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辨证论治
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的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释义
●糖尿病多因禀赋异常、过食肥甘、多坐少动,以及精神因素而成。病因复杂,变证多端。
2.1 阴虚热盛证
证候: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病机:肺胃热盛,耗伤津液。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消渴方加减。
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生地黄12g,麦冬10g,天花粉12g,黄连6g,黄芩10g,甘草6g。
加减:口渴引饮无度者,加五味子10g,石斛12g以甘酸养阴,加强生津止渴之效;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9g以荡涤肠胃,清热泻火;倦怠乏力,渴而汗出者,加人参单煎9g以益气敛汗,生津止渴。
释义
●阴虚热盛证是消渴病初期的常见临床证候,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胃受燥热所伤,灼伤津液、不得输布,以畏热、咽干口燥、渴喜冷饮,热扰心神可见心烦,舌红苔黄、脉细滑数为辨证要点。
●消渴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肺热津伤;白虎汤清胃滋阴,适用于消渴胃热阴虚,多食易饥,口渴等症。
●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组成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主治:气分热盛证。消渴方出自《丹溪心法》,组成为黄连末、瓜蒌根、人乳汁、藕汁、生地黄汁。主治:“古称三消,上消者,令人消渴。”
●加味白虎汤(知母、石膏、西洋参、鬼箭羽、葛根、丹参、山楂、生黄芪、山药、全蝎、甘草)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证据级别IIb级)
●消渴方能降低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的2hPG、HbA1c,促使患者血糖达标,能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证据级别Ia级)
2.2 气阴两虚证
证候: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病机:元气亏虚,阴液内耗。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加减。
黄芪15g,生地黄15g,山茱萸10g,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
加减:口渴多饮甚者,加黄精15g,天花粉15g以益气生津;气短乏力甚者,加白术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气;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以养心安神;汗出淋漓者,加浮小麦15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以收敛止汗。
释义
●亦可用七味白术丸,本方益气健脾,适用于消渴之津气亏虚者,《医宗金鉴》等将本方列为治消渴的常用方剂之一,并可合用生脉散益气生津止渴。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益气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天冬、麦冬养阴生津。
●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黄养阴生津;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敛气生津;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
●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小儿药证直诀》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该二药在治疗时用量可稍大;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泻肝肾火热,共奏滋阴补肾,补而不腻之效;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等益肾缩泉;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
●廖丽锦等人应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90例,实验中观察组口服消渴丸、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送服。对照组口服消渴丸,疗程均为4周。结果发现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51例,无效8例,而且观察组的各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朗宁等人以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另设15例以达美康治疗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加减六味地黄丸与达美康组间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有降低FBG、PBG的作用,前者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并较后者优越,同时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达美康有优势。(证据级别Ⅰb级)
●生脉降糖汤联合达美康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对照组服用达美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空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分析、血液黏滞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据级别Ⅰb级)
2.3 阴阳两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多,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病机:阴损及阳,肾阳衰微。
治法:滋阴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右归饮加减。
熟地黄12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泽泻10g,枸杞子10g,附子先煎6g,肉桂3g,茯苓12g,龟甲先煎12g,杜仲10g。
加减:小便频数而量多者,加桑螵蛸12g,覆盆子15g以补肾化气,收摄缩尿;遗精早泄者,加金樱子12g,芡实9g以固涩;形寒肢冷者,加黄芪15g以益气温阳;浮肿者,加车前子包煎15g,大腹皮12g,冬瓜仁10g,桑白皮12g以利水消肿。
释义
●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是消渴病初期及中期的常见临床证候,多属于中期。消渴虽以阴虚为本,但由于阴阳互根,若病情发展,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脾、肾阳虚较为多见,证候为咽干口燥,疲倦乏力,五心烦热,口渴喜饮,气短懒言;或腰膝酸冷,四末不温,夜尿频多;或颜面肢体浮肿,大便干稀不调,舌红少津或伴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长,而泉源不竭。”而《医贯·消渴论》更对本方在消渴病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阐述:“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津,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入膀胱,正谓饮一升溲一升,饮一斗溲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稿禾得雨,生意维新。”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0.5g,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右归丸作为治疗肾阳虚的经典方,在治疗肾阳虚型DM的同时,对延缓DR的发生、发展,减少眼底新生血管产生,也取得了较好疗效,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证据级别IIb级)
