子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开始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出现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的思维,能够初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的联系;能够掌握最初的词的概括和概念,最初的实物概念和最初的社会概念及数概念。例如,在分类能力方面,如果给孩子画有青菜、苹果、萝卜、香蕉、车、船等物体的图片,要求他们将物体分为几类,3岁孩子往往还不会独立分类,4岁以后就能够按蔬菜、水果、交通工具来分类。因为他们知道青菜、萝卜是蔬菜类的,香蕉、苹果是水果类的。在社会概念方面,他们知道工人是做工的,农民是种田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记忆具体事物时,也会自动把他们按类别记住。如让他们记住一些物体,车子、桌子、橘子、椅子、船、梨等,4岁多的孩子在回忆时,会打乱原来的秩序,按类别说出来,说成:车子、船、桌子、椅子、橘子、梨等。
4岁多的孩子也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左、右”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相对性和灵活性。4岁多孩子一般能够正确辨认自己的左右,能说出哪只是自己的左手,哪只是自己的右手,不再像更小的孩子那样,只知道拿勺子的手,却不知道是右手。
由于思维水平的发展,4岁7~9个月孩子在看图书、听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喜欢简单的、短小的故事,现在则喜欢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
求知欲的发育特点
4岁的孩子对陌生的周围世界越来越感到新奇,他们会从早到晚地问妈妈“为什么?”、“怎么会?”之类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打雷?”、“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糖怎么会是甜的?”等等。
孩子眼中的现实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和令人惊奇的,遇到任何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特殊的事物,都要问个没完,这正表现了孩子想了解事物的强烈愿望和认识兴趣。
孩子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好奇心理,才能产生要认识该事物的愿望,通过动作、询问而思考、探索,从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对于孩子提出的一系列“为什么”,做父母的应该给予支持,鼓励他们细致观察,好学上进,同时要耐心地回答。
不要不关心孩子的提问,更不要简单地回答:“不知道!”甚至表现出不耐烦。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压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
当自己一时答复不出来孩子提的问题时,家长最好不要轻易地回答“不知道”或是自己胡编一通,这样,当你向孩子提出什么问题时,他也会不加思考地回答说“不知道”。
正确的方法是应该直言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现在回答不出来,让我去看看书里是怎样讲的,或是去问问爸爸,这样既给了孩子谦虚好学的熏陶,也让他们懂得了人必须不断学习的道理。
有时孩子未必完全是从求知的角度去提出各种问题的,当他有了问题,一问妈妈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感到让母亲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问往往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提出来的。
因此,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索去解决时,父母最好不要立刻回答,可以反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呢?”让他独立思考一下,或是让他直接观察、接触、验证,自己找到答案,以培养孩子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幼儿好问的积极性,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追求知识、永不满足的精神。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在工作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
要教孩子学会说“不”
孩子事事都顺从、听话,不见得就好,要培养孩子当遇到不正确的要求时,能分辨是非,敢于说“不”,不应该胆小、懦弱。培养孩子做事有主见,不被他人左右的性格品质。
让孩子做一道智力测验题
让孩子做一道智力测验题,当他正确回答后,故意怀疑地问他:“这样做对吗?”观察孩子表现:
A.说不对;B.犹豫;C.肯定地说:“对!”如果您的孩子表现是A或B,表明他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容易屈服于外来的压力,被别人左右,家长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学说“不”
给孩子创造机会练习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假设有些孩子建议到花园摘花、爬到树上玩或往别人阳台上扔石头,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并说服别人。
生活中有的孩子胆小、懦弱,总被他人左右,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是很痛苦、很焦虑的。这时应帮助孩子学会怎样说“不”,并坚持下去。
此外,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以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自我评价的,因此,成人的肯定与信任是他自信的关键。
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要求孩子。培养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过多的失败只会使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要求孩子应该符合他的发展水平。
要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一般讲,能力强的孩子比较自信,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和发展他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这一时期父母应该注意要教育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培养其诚实的性格品质。孩子犯错误时,引导孩子承认错误,一旦孩子承认了,要进行表扬。可先准备一个记录诚实行为的本子,家长发现孩子的诚实行为后,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定期把你的记录拿给孩子看,找机会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些事讲给家里人听。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家长必须做到:
以身作则
如果邻居来借东西,你不想借,明明有却说没有……这会影响到孩子。
不要提示孩子说谎
引导孩子承认错误时,不要使用反问句,如“丽丽,是不是你把油瓶打破的?”这种问法能使最诚实的孩子学会说谎,而应该直接说:“丽丽,你把油瓶打破了我很生气。”只要孩子承认做错了,允许他为自己申辩。
奖惩分明
孩子承认错误后,要表扬他的勇敢,对他的错误减量惩罚;反之,则既惩罚他的错误又惩罚他的谎言。
培养孩子活泼大方的性格
有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躲,不能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说话,缺乏独立性,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安静、谦让、犹豫、不惹麻烦。很多人认为这是乖孩子,容易带,而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这种孩子确实有许多优点,如懂礼貌、好管教等,这是应当鼓励的,但也应当纠正他胆小害羞的性格,以使他将来更能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活泼大方的性格,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小害羞心理,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小伙伴交往、游戏,甚至可以请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来玩,或带孩子出去串门。
有客人时,可以请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节目,当然不要强迫,只能提出建议。如果他是被迫去表演的,这对他来说会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以后每逢表演时他便会觉得害怕。
父母对孩子不可要求过高,避免过分严厉地指责和批评孩子,使他失去信心。
4岁的孩子本性是很活泼、很爱说话的,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唠唠叨叨,就严厉斥责孩子,结果造成孩子不敢说话,死气沉沉。
4岁正是练习说话的好年龄,如果不让他说话,他怎能学会流利地表达呢?所以只要顺其自然,不吓唬、不压制、积极的鼓励孩子,便能使孩子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保护,有的家长,当邻居跟孩子打招呼时就替孩子回答;或怕孩子受欺负,就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玩;或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家长已经照他的要求去做了,这样孩子总是既不费口舌也不需动手。这种过分受保护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健康活泼的孩子的。
饮食营养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
此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需要摄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才能健康成长。食物内的营养素可分为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6大类。
壳类中含糖(碳水化合物)量最多。肥肉中脂肪含量丰富,蛋类、肉类和豆类里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糖、脂肪和蛋白能够提供热量,是生命的基础。4~5岁孩子,每人每天应供给45克蛋白质。
