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十单元 痰  饮

重点提示

本单元出题率不高,重点掌握痰饮和悬饮,注意痰饮各证型的辨别。其他内容了解即可。

考点集合

一、概述

1.痰饮的概念 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2.痰饮的分类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二、病因病机

1.痰饮的常见病因 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

2.痰饮的基本病机 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停积机体某部位而成。

三、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2016)

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2005)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2005)

4.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2006)

四、辨证论治

1.痰饮、悬饮、支饮和溢饮的辨证要点 ①辨饮停部位。②辨标本的主次。③辨病邪的兼夹。

2.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以温化为总则(2002,2009,2013)

3.分证论治

(1)痰饮

①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2002)

【主症】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泛吐清水痰涎,饮入即吐(2002)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加减】水饮内阻,清气不升而见眩冒、小便不利者,加泽泻、猪苓;脘腹冷痛,吐涎沫,为寒凝气滞,饮邪上逆,酌配干姜、吴茱萸、川椒目、肉桂;心下胀满者,加枳实。

②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

【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方药】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饮邪上逆,胸满者,加枳实、厚朴。

(2)悬饮

①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2011)

【主症】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

【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2011)

【加减】痰饮内结,肺气失肃,见咳逆气急,加白芥子、桑白皮;胁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延胡索;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与半夏、瓜蒌配伍以苦辛开痞散结;身热盛汗出,咳嗽气粗,去柴胡,加麻黄、杏仁、石膏。

②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2006)

【主症】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

【方药】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加减】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舌苔浊腻者,加薤白、杏仁;如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白术、甘草,不宜再予峻攻;若见络气不和之候,可同时配合理气和络之剂,以冀气行水行。

③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

【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加减(2001)

【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者,加瓜蒌、枳壳;久痛入络,痛势如刺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饮留不净者,胁痛迁延,经久不已,可加通草、路路通、冬瓜皮。

④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

【主症】咳呛时作,咳吐少量黏痰,或伴胸胁闷痛。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加减】阴虚内热,潮热显著,可加鳖甲、功劳叶;虚热灼津为痰,肺失宣肃而见咳嗽,可加百部、川贝母;痰阻气滞,络脉失畅,见胸胁闷痛,酌加瓜蒌皮、枳壳、广郁金、丝瓜络;日久积液未尽,加牡蛎、泽泻。

(3)溢饮——发表化饮

【主症】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加减】表寒外束,内有郁热,伴有发热,烦躁,苔白而兼黄,加石膏;若表寒之象已不著者,改用大青龙汤;水饮内聚而见肢体浮肿明显,尿少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饮邪犯肺,喘息痰鸣不得卧者,加杏仁、射干、葶苈子。

(4)支饮

①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

【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肿,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发,发则寒热。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2016)

【加减】无寒热、身痛等表证,见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不宜再用麻黄、桂枝表散;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白芥子、莱菔子;饮邪壅实,咳逆喘急,胸痛烦闷,加甘遂、大戟。

②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主症】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胸闷。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加减】痰涎壅盛,食少痰多,可加半夏、陈皮;水湿偏盛,足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可加茯苓、泽泻;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可用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