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四单元 心  悸

重点提示

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历年考试常有涉及。在熟悉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分证论治。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及心血不足证考查的概率比较大,其余内容了解即可。

考点集合

一、概念

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二、病因病机

1.心悸的常见病因 ①体虚劳倦②七情所伤③感受外邪④药食不当

2.心悸的主要病机

(1)基本病机img

(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

虚——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实——痰火扰心、水饮凌心、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

3.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者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兼气血瘀滞、痰浊。

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心悸的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神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但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①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②心悸: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四、辨证论治

1.心悸的辨证要点

(1)辨虚实:虚——气血阴阳亏虚;实——痰、饮、瘀、火。

(2)辨脉象变化:心悸常伴有脉律失常,临证应仔细体会结、代、促、数、缓、迟等脉。

2.心悸的治疗原则(2016) 虚证宜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宜祛痰、化饮、清火、行瘀。虚实错杂宜扶正祛邪兼顾。

3.分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2011,2017)

【加减】若见心阳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兼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兼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2005)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方药】归脾汤加减(2006)

【加减】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为气阴两虚,用炙甘草汤加减;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以生脉散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2001,2004)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2015)

【加减】若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若阴虚兼有瘀热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2006)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2005,2008)

【加减】若形寒肢冷者,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或用独参汤煎服;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

(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2014)

【加减】兼见肺气不宣,肺有痰湿,咳喘胸闷,加杏仁、前胡、桔梗;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叶、益母草;若见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015)

【加减】若因虚致瘀者去理气之品,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薤白、半夏、广陈皮;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加减】若痰热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火郁伤阴者,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兼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