无机盐也叫矿物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铁、钙、锌、硒等。如缺铁会造成贫血,缺钙则会患佝偻病等。铁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海带和肉类等。
维生素则大量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肉类中含量也很高。维生素能调节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例如维生素C 能防治感冒,维生素A能增强抗病能力,维生素D则可以防止患佝偻病。但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则会引起中毒。4~5岁孩子每人每天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500微克,维生素D为10微克(相当400(国际单位),维生素B为0.8毫克,维生素C为40毫克。
水也是重要的营养素,它能运输营养、排泄废物等。4~5岁孩子每日摄水量应为1000毫升左右。
孩子的食物中,每天必须有绿色蔬菜、适量的水果、豆类食品、壳类食物和动物食品。肝类食物每周一次,菌藻类食物每周2~3次。例如每天可给孩子提供鸡蛋1个、豆浆或牛奶3两、粮食4两、豆类制品1两以内、肉类2两、蔬菜半斤、水果1两、糖类3钱。
食物量可以灵活掌握,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类食物,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如果鱼类食品吃的较多,就可以少吃肉和蛋类食品。水果也可以由蔬菜代替,但时间不宜过长。
孩子营养膳食的搭配方法
有的孩子由于摄入过量的糖类,患了肥胖症;有的孩子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钙,患了佝偻病;有的孩子由于偏食,造成营养不良。所以,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应当保证营养素的平衡,缺乏某一种营养素或某一营养素过多,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素,如果仅靠单一的几种食物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因此要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不同食品能够供给不同的营养,多种食品合理地搭配起来,就能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例如动物性食品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肝类是维生素A的主要食源。只有同时进食多种类的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平衡。
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是有一定比例的,因此保持营养素之间的协调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机体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例如壳类食物和豆类食物混合食用,可以提高壳类蛋白质的吸收率。又如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熔点高,不易消化吸收。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但如果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可能引起结肠癌。对于孩子来讲,食用油中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比例以1 :2较适宜。
任何食物食用过量,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长期过量地食肉会导致人体呈酸性,容易患病。又如维生素A摄入量过多,会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过度兴奋、肝肿大等。食用过多的盐,易患脑血管疾病,所以在烹调菜肴时不宜太咸。吃糖过多,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因此也要限制食糖的摄入量。
孩子如果偏食,长期下去,会影响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要及时加以纠正,不要纵容孩子的坏习惯。
预防食物性肥胖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身体吃得越胖越好,以为胖即表示营养充足、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其实不然,孩子过分肥胖,会过早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状,身体脂肪堆积过多,容易患某些疾病。肥胖的孩子活动不方便、不灵活,容易出现多汗、怕热、疲倦、乏力等现象。日本有关专家认为,在学校里,肥胖的孩子很少有学习成绩很突出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儿童期肥胖的人,有一半进入成年后仍然会肥胖。
肥胖除了少数是由于疾病和遗传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是由于摄入食物过多、运动过少造成的。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20%的即为肥胖。肥胖的孩子爱吃油腻的食物和甜食,且食量很大。
为了避免孩子肥胖,应少给吃糖类和高脂肪食物,多给吃蔬菜和水果。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再加适量的豆类、豆腐、瘦肉、鱼和鸡蛋。坚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不要让孩子过量进食。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消耗多余的脂肪、能量,防止肥胖,而且还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能发展智力。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肥胖,可以适当控制饮食,但不要骤然减得过多。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进食过少,就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可以让孩子少吃零食,尤其是含糖量高的巧克力、糖果之类的食品。牛奶和豆浆中放糖量不要过多。少吃油炸、油煎、肥肉类食物。晚餐的进食量不超过全天食物总量的30%,可用低热能食物代替高热能食物,如用鱼代替肉,用脱脂奶粉代替全脂奶粉,用水煮菜代替油炒菜,用水果代替饼干。日常多进行身体锻炼,如散步、踢球、投沙包以及各种游戏,都有利于减轻体重,防止肥胖。
日常护理
给小孩准备自己的床
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小孩和父母同睡一张床,而西方国家的有关专家一般都主张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应该独睡一张床,认为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又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小孩和父母同睡一个被窝,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利。孩子睡在成人旁边,成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些气体被孩子吸进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小孩大脑的发育需要很多的氧,如果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在睡梦中,孩子会感到呼吸困难,脑供氧不足,易导致睡眠不稳,做恶梦和半夜惊醒。如果孩子睡在父母之中,受到不良影响更为严重。孩子长期在这种缺氧的环境中睡眠,就会影响脑的新陈代谢,甚至影响生长和发育。
小孩和成人同睡一张床,易患疾病。成人活动范围很大,携带的病菌也很多,但由于成人抵抗力强,感染上细菌和病毒后,并不一定就会生病。如果成人和孩子同睡,则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小孩,而小孩的抵抗力弱,就容易患病。
小孩和大人同睡一床,由于被子过大过沉,易受压抑,孩子爱蹬被子、踢被子,如果大人没有注意到,就容易着凉生病。所以小孩应当自己独睡一床。
小孩睡的床,离地面不要太高,上下床都比较方便,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床边应有护栏(留有坐的地方)。小孩的被子应比大人的要略短略窄。
小孩独自睡一床,有利于改掉依赖父母的坏习惯,认识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小孩睡的床可以放在父母卧室内,如果有空间,最好是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如果家里空间不够大,可以采用能灵活搬动的小床,白天搬开,晚上再搬回来。
培养正确的睡眠方法
由于人的肝在右腹部,睡眠时向右边侧卧,可以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肝部,有利于肝的健康,因此小孩子睡眠时采取右侧卧姿最佳。当然,偶尔采用其他姿势如左侧卧或仰卧也可以,只要孩子觉得舒适即可。
冬天时,有的孩子为了更暖和一些,喜欢用被子蒙住头部。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加以纠正。蒙头睡眠是极其不卫生的。人在睡眠中不停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把头蒙在被子里,外界新鲜空气就进不来,被窝里的空气越来越混浊,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孩子把这种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气吸入体内,就会引起胸闷、气短、头痛、无力、全身酸软、头昏等症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另外,孩子由于不适而挣扎翻动,把被子蹬开,易患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病,所以不要让孩子蒙头睡觉。
孩子睡眠时,应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因为鼻腔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并使空气湿润温暖,而用口呼吸则对身体不利。长期用口呼吸,会造成牙弓和牙齿的畸形,并且使咀嚼肌的张力不足,颌骨得不到正常发育。孩子如果用口呼吸可能是得了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等。平常家长要注意让孩子用鼻呼吸,如果得了呼吸道疾病,要及时给孩子诊治并进行悉心的照顾,以免患慢性呼吸道疾病。
孩子睡眠时穿的衣服不要过多。有的家长怕孩子晚上踢被着凉,就给孩子穿很厚的衣服睡觉,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孩子衣服穿得过多,睡眠时,反而不暖和,因为皮肤与棉被隔得较远,而且孩子睡得也不舒服,容易做恶梦、惊醒、胸闷,还易养成踢被子的不良习惯。如果家长怕孩子踢被,可以给孩子缝制一个睡袋,将长方形被子对折,一边缝上拉链或布条。在被子的端头处,一边封死约24公分,另一边装6根带子,中央留出22公分的距离,即脖子伸出的部分。