2.4 血瘀脉络证
证候: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病机:血脉涩滞,瘀血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当归尾15g,川芎10g,黄芪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赤芍10g。
加减:肢体麻木,疼痛甚者,加桑枝12g,桂枝6g以温通脉络;胸痛甚者,加丹参30g,檀香6g以活血行气止痛;腰痛甚者,加牛膝12g,续断15g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
释义
●血瘀脉络证是消渴病后期病久入络,血脉瘀滞,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致气血运行不畅。临床以身体局部疼痛或刺痛,部位固定,夜间尤甚,或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质暗、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弦或沉涩为辨证要点。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末祝谌予首先提出了用活血化瘀治疗T2DM并创立了益气养阴活血方,提出在临床出现血瘀证之前就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提出及早应用活血化瘀法以“防患于未然”的观点。
●补阳还五汤不止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在治疗糖尿病并发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疗效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还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补阳还五汤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降低血粘度、血脂,保护肾脏的作用。(证据级别Ib级)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方药。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方中用丹参、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木香行气导滞,葛根生津止渴。
2.5 湿热困脾证
证候: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病机:湿热内蕴,脾胃不和。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祛湿。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法半夏9g,陈皮9g,薏苡仁10g,砂仁后下6g,黄连6g,栀子10g,知母10g。
加减:小便黄赤者,加黄柏10g以泄下焦实火;心烦者,加竹叶10g以清热除烦;胸闷纳呆,加苍术10g,厚朴6g,广藿香15g以燥湿醒脾,芳香化浊,理气宽中。
消渴日久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在证候表现上属于本虚标实。以气阴两伤、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为本,瘀血阻络、痰浊不化、水湿泛滥等为标。宜标本兼顾,在前述证候辨治的基础上根据并发症的特点给予治疗。
释义
●湿热困脾证多属于消渴病初期和中期,脾主运化、胃行其津液,脾为湿困则运化失权,日久可化热,以脘腹胀满、头身困重,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偏黄甚或灼热、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湿热偏重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茯苓12g,甘草6g,法半夏9g,陈皮9g,薏苡仁10g,砂仁后下6g,栀子10g,知母10g。
●将65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或莫沙必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较好,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证据级别Ib级)
2.6 心络瘀滞证
证候:口干乏力,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大便干结,舌胖质暗,舌下脉络紫暗、怒张,脉沉细。
病机:气阴两虚,心络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药:益气阴达心络经验方。
黄芪15g,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丹参30g,佛手10g,香橼10g,瓜蒌15g,熟地黄10g。
2.7 瘀阻脑络证
证候:口干乏力,大便干结,头晕或头痛,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或伴有神志恍惚,或神志昏迷,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滑。
病机:气阴两虚,瘀阻(痰瘀)脑络。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活血通脉。
方药:益气阴达脑络经验方。
太子参15g,麦冬10g,生地黄30g,玄参30g,瓜蒌15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丹参30g,赤芍15g,牛膝12g,大黄后下10g,枳实10g。
2.8 肾络瘀滞证
证候:腰膝酸软,口干乏力,或伴头晕目眩,大便干结,尿浊,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数。
病机:肝肾气阴两虚,肾络瘀滞。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益气阴达肾络经验方。
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芡实15g,金樱子12g,黄芪15g,生地黄20g,川芎9g,制大黄10g,丹参30g。
2.9 目络瘀滞证
证候:腰膝酸软,口干乏力,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舌胖质暗,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肝肾气阴两虚,目络瘀滞。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药:益气阴达目络经验方。
枸杞子10g,菊花10g,茺蔚子10g,太子参15g,生地黄30g,知母10g,丹参30g,蒲黄包煎10g。
2.10 络空风动证
证候: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肌肤不仁,肌瘦无力,腓肠肌痛,或如电灼,挛急疼痛,昼轻夜重,舌胖质暗,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无力。
病机:肝肾亏虚,络空风动。
治法:滋补肝肾,息风通络。
方药:息风通络经验方。
炙龟甲先煎10g,牛膝12g,当归12g,白芍12g,木瓜30g,黄芪12g,丹参30g,全蝎6g。
释义
●消渴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并发肺痨、水肿、中风者,则可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