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临证经验

一、温病祖方——清瘟败毒饮治验

余师愚之父染疫,为群医所误,余氏奔丧归家,视诸方皆治伤寒之法,思其病必得另有治方,深究本草,得之石膏性寒,可表肌热,又能泻实热,非此不足以治热疫,遂遇此证重用石膏,直入肺胃,以治热疫,功用甚大,即著有《疫疹一得》。后为王士雄收入《温热经纬》一书,并附以己意。余氏曰:“首用败毒散去其爪牙,继用桔梗汤同为舟楫。”热疫之毒,一经升提发表必定加剧,余氏非不知之,但仍要找出古人论说,以明己说之有据,与吴鞠通之引用桂枝汤,是要找古说以装门面,犯同一错误。赖有王士雄、汪谢诚的批评,杨老颇有同感。

清瘟败毒饮,是温病之祖方,杨老验之临床,感觉颇有价值,认为此方适用于一切温病表里俱盛之证,见狂躁心烦、呕吐、咽痛、身热吐血、发斑出疹、黑紫痧痘、唇焦舌烂、鼻孔如煤、神昏谵语者。凡此热淫于内,非此重剂,不足以清其根源。处方:生石膏18~60g,栀子6g,赤芍3g,玄参9g,鲜生地9g,黄芩6g,连翘9g,丹皮3g,黄连4.5g,知母9g,甘草1.5g,桔梗6g,鲜竹叶1.5g,犀角(冲服)0.9g。若辨明是疹,可去黄芩、桔梗、甘草,加僵蚕9g,蝉蜕4.5g,羚羊粉(冲服)0.6g,或加葛根6g。隐隐见点,则加大青叶9g,地龙9g。有湿者去生地、玄参。大便燥去黄连,加酒军(开水泡服)3g。神昏谵语者,加紫雪散或安宫牛黄丸。目不交睫,加夜交藤24g。呕吐者,加藿香9g,竹茹9g。

二、小柴胡汤运用经验

小柴胡汤为伤寒少阳证主方,治诸病寒热往来,古人云价值千金,应用甚为广泛。杨老说:“然用之不当,贻害亦甚大。”

此方主治系胸胁间发生的症状,故称少阳病之主方。少阳经脉循胁肋,在腹阴背阳两歧间,所以凡胸胁二腔交界部之脏器组织发生病证,皆可以本方主治。杨老在临床体会:“小柴胡汤之脉象,应当中取弦细,若伤寒之浮紧、中风之浮缓均不可与。其舌诊,当系淡红痿弱之舌,淡白者间也有之,赤红与白糙则非小柴胡汤之适应证。况仍当以胸胁苦满为正证主治,临床鉴别尤为重要,胸胁苦满与‘结胸’及‘痞’有所差别。心下部膨满,而硬有疼痛者,名为结胸,以大陷胸汤主之。心下部膨满,而有自发痛,然不坚硬,且无压痛,名曰为‘痞’,以半夏泻心汤主之。而‘胸胁苦满’其义有二:一系触诊时觉肋骨弓有抵抗物,一系肋骨弓下部有填满之自觉困闷状况,可投此方。”

三、暑温证治

(一)阳暑

证候:头痛,身热不恶寒,面垢,气粗似喘,体重身软,精神倦怠,小便短赤,或见恶心呕吐,腹泄,汗出口渴,舌苔黄厚,脉浮数无力。

病因:烈日之下,长途奔走,或田野劳动,或素来体虚,过度劳累以致热邪伤身。

病机:动而得者,谓之阳暑。因受暑热,热蒸津液,故身热汗出、面垢、口渴引饮、小便短赤。暑邪客于头部则头痛,热伤肺气,则气粗似喘。暑热夹湿,故现体重,或见呕吐泄泻。

治法:清气泄热。

方药:白虎汤加减。西洋参、生石膏、知母、甘草、山药、黄连、麦冬、竹叶、荷叶、茯苓、生扁豆、银花、连翘。

(二)阴暑

证候:身热背寒,烦渴身重,肢体拘急,手足微冷,面垢无汗或自汗,呕吐或吐利并作,舌苔黄或白黄,脉虚。

病因:暑日贪凉,感受风寒之邪,或内伤生冷瓜果。

病机:静而得之者,谓之阴暑。阴暑的病机在于暑气内伏,而外为风寒闭之。寒束肌表,热气无从发泄,则身热背寒,肢体拘急,手足微冷。因热耗津液,故现烦渴。又暑常夹湿,故现身重,呕吐或吐利并作。