孩子睡觉夜惊和梦魇的对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比较多梦,而且早晨醒来后还能将梦中的一些情节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但是有些孩子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瞠目而坐,面部表情恐惧,有时大喊大叫,持续约10分钟,清醒后对发作的情形不能记得,这种现象称为夜惊。还有些孩子做恶梦后被吓醒,醒后能恍惚忆起梦中的恐怖情节,称为梦魇。
夜惊和梦魇均属小儿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致。如果孩子睡前玩得太兴奋或看了恐怖惊险的电视电影,听了害怕的故事;吃得过饱;卧室内空气不流通;睡觉时胸部受压或肢体受到约束;鼻咽部腺样增殖体阻碍呼吸;消化不良以及患有肠道寄生虫病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夜惊和梦魇。
这两种情况不属于病态,一般除去诱发因素后多可自行消失。但若孩子反复出现夜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效,则应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一位母亲诉说:“我的孩子都4岁多了,可是,她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每次看书最多只能坚持半个小时,而玩玩具时却能聚精会神地玩很久。”这位母亲的苦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4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20分钟。而她的孩子已能集中30分钟了,显然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了。
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要求过高,孩子做不到,就会失去信心。如有的家长一开始就让孩子背很长的儿歌,孩子无法做到,就会很泄气,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有的家长惩罚孩子时,把孩子关进黑暗的屋子里,这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会感到恐惧。
除非孩子对某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可以任其自然以外,一般来说孩子进行某一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以15分钟左右为宜。如弹琴、画画、学儿歌等等。时间太长了,孩子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影响活动的效果;活动时间太短,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太快,不利于养成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的习惯。
当你准备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时,一次不要教得太多,内容不要太深,以孩子能够理解为度。只有当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要求时,才能有效果。
4岁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肌肉容易疲劳,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不能要求坐得太久或者跳得太久、跑得太久等,安静活动和激烈运动应互相交替进行。
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和耐心
孩子常常是非常顽皮的,往往不能安安静静地呆上过长时间,他一会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一会儿到处乱跑,你叫他洗完澡赶紧穿衣服,他偏要在那里玩水。总之,孩子常常违背大人的意愿,我行我素。有的父母看见孩子这样,动不动就一巴掌打过去,这样孩子可能暂时屈服了,但是心里却对大人充满了怨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特点,孩子好动并非不好,那种整天坐着、安安静静、不爱活动的孩子并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在活动中,孩子锻炼了身体;在活动中孩子认识了事物,增长了见识。试想,如果孩子不去玩弄一下石子和纸片,他怎么知道石子重,而纸片轻呢?如果孩子不去摸一摸柜子、桌子和椅子,他又怎么知道哪个物体摸起来粗糙,哪个摸起来光滑呢?所以对孩子的活动,只要不会发生危险,不给别人造成不便,就不必刻意禁止。
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是对孩子缺乏爱心和耐心的表现。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家长应尽量不要打骂孩子。其实真正有威信的家长并不用打骂孩子的方式管教孩子,只要语言稍微严厉一点,就能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经常打骂孩子不仅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使得他怯懦、退缩、恐惧、消极,而且会产生叛逆心理,使你越打他、越骂他,他就越不听话。
有的家长在单位不顺心或者夫妻之间感情受挫时,常常把气发泄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因为孩子认为他没有错,为什么大人要生他的气呢?他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可知了,太喜怒无常了。
爱孩子就不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言。父母们都应当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心灵,经常去拥抱孩子。当孩子的行为不当时,也不要简单地通过打骂来解决,而要耐心地教育他。
孩子患水痘不能送幼儿园
水痘是因接触或吸入水痘病毒而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冬末春初,感染后两周左右可见头面部、胸、背部出疹,四肢较少。由红疹变为内有水泡的丘疹,疹子表浅,周围皮肤红色。几天后疱疹变干结痂,皮疹分批出现,部分儿童可有发烧,体温在38℃左右,重者可见血泡、水泡。如果不受感染脱痂后不留痕踪,如果因痒抓破而感染就会留下浅疤痕。
水痘是一种轻性传染病,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水痘传染性强,需要隔离,不能送孩子到幼儿园,否则会造成幼儿园水痘流行,待水痘愈后才能送孩子到幼儿园。
对孩子惩罚应得当
当孩子犯了错,需要以惩罚来使他纠正错误时,应该讲求适当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惩罚一般也不一样。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只要严厉地批评几句就可以了。
有的孩子很固执,就需要较为严厉的惩罚方法。一旦决定要惩罚孩子,就必须执行下去,使他认识到错误为止,而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使家长失去威信,使以后的惩罚更为困难。因此惩罚孩子应掌握以下方法:
1.惩罚的方法可以是剥夺孩子游戏、看电视、和同伴玩耍的乐趣。
在家庭里,孩子不听话,首先可以提醒他,如果他仍不改,就禁止他游戏,要求他安静地坐上几分钟。有的孩子可能仍然不屈服,大声尖叫,那么就告诉他,再闹下去,就要延长时间,直到听话为止。不要孩子一哭闹时,就放弃了惩罚,这样只会增长孩子的嚣张气焰,不利于管教。反过来,如果孩子听话,可以提前“解放”。
2.惩罚的方法,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喜欢来决定。他最喜欢什么,就剥夺什么,当然不能损害孩子的健康。
3.惩罚要及时。孩子犯错时,要立即加以纠正,不要说:“等你爸爸回来后,看你还逃得过去吗?”因为小孩的记忆力差,过了一段时间后,早已忘记了他所犯的错误,这时再惩罚他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惩罚孩子时还应讲清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
教孩子学说礼貌用语
4岁半的孩子在成人的教育下,一般都会说“谢谢”、“你好”、“再见”、“请”等礼貌用语。活泼一点的孩子还会主动跟熟人打招呼。但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害羞,不愿意主动向人问好,有的孩子甚至见到陌生人时,总想躲到妈妈的背后。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硬拉出孩子,让他叫“叔叔”、“阿姨”,应该首先去除他胆怯害羞的心理。
首先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经常带孩子拜访朋友、邻居等,或邀请亲戚和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玩,让孩子做主人招待小客人,这样可以逐渐帮助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增强交往的能力。同时要教孩子怎样礼貌地对待客人,例如,给客人东西时要说“请”,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接受客人的礼物时要说“谢谢”等。
有位家长使用了各种办法,想让孩子学会说礼貌用语,结果都没有成功。最后,她想出了一个游戏的方法,终于如愿以偿。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说暗号游戏。”“暗号”指礼貌用语。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说出暗号,母亲才能满足他的要求;当成人给他帮助时,他也必须说暗号。
孩子说:“妈妈给我倒杯水。”
妈妈:“请先说暗号。”
孩子立即改为:“妈妈,请给我倒杯水。”由于加进了游戏的因素,孩子很感兴趣,于是不久就学会说礼貌用语了。
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不会说礼貌用语,就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当家长送孩子时,孩子忘了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应该提醒他;接孩子回家时,不要急急忙忙拉着孩子就往外走,应该等待孩子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告别后再走。还要教育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东西、踩着别人的脚,让别人不高兴时,要说“对不起”。如果别人向你道歉时,你就要说:“没关系。”
会使用礼貌用语,代表了有着良好的教养。家长平常说话时也要注意讲礼貌。当孩子帮你做完事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使用“请你……”的句子;当你要打断孩子的活动时,说“对不起”或“你能不能……”。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礼貌用语,自然而然就会说了。家长以身作则,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有的家长会问:“对自己的孩子,还需要这么客气吗?”认为礼貌只是对客人而言的。其实不然,礼貌用语表示对人的尊重,客人是被尊重的,那么孩子就不应该受到尊重吗?
