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中医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 言

武术和中医都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武术,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药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营养,理论内涵丰富,内外兼修,德艺兼备。诸如武术的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观、气论、动静说、刚柔说、体用说、尚武崇德说等,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以技击性为特征的武术,其主要功能是技击、防身、健身和修身。就技击而言,就是有效地打击敌人,甚至消灭对手。防身和健身是技击的基础,为了能够战胜对方,就必须锻炼自己的体能和学习技击的技艺,只有有了超强的体力和娴熟的技击技巧,才能在技击中取胜。古代武术在为军事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了强身壮体的功能,如在古代军事训练中就有“搏刺强士体”的记载,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可见,从武术技击、防身、健身的任何一方面来看,习练武术都必须熟悉和掌握人身的五脏六腑、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也就是说要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熟悉人体的要害或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一方面可以有效攻击敌人,另一方面则可做好自身的防护,防止敌人来攻击这些地方。所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熟悉人体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武术从一诞生起就与中医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冷兵器逐渐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健身、修身的功能占据了武术的主要地位,体育功能成为武术的主要的职能。这期间,武术在民间流传,主要用以防身、健身、修身、娱乐,其社会功能是多元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正式确立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类。在向体育倾斜靠拢后,武术的健身与竞技功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武术的技击性被寓于体育之中,就套路而言,是以演练的形式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技能,进行功力和技巧等方面的较量;从健身和审美的角度、动作的幅度和要求来看,虽然与实用的技击术略有一些差距,但仍然保留了技击特性,只是更加符合体育竞技与健身的要求而已。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和“形神兼备”,讲究“内三合”与“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有助于人的身心锻炼和健康。

所谓修身,即指武术道德(简称为武德)的修养,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孔孟仁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主要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魄。

虽然武术的技击性、战争性逐步淡化,体育锻炼属性在不断彰显,其与中医学的关系却仍在继续深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武术和中医学都是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下,植根在中华古代哲学思想的土壤里。因此,武术中也就随处闪现着诸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辨证施治等中医学理念的光芒。以至于少林、武当、峨眉等很多武术流派都在汲取了中医药学营养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自己的医疗学科,如少林医学、武当医学、峨眉医学等。诚然,武术各派别医学产生的环境不一样,接受的哲学思想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如少林医学产生于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所以其医学带有佛教特色,故又称为禅医;武当医学诞生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含有浓郁的道教元素,故又称为道教医学;峨眉医学创建于道释文化兼具的峨眉山一带,因此兼有了佛家和道家的特征。武术各流派医学从理论到临床都各成体系地发展着,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医药学著作,成了后人研究和探讨武术各流派医药学的宝贵资料。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总结、归纳和研究这些产生于武术各流派的医药学内容和思想,甚至是医学体系,我们认为有必要引入“武术医学”这一新概念。武术医学虽然源自武术流派,并带有武术流派的一些思想特点,但其实质内核还是中医药学。不管是理论基础还是临床实践,也不论是养生健身还是治病疗疾,都是在中医药学的范围之内。可见,武术医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中医药学的思想、内容,又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步和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编辑付颖玥老师对书稿逐字推敲,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当然,本书作为对中国武术与中医药学的探讨仅是个尝试和开始,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感绠短汲深,难以准确把握武术与中医药学的内涵和全貌,庶几能够引起学界和广大读者的重视,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编写目的。

由于时间仓促和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斧正。同时,我们也提醒广大读者朋友,书中所载录的一些方药和推拿、点穴手法等,仅作为参考,具体应用时还必须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编著者谨识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