治法:解表散寒,化湿除暑。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银花、扁豆花、厚朴、连翘、黄连、竹茹、陈皮、藿梗、佩兰、茯苓、滑石、甘草。

(三)暑厥

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面垢,抽搐,自汗或无汗,呕吐或吐泻并作,四肢厥冷,脉滑数或洪大。

病因:炎热暑天,体阴受伤,又过于劳苦,遂使元气大损,心火暴甚,或素来体虚之人,稍事劳动,元气更伤,暑邪趁虚而入。

病机:暑热伤心,神明扰乱,故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心火旺,煽动肝风而抽搐。内热不得外泄,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故身热而肢冷。暑热夹湿伤脾,乃有呕吐或吐泻并作。

治法:清心开窍,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方药:安宫牛黄丸或者紫雪散鼻饲,待苏醒后应辨证治疗。

四、肠伤寒与湿温

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是稽留热、身重、身痛、脉弦、玫瑰糠疹、食欲不振等,与中医学之湿温证相类似,故将肠伤寒列入湿温范畴之内,甚至有人名之为湿温伤寒。

肠伤寒的病因是湿热,病机在脾胃,湿性黏腻,湿聚热蒸,不易转化,因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为其特点。治疗上不外芳香化浊、苦寒清热、淡渗利湿、芳香开窍、育阴息风诸法,但须随时注意湿热之轻重,分别主次,才能用之得心应手。杨老的经验是:

(一)分化湿热的治法

首先要认清湿热轻重的比例。湿胜者,当以芳香渗利为主,佐以苦寒清热,或苦温燥湿(必舌苔白滑而腻者方可用苦燥之药);热盛者,则以苦寒清热为主,芳香渗利为辅。在湿热夹杂的情况下,重点在于分化湿热,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则孤立易解。在早期一般常用鲜芦根、滑石、佩兰、豆豉、豆卷、连翘、金银花、郁金、冬瓜仁、薏苡仁等,重则石膏、栀子、黄芩、黄连,或藿香、厚朴、茯苓、半夏、柴胡、葛根亦间使用。麻黄则为禁忌。于湿邪未化之时,绝不能用滋腻阴柔之品以伤阳气,并忌猛汗、猛攻,以免伤阴伤肠。总以轻灵通透,达到表里双解为原则。

(二)透表宣里的治法

在分化湿热后,患者或汗出津津,或出现白img,是湿热欲解之象,治疗上一方面继续分化,一方面甘濡清气透img,常用鲜芦根,参以蝉衣、荷叶、神曲等,使病邪完全透达。在临床病例中,多半可见白img杨老说:“如前用药时时照顾阴津,img出之后,不用苦燥温升以耗伤气液,则白img可视为由气分而解的需见症状,很少有白如枯骨的阴象。所以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贯彻宣透湿热的原则。”他认为:“湿邪郁闭在内,或闭塞三焦,蒙蔽心包,都可造成神志的改变,轻则表情呆板迟钝,重则昏聩谵妄,而宣透分化是解决湿热主要矛盾。”

(三)维护真阴的治法

湿温病维护阴液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养得一分阴液,即有一分生机”。杨老治疗本证,初期用豆卷、苡仁、冬瓜仁、芦根、竹茹等滋养轻剂,中期用白虎玉女煎,晚期用增液、复脉,或甘濡清润,或清热护津,或急下存阴,始终维护津液。伴湿邪凝聚,很少用温燥耗液,但他又反对早用生地、玄参以助湿恋邪,谓用之失当,则湿热固结不解,延长病程。

(四)开窍醒脑的治法

湿温邪入心包,神昏谵语,甚至热邪燥固,大便秘结,循衣摸床,是危重阶段,治疗时着重芳香开窍,清醒神志。杨老说:“温热家用犀羚、紫雪、牛黄丸、至宝丹等是其进步的方法。湿热弥漫之际用紫雪,神昏谵语用至宝,肠胃热结用牛黄丸。”他曾用单味安宫牛黄丸冲服,挽回湿温危急重症。又以芦根煎汤送服紫雪散,治愈湿温患者。但不到湿热胶结之期,不轻施此类香窜之剂,以防开门揖盗。他又特别注意辨别神志昏迷的原因是否由于兼夹证,如夹痰、夹水、夹食、夹血、夹气等,则先清其夹邪,使湿热无所依凭,自易疏解。