培养孩子听话能力
在交际和学习中,孩子常常需要倾听别人的说话或老师的讲解,否则就无法与别人交流,甚至无法学习。这里介绍几种可训练孩子听别人说话的方法。
“传话”游戏
家长平常有意识让孩子传话。如“告诉爸爸到超级市场去买几斤肉、一条鱼、一些香菜回来。”孩子只有留心听并记住了,才能准确地把话传过去。开始让孩子传较简单的话,逐渐地增加到传较长的内容、较多的话。又如“请告诉爸爸不要抽烟了,因为抽烟对身体有害,抽多了会生病的”。
听记训练
请孩子跟着大人说话。如家长说“水果、蔬菜、肉、蛋、奶”让孩子重复,注意顺序不能颠倒。还可以让孩子听成人反复朗诵诗歌并背下来。
听做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做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包办,可在一旁用语言进行指示,让孩子按要求一丝不苟地去做。如“请你把玩具收好了,去洗手,再摆好碗和筷子,然后我们吃饭”。
模仿不同的语调说话
首先让孩子听家长用高兴或生气的语调、焦急或充满希望的语调说话,然后让孩子进行模仿。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留心听记,从而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家长平常应注意不要经常唠叨,或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听起来不顺耳,自然不爱听了。可以经常给孩子念一些优美动听的故事、诗歌、散文。让孩子听儿童歌曲。家长对孩子说话时,注意不要大声嚷、不要急躁,要和蔼、语调动听、速度适中。
别给孩子说小儿话
儿语只适合于一两岁幼儿,这种语言不完整,常常用词来代替句子,如用“饭”来代替“我要吃饭”。儿语的重叠词较多,如把“猫”说成“喵喵”。这是由于当时孩子的语言程度较低,因而只能如此表达。孩子4岁以后,语言能力大有长进,能说连贯性的句子;不仅会说简单句还会说复合句;不仅会简单的对话,而且还能进行单独的讲述。如果家长这时还跟孩子说儿语,则低估了他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而来的。如果家长跟孩子说话时,经常使用儿语,诸如“乖乖”、“猴猴”等,孩子也沉醉于这种语言之中,势必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上幼儿园,或上小学后,说话仍然嗲声嗲气,有时会遭到同伴的嘲笑。
父母应当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口语表达中,句子要完整,语法要正确。不仅跟孩子说话时如此,跟家庭其他成员、同事或朋友说话时也应如此,以利于孩子模仿。孩子常常因说话语气不当或语法错误而闹出笑话,如果家长能在不同的场合以身作则,就能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若能够结合社会常识进行教育,效果将更好。
家长爱跟孩子说儿语,可能是希望孩子保持幼儿天真和幼稚,不希望孩子长大。这种思想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家长跟孩子说儿语,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你是小孩,你是说不好话的,你需要特别的照顾。这样孩子就不愿意去努力地说完整、流畅的话。一旦放弃了努力,就无法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了。很多人成年以后不善于表达,可能就是由于脱离儿语较晚的缘故。
教认住家所在地位置
4岁多孩子的认识范围逐渐地扩大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教孩子认识住家所在的地理位置。住家周围有哪些商店,有什么站牌,有什么公园;住家所在的市、县。带孩子散步时,让孩子亲自观察一下住家所在地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居所的情感。还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当地有名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励孩子向他们学习,以做为一个有志向的人。
4岁多的孩子还应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爸爸、妈妈的名字、工作单位及居住所在地(哪个市、区、街道或乡、镇、村),万一孩子走失时,别人能够很快地帮助孩子找到家,同时这也是一种常识教育。
可以编一组游戏帮助孩子掌握家庭所在地址及家庭成员的名字。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邮递员”的游戏。
家长:“当当当!”
孩子:“谁呀?”
家长:“我是送信的邮递员呀!”
孩子:“信送给谁呀?”
家长:“信送给XXX(孩子的名字或父母的名字)。”
孩子:“我就是呀(或他是我爸爸呀)! ”
家长:“你家住在哪儿呀?”
孩子:“我家住在……(居住所在地址)。”
家长和孩子也可以互换角色,玩这类游戏。
孩子不爱说话的对策
丽丽的性格比较文静,她不爱活动也不爱说话。她的妈妈常向邻居夸奖她:“我们家孩子可乖了,从来不怎么爱说话。”妈妈的夸赞更加鼓励了丽丽,使她更不爱说话了。因为妈妈的话暗示着:不爱说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每当别人向丽丽打招呼时,总是妈妈替她回答。所以她不知道怎样向别人打招呼。长大以后,丽丽的语言表达较差,她不敢大胆地说话,碰巧她考的是师范学校,职业是老师,因此工作中困难重重。
为什么不爱说话总被认作是“乖”呢?可能是由于不爱说话的孩子,一般都容易管教,容易被说服,不会跟成人争吵。其实性格活泼好动、爱说话的孩子,只要管教得当,也不一定就不乖。实际上,很多语言能力强的孩子,是很懂得遵守纪律的,而待人有礼貌,非常可爱。把不爱说话和“乖”对等起来是非常错误的。父母千万不要为了便于控制孩子,就禁止孩子说话,或鼓励孩子不说话。那种过度保护孩子,总是替孩子回答问题的做法是对孩子有害的。人的许多能力都是“用进废退”,语言能力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地使用,才会进步,如果不练习,就会退化。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达自己的愿望等,都需要使用语言,如果语言能力强,问题的处理就会较顺利。
4~5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只要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和纠正孩子“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不流畅,反复重复着某一个音节,如“他、他、他”的现象。口吃渐渐严重后,就会把音拉长,当想急于说出来或者紧张时会更加严重。口吃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难发性口吃,从而出现类似痉挛性的说话方式。
口吃绝大部分是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的。当孩子说话不太流畅时,周围的成年人往往干涉孩子:“应该这样说”、“那样发音不对”、“你怎么老结巴”……这样一来,孩子感到自己说话不正常,因而变得神经质,心里想要尽量说好一些,结果反而说不好。有的成年人甚至给孩子过早地贴上“这个孩子口吃”的标签,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加大,因害怕出现口吃而不敢说话,因而口吃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说话时伴随着害羞、烦恼、痛苦、不安等感情因素,也容易产生结巴。例如,被迫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由于胆怯便会结巴。如果这时成人再加以训斥,孩子心理感到自卑,就极易加重口吃的程度。
如果孩子说话有点结巴,大人心里不要紧张,不要把它看得过分严重,以免这种心情影响到孩子,使孩子更加紧张,导致口吃情形更严重。家长可以不去理睬孩子的口吃,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渐渐地孩子说话时心情放松之后就不会结巴了。
