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生平品述(知趣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绵邈岁纪,天下文心(序二)

云中羽衣子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艺术珍宝,在浩瀚的数千年长河之中,煌煌莹莹,灿烂列星。无数伟大诗人的名字,如同一颗一颗的明珠,串成长长的耀眼珠帘。让眉所做的工夫,在我看来就是用她的丽笔清词作为串起这些明珠的丝线,让众星珍宝有序地并拢一起散发独有的辉光,映照整个时代,是为一部诗史。

这本书让这些诗人的诗歌作品还原于他们的平生行迹,真正完成精神世界与现实生命间的辉照,并且为我们追溯前辈诗人的风采辟开独特而诗意的路径,是或锦绣华美,或端严高古的诗作真正落地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可见可亲的人的生命的历程。

诗歌不单单是华美的纸上篇章,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可以说诗词作品是他平生精魂所铸,由他的学识、经历、感情甚至生命共同组成,反映着一个人的德行、言语、气质、心胸和他平生的兴衰。

要想真正地理解一首诗,一个诗人,只有将他的作品放置于他整个的生命之中,还原到当时当事,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他到底在写什么,为什么这么写,他想要倾诉的是什么,他引而不发的又是什么。就像理解一个人,听其言观其行,才能肝肺如见。

中国艺术是留白的艺术,诗歌讲究温柔蕴藉,言有尽而意无尽,有许多未写之写,伏线明暗交织,导致当世因为文化的隔阂,很难穷尽其意。对前代诗人诗作有许多误读。让眉此举,于清代诗词研究,功莫大焉。

比如朱彝尊一篇,以物喻人带出百年兴衰——一个人的生长环境、社会环境,正是他的风度学识、性情理想甚至遗憾缺失的根源。让眉正是旨在由外而内返照精神,探寻人物精魂——且看一部只为妻妹山嫦一人而作的词集中寻出的缠绵情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她自视角视线隔绝推及内里其他五感全开,看似不经心,但对方一举一动寒温感受都在心目之中。这种千回百转的情愫,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又如古镜照人肝胆。从这一词而下,连绵细密穷举集中诸词,摹写静夜行舟、丹鞋簸钱、元夕堕钗、归宁重逢、抱病而终……自时间及空间氤氲,层层剥出有情人半生透骨心事,悱恻心肠。

又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背后的纳兰容若》一篇中牵丝映带出的重重疑影。她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一词,由立意、结构、气息、事典步步紧跟推出诗人情绪:生怨而不敢道怨。

怨之何来?让眉至年谱检阅当年大事,发现这一年连贯的这种情绪竟然如同天外飞来,没有任何史料相合,遂再辟蹊径,从《木兰花》出典见弃对象俱是君王,层层递进勾连出康熙赠药,自此启出故纸堆中的难言秘辛。

我与让眉因诗词倾盖如故,到今相契已经十二年。她是一个自具文人风骨,对待自己对待作品有十分严苛的要求,有澄清千古诗心之志的人。让眉的诗词创作起步极早,2007年诗坛鼎盛时恰逢其会,成为中流砥柱。

这本书是一个诗词创作者在追摩先贤诗人的创作历程的路径——也正因此,她无论是解读角度还是解析方法都和其他名家殊为不同:本身是创作者,对作品的肌理脉络、骨架气质甚至创作过程自然会更加贴近。

她工诗词,好书法,对乐器和绘画都小有研究。诗词一道,正宜与诸般艺术比照参看。器乐之节奏,书法之结构,绘画之意象气质,凡此种种,与诗词一道,本就如甘露渊泉,互相浸润,互相补给。正因为让眉诸艺兼善,才能从前人的诗与诗心里,还原出本只留存在行迹作品之中的前人的世界。

举例来说,书中《谈李叔同的送别》学堂乐歌一节,让眉的解析堪谓集音乐绘画文学诸多通感于一身:“调式简单,六八拍行进”,这是乐曲中的节拍,运用听觉;“春景层层晕染行进,‘荠花’处一个小小的跳动则如白蝶振翅”,这是视觉的通感,意象的类比;“气味欢快,用语简雅”,则是文学情感共振;在诗歌的解析中引入画山的三远法,这是审视诗词的多重意象的不同角度,就如现代电影的运镜一般——让眉十分擅长这种多重艺术手段探微,集声色光影,情绪跳跃为一体的贴身周旋,将原本缥缈难寻的前人的欢哀拉至眼前,分明如在。

清代是离我们当代最为接近,史料最翔实,也是最具有学习路径的一个朝代,是我们了解前代诗作重要的必由路径。

清代诗人也是最接近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前人,他们同我们一样深受东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浸润,既继承了浩如渊海的文学艺术宝藏,却也有过同样的迷思。是我们最为真切的与古典文化连接的枢纽,爱书人爱诗人不可不详加揣摩。

让眉此书,以一己灵心慧性,发诗文之光艳,道平生之幽微,既可作为同好亲近前人的桥梁风媒,也是研究作学的一块基石。书中人物彼此穿插,互相辉映,同时代的人物交集联络,渊源过从集于一书,是清代士林的社会还原,如以诗文与史料为画笔颜料的浮世绘,极尽时代风貌。它是让眉用诗心与前代诗词对话,用事体与前辈诗人对话,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和从前的时代的对话。

这也即是我辈为灿烂古老的千年文化的薪火相传所做的一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