(五)亡阳急救的治法

温热证以存阴为第一要义,湿温证同样如此。但晚期亡阳之变,险象陡生,存亡呼吸之间,当立时急救。这种变化的骤然发生,多由邪去正衰或肠部出血。所以杨老在治疗用药中期即忌攻下,晚期必以扶正。湿温晚期,腹痛或者肠出血,腹部鼓起,腹痛剧不可忍,宜立即手术。术后有腹胀高烧、大便自流者,杨老用建中清热,继用清热通便。杨老曾与西医同道合作,手术与中西药物一同使用,挽救了5名此类患者的生命。

(六)与斑疹伤寒证异同

斑疹伤寒亦属于中医湿温病的范畴。肠伤寒之病源在肠中,以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为最大危险;斑疹伤寒之病源在血分,最大危险在毒素入营分,侵及脑部。两者的鉴别,在中医以症状和斑疹的形色及病程的久暂区分,现代医学则以验血及菌种来区别,更为具体。在辨别卫气营血上两者相同,用药轻重先后缓急有所不同,证相类而症不同。杨老对斑疹伤寒的治法,以攻下涤肠、清热解毒、透斑扶正、清心定痉诸法,简捷有效。

(七)黄芩治疗肠伤寒的药理分析

黄芩为清凉解热药,《本经》谓其主治诸热、黄疸、肠癖、泻痢等。《别录》谓其疗痰热,胃中热。《日华子诸家本草》谓其主天行热疾。《珍珠囊》谓治肺中湿热,泻肺火。《本草纲目》谓治风热,湿热。东垣谓其除风热,清肌表之热。元素更说黄芩之用有九:泻肺热一也,上焦皮肤风热风湿二也,去诸热三也,利胸中气四也,消痰膈五也,除脾经诸湿六也,夏月须用七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八也,安胎九也。以上古人的经验皆说明本品有解热的作用,所以苏颂说:“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但仲景用黄芩有“三耦”,邹澍曰:“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img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生之湿。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已也。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本经疏证》)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1926年日本人柴田氏报告含有黄碱素C16 H12O5,与葡萄糖醛酸。刘绍光1935年药理实验证明,此药有解热作用。1950年刘国声中药抗生力研究说:“其根浓煎100%,在培养基础上,能抑制白喉等十二种细菌繁殖。”又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芩稀释1280倍,还有抑制伤寒菌作用。在机体药力作用的问题上,研究还不多,杨老推测伤寒的病理变化在小肠部分,药物能直接对局部起到抑菌的作用。另外服此药后,经血液循环而达到局部,作用于伤寒杆菌,是否有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秋燥论治

(一)燥金主气

秋凉西方肃杀,感之者病多凉燥,较冬日风寒为轻,所以沈目南说:“燥属次寒,感其气者,亦必先从太阳皮毛而入。所以身热微头痛,洒淅恶寒,皆太阳经现症。遵《内经》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法,主用香苏散(香附、紫苏、陈皮、甘草)加味,以通上焦,上焦得通,凉燥自解;若犹痰多,便闭,腹痛者,则用五仁橘皮汤加瓜蒌、薤白、紫菀、前胡辛滑以利气机;终用归芍异功散加减,归身、白芍、党参、茯苓、炙草、广皮、金桔辅大枣,气血双补以善其后。”

秋天晴暖,秋阳以曝,温燥之证反多于凉燥。喻嘉言谓《内经》“诸气img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二条指燥病言,更属于肺之燥。遵《内经》“燥化于天,热反胜之”之旨,亦以甘寒为主,发扬《内经》燥者润之之法,自制清燥救肺汤,用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牛黄。

(二)燥病证治

凉燥犯肺,初期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状类风寒,惟唇燥、咽干、干咳、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白薄而干,治以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前胡、紫菀、沙参、桔梗、麦冬、百部、厚朴、淡豆豉、甘草。

温燥伤肺,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痛、鼻干、唇燥、胁肋满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燥,边尖俱红,治以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贝母、栀子、生石膏、枇把叶、生甘草、麦冬、瓜蒌。

燥在血脉,多营阴不足而生风,宜滋燥养营,用生熟地、当归、白芍、秦艽、防风、生甘草、黄连、元参、知母、黄柏、山药、山萸肉、枸杞、苁蓉。

燥在阴分,多手足痿弱,养阴药中必加黄柏以坚之,黄柏、龟板、熟地、知母、牛膝、白芍、锁阳、当归身、虎骨、炮姜。痿而厥冷加附片。

脾虚肾燥必须润燥合宜,始克有济。其阳虚多湿,湿伤肾气而燥者,阴凝则燥也,治宜温润,金匮肾气汤(熟地、山萸肉、山药、芡实、苁蓉、肉桂、附子)温化肾气,以渗湿润燥,肾气化则阴凝自解;终与地黄丸(熟地、炮姜、五味子、半夏、粟米、苍术)脾肾双补以善后。