孩子说话时,家长不要总说:“别紧张”、“慢慢说”、“放轻松点”、“先吸一口气再说话”等等的话。以免孩子总是意识到自己说话有问题从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家长还应多留心孩子,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和家长自由交谈,渐渐口吃就会得到纠正。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口吃,就禁止孩子说话,这样只会加重口吃,以至于成年后更加难以纠正。
左撇子不需要强行纠正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右半球支配左侧肢体。习惯用左手的人,右脑发达;习惯用右手的人,左脑发达。左脑负责语言的听、说、读、写,数字的计算等逻辑思维活动,因此又叫做逻辑脑。右脑主要负责音乐、绘画等形像思维活动又叫做直观脑。左脑主要用于学校的学习方面,右脑主要用于艺术等想像创造性活动方面。
专家经过大量、长期的研究认为,如果能充分发挥大脑的两个半球的潜力,就能完成惊人的工作。双手如果同时使用,可以使记忆力显著得到改善,并持久性地加强。否则,仅仅凭借优势半球掌管活动,那么当这一半球疲劳时,就会产生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因此,习惯用右手的人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左半身活动;习惯用左手的人,多加强右半身的锻炼,以促进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是左撇子,不要强迫他改为右手,可以让他用右脚和右手多做些活动就是了,如踢键子、拍球、画画等等。如果你的孩子是用右手,可以有意识地让他锻炼用左手和左脚,如用左手擦桌子、梳头、捡豆子等等。
运动训练时注意事项
有关运动机能的训练,希望父母亲能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怕麻烦
这时期的幼儿非常好动,不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运动。但是,一般父母对此现象似乎不太重视,而且巴不得孩子能安静下来。不管你的孩子情形如何,希望你能够准备一个场所,让他能在一天中至少尽情活动2~3小时,过后,再设法使他知道现在是必须静下来的时间了。
配合发达的程度
运动机能的发达,是由上向下、由中心向末端伸展,并有相当大的个人差异。因此,父母亲应该细心观察子女的发达状况,再加以适当的指导。
如果一心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而勉强孩子做不适合的运动,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
不过,运动机能可以通过训练变得发达,父母亲若完全漠视,对孩子所造成的损失并不是眼前所能看出来的,其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通过游戏来训练
让运动机能发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只要让他觉得有趣,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接受训练,并反复练习。这么一来,不但能达到对手脚灵活度训练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幼儿战胜失败的毅力。
配合安全教育
具有较强生活能力及运动机能的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也较高。
因此,在这个时期,大人要时常作具体的指导,让幼儿明白应如何行动、如何利用道具和玩具,才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如果只是在口上叮咛:“那样做太危险”,只是徒然给孩子增加恐怖感而已。
早期培育
思维能力训练游戏
给小动物照相
方法
1.家长准备双份动物图片(2个小鸡,2个小猪……)。
2.家长把一份动物图片给幼儿,自己拿一份,并且和幼儿一起把自己手中的动物图片标号。家长对幼儿说:“请摄影师给第2座房子的小鸡照相。”幼儿做照相动作,并且接着拿出与第2座房子里相同的动物图片说:“我给第2座房子里的小鸡照相。”说完,即把这张照片与家长的放在一起。
目的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注意
家长可以问:“你照第几张了?”把游戏难度加大。
想像力和创造力训练游戏
绳子造型
方法
1.家长准备若干绳子,绳子要柔软而且较粗。
2.家长发给幼儿一条绳子,对幼儿说:“看,用这条绳子我能做出1的造型。”家长做出1的样子,“你能吗?试试看。”幼儿模仿家长的动作,做出1的形状。“真聪明,你看我还能做出2的形状,你能吗?”家长做出2的形状,让幼儿模仿。熟练后可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创造,摆出各种有趣的造型来。
目的
1.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通过绳子造型,使幼儿熟悉各个数字(1~9)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技能。
注意
家长应在幼儿熟练掌握要摆物体的形状后,再教幼儿摆。
圆的奇迹
方法
1.用硬纸剪出半径不同的圆、半圆、圆缺若干,各种颜料和笔,窄长硬纸条若干。
2.家长先对幼儿说:“什么东西都是圆形的?”引出游戏的目的。“我们周围圆的东西可多了,你仔细看看,有好多东西就是由圆构成的。”家长运用准备好的几何形状,示范拼出一只动物的头像。“你看,是不是?你也能用这些圆形拼出图形。”然后让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形状,拼出熊猫头像,猪头像,人头像,还可让幼儿自己发挥,拼出各种图形。
目的
1.使幼儿产生对圆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2.训练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掌握用圆拼图的基本技巧。
注意
家长在旁指导时,不能对幼儿拼出来的图形横加指责,打消其积极性。
注意力训练游戏
分辨图形
方法
在安静而无噪音干扰的环境中,家长告诉孩子图形分辨的方法和要求,先看图形2分钟,然后让孩子用铅笔在含有图形的图形处划“√”,时间是5~10分钟。开始孩子感到困难时,家长先示范做一个。如果估计孩子5分钟完不成,一开始就给10分钟,甚至15分钟,渐渐缩短时间,但每次按规定时间进行,时间一到立即停止,然后记录正、误、漏及实际进行时间,重复练习后,再记录正、误、漏及完成时间。前后比较可以看出进步。
目的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
家长一定要耐心教导幼儿。
语言发展训练游戏
学说复句
方法
利用图片或故事书练习回答因果问题,例如:看长颈鹿的图,“因为”这是长颈鹿要吃树上的嫩叶,他经常伸着脖子去够树顶,“所以”经过许多代,这只鹿的子孙的脖子就越伸越长成了长颈鹿。
又如龟兔赛跑中,“因为”兔子跑得快,“所以”他认为睡一觉起来乌龟还是赶不上,结果虽然他跑得快却输了。
目的
学说复句,让孩子通过推理去把事情因果关系联系上。练习推理是判断的方法之一,日常生活中善于推理才能预测结果。
注意
父母可以逐渐教孩学会其他复句。
自编故事
方法
从自编故事结尾或用如果改变结局到从头到尾自编故事。4岁孩子已听了许多故事,孩子往往把最有印象的段落记住,然后把几段故事拼凑起来。或者自己编个开头把某一段接上,或者先讲一段甲故事的头去接乙故事的结局。经过无数次的拼凑后逐渐自己会从少到多地自己编造一些段落。大人可以提问不合理之处,帮助孩子把故事接得合理或把结局改变为较完整的故事。
4岁孩子喜欢拼凑或改换故事的头尾。这是发挥想像力的尝试。只要愿意讲都要受鼓励,拼凑总是从不合理渐渐变为合理。得到表扬后就会发挥积极性,如果没有人鼓励,想像和创造的苗头会瞬间即逝,失去发展深入的可能性。
目的
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
如果孩子讲得好,千万记住要做个记录,作为以后进步的比较。家长记录和表扬会成为孩子爱好的根基,想像和创造性会从此得到发展。
培养孩子手工美术
手工美术,包括剪纸、折纸、粘贴、捏泥、绣花、做布玩具等,它取材广泛,工艺简单,是美术家庭中一个特殊的成员。制做手工美术品老幼皆宜,尤其是适合孩子参加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父母应当从以下这个方面指导孩子学习手工美术:
第一,要帮助孩子准备工具和原料,使其能从各种普通的材料中寻得制做手工美术品的原料。
第二,要教给孩子各种手工的基本技法,使其先学会做一些简单工艺品。
第三,要对孩子进行设计构造的训练,培养其空间想像能力。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制做和装饰能力,使其学会独立进行手工美术的方法。
指导孩子手工操作
指导幼儿粘贴的方法
辅导幼儿粘贴时,要先教幼儿认识和使用浆糊和浆糊刷子,让他们知道浆糊应抹在图形或自然物的背面,用量要适当,涂抹要均匀,不要弄脏两手和桌面,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在辅导幼儿粘贴时,还应教他们粘贴的顺序,要先贴近处物体,后贴远处物体;先贴大面积部分,后贴小面积部分;先贴主要图形,后贴次要的图形;要先摆后贴等等。这样可以保证图形能正确地贴在适当的位置上,不致贴歪、贴偏。粘贴时还要注意色彩的选择和配置,即要对比强烈、鲜明,又要注意和谐统一。有些细小的地方可以采取重复粘贴的方法,如小动物的眼睛。有时也可以用绘画加以补充,例如,贴热带鱼时,可用绿色和蓝色彩笔补画些水草或波浪。
粘贴的种类
利用自然物粘贴
即采集树叶、菜叶、花草等,先将其洗净压平,再粘贴成各种画面。粘贴时可以对自然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取舍,但不能加工太多失掉自然物的本来面貌。
几何形粘贴
事先剪好各种几何形,让幼儿根据想像,粘贴出各种形象。如用圆形、三角形、方形粘贴蝴蝶、小房子、金鱼等。
几何形折贴
剪好的图形,通过一定的折叠,再粘贴组合成形象或画面,这种方法难度较大,需加以演示和指导。
七巧板拼贴
七巧板,是我国的传统智力玩具,把它用手拼贴,对于发展幼儿的智力非常有益,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精神。
七巧板切割方法是将一块正方形的纸按照要求剪成七块。这七块板可以通过不同的结合,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
剪贴前的准备
辅导幼儿剪贴前,要教幼儿学习使用剪刀。家长应该要求幼儿右手执剪,左手拿纸;将右手的拇指伸入上剪股内,其余四个手指伸入下剪股内;剪时把纸放在剪刀间,然后从右至左,或从下向上地将纸剪开;幼儿所使用的剪刀,要符合他们手的大小,剪刀的头应是圆的,以免造成伤害。
剪纸的方法
剪纸的方法一般分为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叠剪。
目测剪
不适宜剪外形曲折变化较多的形象,要先学习剪短直线;再学习剪长直线,然后再学习剪曲线,剪细小部分,如剪圆形物体,可用剪短直线的方法,逐渐将角修剪变成圆形,要提醒幼儿沿着纸的边沿剪,不要剪长直线,以免把圆形剪小、剪坏。幼儿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再直接剪圆形物体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沿轮廓剪
图形大都不对称,事先在纸上画出物体的轮廓线后,再教幼儿沿着轮廓线剪,轮廓线不能有很大的曲折和细节,有些简单的图形可让幼儿自己画出轮廓。
折叠剪
应先教折叠的方法,折好后可直接用目测的方法剪出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可预先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再剪。因幼儿手指、手腕的力量有限,纸的折叠层次不宜过多过厚。民间剪纸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可以进行搜集,钉制成册,供幼儿欣赏。折叠剪的一般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称折剪法 将纸对折,描出形象的一半,剪开,打开是一个单独形象;如对折后,描出一个形象,打开后则是对称的一对形象。
三角折剪法 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左右角依三角形底边中点交搭折,剪开。
四角折剪法 将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描画半纹样,剪开。但在设计时必须注意左右两边要有连接点,否则会剪成单独片。
五角折剪法 将正方形纸对角折,依三角形底边中点将一角交搭折,搭折角等于余角二倍,搭折角对折,余角向后折。按不同剪法可剪出五边形、五角星、五瓣花等。
六角折剪法 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左右角依三角形底边中点交搭折,左右边对折,剪开。可剪出六角图案及美丽的雪花。
花边折剪法 将一适当长宽的纸条,作均匀依次反复折叠,并在第一折上画出半个或整个纹样,纹样必须挨着左右的纸边使之连接,剪时要先内后外,过细处可用刀刻。
撕纸的基本方法
辅导时,要求幼儿左手拿住要撕掉的部分,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要撕的线条逐渐撕下去,撕的速度要慢,用力要小。
先扎眼再撕纸
初学撕纸的幼儿,由于手还不很灵活,往往将形象撕坏。这个阶段可先用图钉或针按形象的轮廓扎眼,而后按扎好的眼一点一点撕下,就会得到满意的图形。
折叠撕
可按折叠剪纸的方法先进行各种折叠后再撕,可撕出各种对称和重复的图形。
挖空撕纸
如果撕纸汽车窗户可先将这部分对折,撕掉后再将图形展开,形成挖空图形。
补贴空白
如形象中有中间空白的地方,可以用白纸撕出,再贴到所需要的部位即可。
撕纸贴
在撕纸的基础上,可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碎纸中去发现所需要的纸形,并经过拼贴去创造形象,粘贴成画面。
自制玩具,开始时大多由成人画好图样,做成半成品,再由幼儿粘贴而成,如做纸蝴蝶。对于较复杂的技能,可一步一步教给幼儿,待幼儿技能熟练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画一些简单的图样来制作玩具。
在学习制作立体玩具时,应教他们掌握各种立体部件的名称,如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等,还应启发幼儿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装饰和美化制作的玩具。
自制玩具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绍几种作为参考:
插控玩具
材料
长纸、厚纸板、吹塑纸等。基本结构有直样式和抽槽式。这两种结构是插控玩具的基本装配方法,处理得好,能制作出结构合理、造型优美的作品。
乒乓球玩具制作
在乒乓球上开一个小洞,将纸座的尖端插入洞内固定,纸座的作法是用稍厚的纸卷成圆锥体,接缝处粘牢即可。头部与底座组装后即可进行装饰加工。头部装饰包括:头发可用黑布粘贴,头上还可加上各种头巾或饰物,器官可以用布料或纸剪成贴上。根据设计,可以制作出人物及各种小动物的形象。下部的装饰可简可繁:有的可将一块布顶在纸座上插入洞内即可;有的可在纸座上直接用笔画上简单的花纹;也可以不用纸座,而用细钢丝卷成弹簧形进行连接,下面座子可用半只乒乓球,里面塞入橡皮泥,使其稳固;也可根据内容需要,较细地进行装饰。
蛋壳制作
先将蛋清和蛋黄从小孔取出,用水洗净后,便可进行制作加工。可用剪贴和绘画的方法做出各种人物、小动物形象;也可在蛋壳内放些砂或小石子后用蜡液浇入,使其凝固,再装饰制成“不倒翁”玩具。
纸浆玩具
将纸撕碎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去掉水分,放入适量浆糊捣成泥状,按泥工的制作方法,做成各种形象,晾干后再用砂纸磨光,涂上颜色,再涂上清油,即成色彩鲜艳,轻巧坚固的玩具。
蚕豆做玩具
取新鲜蚕豆,用火柴棍插接起来,即可做成有趣的形象。
纸条造型
纸条造型是用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纸条,经过拼接、弯曲、粘贴而成的半立体形象,是适合幼儿制作的一种作业形式。其制作方法是剪宽度为0.5厘米左右的纸条若干待用,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然后按预先构思的形象进行嵌合或粘贴。粘贴时用快干胶水,再用回形针暂时固定,等胶水干后取下回形针,即成纸条造型。可制作出各种图案造型和动物、人物造型,也可以贴在底纸上组合成画面,挂起来欣赏。
木偶头的制作方法
制作木偶头的方法很多,有木雕、脱胎、泥制、废乒乓球制作,利用折纸可做纸偶头等。现在一般采用质地轻软的泡沫塑料做木偶头较为普遍,现简介如下。
材料和工具
泡沫塑料1厘米见方、汗衫布、人造毛、乳胶、白板纸、砂纸、大头针、锯条、颜色纽扣等。
制作过程
设计形象,根据所需的角色设计,外形力求简练。如人物外形可直接采取圆球体或椭圆球体,一些接近球体的动物头,可用圆球加上突出部分(鼻子、耳朵、嘴等)或挖去凹陷部分。
制作时,可先将泡沫塑料切成所需大小的立方体,先将棱角切去,再用木挫把棱角挫平,最后用砂纸把外形磨擦平整即成球体。动物的附加部分,也可采用以上办法制成,尽量注意其外形保持对称。将附件部分和球体用乳胶粘合,黏合时应采用槽式接法,并插入大头针加固,这时可在表面糊上几层棉纸。接着刷一层白粉,然后加工绘制头发、五官,也可利用剪贴方法加工制作。最后加指套,指套一般用白板纸卷制成筒状,大小根据手指的粗细而定。做好后,在头形的下面挖一个相应大小的孔,将指管涂上乳白胶插入孔内固定。木偶的脖子做成后,可连接服装,进行表演。
个性训练游戏
情绪画廊
方法
让孩子躺在纸上,妈妈帮孩子画出身体轮廓,再画上头发、手脚和衣服。父母互相画出对方的身体轮廓。
另用一张纸画上各种不同的表情,然后每人各自说出每天的心情变化情况,互相贴上眼睛和嘴巴,最后把画像贴起来,成为情绪画廊,天天变换不同的情绪。
目的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体验他人的感情,让孩子的不满和喜悦有发泄和表达的机会。
注意
父母和孩子可以互换角色做游戏。
谁的蜡烛不灭
方法
在黑暗的屋子里,家人按一定顺序纵队站好,第一人点燃蜡烛朝前走,走到房间最里面,返回来将蜡烛交给第二人,同样走回后交给第三人。如果中途蜡烛熄灭了,须重新点燃,如果有两三间房,可从这间房走到另一间房,只要事先规定好路线即可。
目的
帮助孩子消除怕黑的心理。
注意
不要把孩子一个人关在黑暗的屋子里太长时间。
疾病预防
孩子发烧、出疹的处理
发烧是孩子容易患有的病症,但也有些孩子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容易抽风,表现为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双眼上吊、四肢抽动,使家长十分害怕。要学会在家中为孩子降温,可预防抽风:
物理降温
1.头部冷敷。
2.温水擦身体或用75%酒精加水一倍,或65度白干酒加水2/3,用小毛巾擦拭四肢或背部。也可用34℃~35℃的温水让孩子泡入盆中10~15分钟然后擦干,能较快降温。
3.高烧不退兼有便秘或怀疑痢疾时可用一次性空针去掉针头,套上针头套,尖端轧孔插入肛门内,将冷盐水注入灌肠,既能通便也能降温。
4.如果手足发凉,体温甚高,要注意末梢循环保温,即用40℃温水泡手和足,或用热水袋热敷使足手温暖,四肢毛细管扩张,便于散热。
药物降温
1.口服阿鲁片(内含有阿斯匹林及鲁米那),有降温镇静的作用。
2.口服泰诺滴剂或安佳势、扑热息痛等退热药,注意用药时,要严格掌握剂量。
及时送医院就诊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没有任何作用或病情初始即极为严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另外,经物理降温后,也应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在退烧后放任不管,延误了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孩子患风疹的处理
风疹的病原是风疹病毒,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见,由呼吸道传染,一般感染后过10~21天出现低或中度发烧,轻度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1~2天后见斑丘疹,从面部到躯干四肢,当天出齐,手掌足底无疹。3~7天疹退,无色素沉着,其他症状亦随之减退。出疹时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腺肿大成为风疹的特征。
出疹时应隔离,可服用中药小儿感冒冲剂及清热解毒口服液或口服病毒唑片(利巴韦林),以抗病毒治疗。皮肤痒可服扑尔敏或用小苏打水清洗。出疹后5天即无传染性,症状消失后才可送孩子去幼儿园。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妊娠早期感染风疹会引起胎儿畸形。幼儿园儿童及新婚妇女过去未患过风疹者可注射风疹疫苗,注射疫苗后要过半年才可妊娠。
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人者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多见,冬春季常在幼儿园及小学流行。近年来由于腮腺炎疫苗的接种,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感染腮腺炎后14~24天出现低热、头痛、疲倦,然后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肿大,痛感,张口困难,进食时痛,尤以吃酸性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时疼痛加重。颌下腺和舌下腺也会肿大。附近淋巴腺也相继肿大。腮腺肿胀4~5天渐消退,1~2周痊愈。
腮腺炎可合并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脑炎可出现高烧头痛、呕吐、嗜唾,也可出现抽风和昏迷症状;胰腺炎引起上腹剧痛及呕吐;睾丸炎可见一侧睾丸肿痛,痊愈后会使该侧睾丸萎缩,幸而多发生于一侧,不致影响生育。
治疗本症主要以中药为主,如服用清热解毒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用凉茶调敷,保持湿润才能有效。用半流及软食以减少张口和咀嚼,避免酸性及刺激唾液的食物及饮料。
患儿需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能进普通饮食之后才可入园。
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属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起病很急,患儿突然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大便开始很稀,一两天后带脓血和粘液,便后不愿意离开便所,总有排便的感觉,但又排不出来。同时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儿体温可高达40℃以上,病情发展得很快,可在一两天内死亡。其肠道症状不明显,腹泻次数并不一定很多,也不一定为脓血样便,所以要注意观察患儿,及时送医院抢救。
痢疾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的。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剪指甲、不吮手指、不用脏手拿食物吃等。饮食上要注意不吃腐烂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灭苍蝇,以免污染食物。在痢疾流行时,每天吃蒜1~2颗,连吃5~6天,可预防痢疾的感染。
孩子的服药时间
儿童用药大多为每日3次,为了避免漏服最好在每顿饭之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既可避免药物刺激胃部,减少副作用,又能使药物随食物较快通过胃进入小肠有利于吸收。如抗风湿用的阿斯匹林及消炎用的红霉素,如果空腹服用会刺激胃而引起呕吐。但有些药物必需饭前服用,如驱虫药在空腹时服用药物迅速进入肠道才能有足够的浓度驱虫。有些药要求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大黄类泻药配合驱虫中药在睡前服用,8~12小时发挥作用,使第二日上午排便和驱虫。此外含非那根的镇咳药睡前服用可使孩子镇咳入睡,如在白天吃会发困、扰乱生活规律。
收敛药如止泻用的幌酸蛋白、活性炭及保护胃壁的氢氧化铝胶及阿托品、颠茄类解痉药都应饭前服用,因其可直接作用于胃壁起保护解痉作用。幌酸蛋白进胃直入小肠,遇碱性肠液释化。
与食物同服的药物如胃蛋白酶、淀粉酶等可在饭前片刻或与食物同服,以便充分发挥酶的消化作用。
总之,在给孩子用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没有说明的都可在饭后服用。
肌肉注射后肿胀不消的处理
孩子病情严重时,在反复肌肉注射后易于出现硬结的肿物,因为肌肉注射在臀部外上1/4处,不能注射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否则会损伤坐骨神经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而婴幼儿臀部外上1/4面积不大,反复注射如不能及时吸收就会形成硬结。硬结的形成与药物是否易于吸收有关。如青霉素用苯甲醇作溶剂时疼痛轻,但易成硬结。注射用水溶解硬结少,但疼痛剧烈。改用利多卡因就能既不硬结也少疼痛。长效青霉素油剂吸收慢,可每月肌注一次,另外这种药易于引起无菌性脓肿,可见硬结而且有波动感。
如果注射后皮肤消毒不严格,容易引起硬结化脓,一般发生在肌注后2~3天,孩子会哭闹不安说疼痛,拒按,皮肤表面红,时间长了会出现波动感,孩子发烧,此时,应马上到医院切开排脓引流。
在怀疑感染早期可口服消炎药物,局部用消炎膏外敷或热敷,可避免切开排脓之苦。
硬结压痛轻时可局部热敷,或者理疗,有时会长达1~2个月。应避免反复肌肉注射。
注射青霉素时不要同时服红霉素
青霉素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抗菌素,但在孩子患化脓性扁桃腺炎退烧要3~4天才能使脓栓消退。有些家长盼着孩子早日退烧,自己加服红霉素或交沙霉素。虽然这两种药分别应用都有效,但同时应用反而降低疗效。
青霉素是在细菌繁殖时干扰细胞壁合成,使细胞壁破裂而死亡从而产生作用,因此青霉素用于细菌繁殖旺盛时期效果最好。而红霉素或者交沙霉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菌处于静止而不繁殖时期,这样青霉素就不能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其效果。
所以家长要明白药物作用原理,不宜在医生规定的青霉素治疗时期内自己另加口服的红霉素类药物。
疾病恢复期要注意吃补药
补剂包括食补和药补。滋补性食品如鱼翅、海参、燕窝、银耳、巧克力、麦乳精等。有些家长认为上述食品能使孩子得到额外的滋养。其实婴幼儿生长发育及病后的康复都可从日常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黄帝内经·素问》中论述人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以养之,即没有必要非用滋补食品不可。
补药即为用于治疗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茂、鹿茸、阿胶等。正常情况下,婴幼儿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就足可供应身体所需,不必服用补药,否则会破坏稚弱的阴阳平衡。例如新生儿喂服人参会引起兴奋、抽风而死亡,还有5岁女孩长期随父母吃人参蜂王浆而出现乳房增大月经初潮,停服后才好转。目前有许多保健品中都添加人参,如人参糖、人参麦乳精、人参可乐、人参奶粉等。虽然人参含量很少,但长期服用仍会发生不良作用。
在治疗疾病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辨症下药,其中有一些补药,对纠正一时的虚弱,确有疗效。但凡是药品都有一定的适应症,该补则补,否则成了火上浇油对治疗不利,因此应谨遵医嘱严格用药,不可误用及乱用。
孩子不吃药的处理
孩子往往对吃药有一种排斥心理,因此在吃药时经常哭闹,灌进去又吐出来,连奶和饭也连带而吐出来,这也使不少家长宁愿让医生打针也不愿意喂药。
婴幼儿有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很容易把药物辨认出来。因此给孩子吃的药应尽可能把味道调好,如水剂或片剂要轧碎用少量糖调匀用勺子喂服。每次量要少,用勺子送入口腔待下咽后才取出,以便婴儿在吞咽时返流可顺势把药接住。教导幼儿把药咽下后再给好吃的食物,让孩子赶快咽下后吃点好东西,尽量不用灌药法。2~5岁的孩子可把药轧成的粉末洒在已涂果酱的饼干上,夹上另一块饼干让孩子自己吃。不喜欢吃甜的可把饼干上涂上麻酱,把粉末放在麻酱上(麻酱可先用盐水调匀),尽量减少药物的形象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孩子顺利吃掉药物后,要给予表扬,有过几次成功的经历,孩子就不害怕吃药了。
孩子不宜使用的药
四环素类药物
胎儿、婴幼儿都不宜用,如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尤其是婴幼儿在牙齿发育期间(0~6岁)服四环素类药物后会在牙齿结构内沉积药物而引起牙齿变色,即所谓四环素牙。牙的颜色会影响容貌,因此国家医药局已明文规定对儿童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引起耳聋的药物
耳聋性抗菌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这些抗菌素直接对听神经产生毒害。但口服庆大霉素时,由于肠道不将它吸收入血,只在肠道内起消炎作用能治疗婴儿腹泻,因而没有耳毒作用。
奎宁及水杨酸也会产生损害听神经的作用,利尿酸钠和速尿也有一定致聋作用,应避免长期大量应用。
氟哌酸
也称诺氟沙星,是治疗痢疾和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未成年人及婴幼儿不宜服用。因为氟哌酸能影响骨髓线的软骨过早骨化,使孩子停止身高的增长。有些家长常常把自己的备用药找出来给孩子治疗腹泻,反复多次服用就会使孩子个子变矮。
磺胺药
如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都属于磺胺类。过去治疗孩子感冒常用“小儿安”,现在知道它有许多副作用,如新生儿和早产儿服磺胺后会出现黄疸,重者会伤害脑神经核。出现抽风、四肢运动障碍、智力下降,称为核黄疸。
婴幼儿服磺胺后可引起白血球下降,饮水少时会形成磺胶结晶从尿排出而引起血尿。故应与小苏打片同服并大量饮水以预防血尿。服磺胺药不宜超过一周。此外,磺胺会引起皮疹、红斑及过敏性水肿,如眼睑水肿、颜面水肿、龟头红肿等。有时皮肤改变成为定位性,每次服用都在同一处出现同样改变,甚至出现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胃复安
又称灭吐灵,对治疗婴幼儿呕吐有效,但在抑制大脑催吐化学感应器时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孩子出现脖子发硬歪向一侧不能转头,不能下咽,不能静坐,头颈四肢都颤抖(称为锥体外系反应),使家长十分不安。情况出现后可用安坦解毒,过1~2天消失。药片遇光变黄后毒性增大不要服用。用药前可用吗叮琳止吐,但1岁以下仍要慎用。
孩子怕吃药打针的处理
孩子大多喜欢吃甜味食品,因此对于苦味的药物很难接受,往往以哭闹拒绝服用,另外,孩子对痛感也十分敏锐,看到尖尖的针头,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疼痛,哭闹不休,以期躲过打针。这时孩子很痛苦,父母也很烦恼。其实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首先,要去除孩子对吃药打针的恐惧心理。大人平常不要拿吃药、打针来吓唬孩子,有的成人当孩子不听话时,就说“你再不睡觉的话,就让医生来给你打针了。”“你如果不洗手的话,生病了,就应该让医生给你打针了。”这些话无意中增加了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平常大人生病了,吃药和打针时,可以让孩子看着,看到大人镇静自如的表情,孩子就不会把它看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了。然后大人可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吃药和打针?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病了就要吃药或打针,这样病才会好。4岁孩子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会控制对吃药和打针的恐惧感。
其次,当孩子吃药和打针时,事先对孩子要亲热一点,使他心情愉快。可以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表扬孩子今天的成绩:“今天你的积木搭得真好”“今天你真乖”等等。然后跟孩子说:“你今天有点不太舒服,对吧?我得给你吃点药,这药有点苦,不过没关系,一会儿就过去了。”
只要药里能够添加白糖,就尽量添加一些白糖,这样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药吞下去。当孩子吃完药或打完针后,应及时加以表扬:“宝宝真棒,能自己喝药了。”等等。可以说:“不苦吧?”“不疼吧?”而不是说:“疼吗?”“苦吗?”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优待,如吃好吃的东西、给爱玩的玩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