阴虚多火,湿热耗肾而燥者,阴竭则燥也,治宜清润知柏地黄汤(熟地、山药、泽泻、芡实、川连、知母、黄柏)滋养阴液,以坚肾燥脾,肾阴坚则液竭可回;终与补阴益气煎去升、柴加砂仁,石莲补中填下以善后。

肺燥肠热则用阿胶黄芩汤(阿胶、杏仁、黄芩、桑皮、白芍、生甘草、车前子、甘蔗)清润肺燥以坚肠。

胃燥肝热,则用清燥养营汤去归、橘,加龙胆草、川柏、白薇清润胃燥以泻肝风。动风瘈疭者,加羚羊角;大便燥结者,加风化硝。

六、癌瘤的治疗

对于癌瘤的患者,杨老特别重视诊断的确切,除临床症状外,他特别注意各项理化、影像检验,对病理诊断尤为重视。观察疗效,以期信而有征。

(一)癌瘤的治疗原则

基于对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杨老说:癌瘤治疗原则,以补益正气为本。喻嘉言用“桂附理中”以治痞块,张锡纯制“参赭培气汤”治噎膈,皆属有效。杨老自制“补益消癌汤”(黄芪、人参、当归、龙眼肉、银花、生地、生地榆、贯众、三七、大蓟、蒲公英、杜仲、川芎),治子宫颈癌亦相当满意,皆从补益正气着手。

杨老认为附子为治癌圣药: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门之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以追复消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热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冷湿。其辛温通阳,离照当空,阴翳自消,是斡旋大气之要药,以之治癌,甚为合法。如《圣济总录》的附子丸:附子(炮裂,去皮、脐),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矾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g,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0g,染胭脂15g。在治噎膈严重呕吐时,用“附子理中”,疗效甚佳;但是在晚期癌瘤阴液绝伤殆尽之际,须斟酌耳。

(二)食道癌的治疗

杨老认为食道癌属中医“噎膈”范畴。中医所论“膈”的病状,包括西医所谓“食道扩张”“食道狭窄”“食道憩室”“食道痉挛”以及“食道癌”等。《内经》有“三阳结,谓之膈”一语,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始提出反胃的名称,后世对噎膈、反胃、关格又有不同的论述:饮食之际,气忽阻塞,下咽时如有物梗塞之状者,名曰噎;心下格拒,饥不能食,或食到喉间不能下咽者,名曰膈;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名曰反胃;粒米不能食,渴喜饮水,饮之少顷即吐出,复求饮复吐,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关者下不得出,格者上不得入,这些症状《内经》以“膈”一字概括之,简而明确。

食道癌的症状是由吞咽困难开始,继而食物逆流,二便艰涩,所以应将噎嗝、反胃、关格诸证联系起来,以探讨古人对本病的理论和经验。朱丹溪认为“夫反胃即噎膈,噎膈乃反胃之渐”,又说“噎膈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

噎膈一证,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或纵情嗜欲,或恣意酒食,以致阳气内结,阴血内枯而成。在《素问·阴阳别论》有“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和“三阳结,谓之膈”的记载,严用和解释说:“阳脉结谓之膈。盖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使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为噎。”杨老认为,食道癌的病因与情志因素有关,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正气先虚,邪气聚结于胸,久而成形,治以张锡纯“参赭培气汤”(潞党参六钱,天门冬四钱,生赭石八钱,轧细,清半夏三钱,淡苁蓉四钱,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为主方,再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辨证加减。

临床治疗严重吞咽困难、滴水不下之症,采用噙化丸:百草霜、雄黄、硼砂、沉香、柿霜等共为细末,乌梅水浸,去核取肉和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噙化。对硬化型、溃疡型无效。

(三)犀黄丸治瘤

“犀黄丸”是《外科全生集》的方剂,有活血化瘀、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乳岩、石瘿、瘰疬、痰核、流注、肺痈、肠痈、失荣、横痃等。杨老说:这些病证包括肿瘤在内。殷墟甲骨文里所发现的病名即有“瘤”在内。《说文》《尔雅》上说:肿是痈,瘤是留,肿瘤因血流聚所生。瘤是息肉,瘤肬二病,似同实异。与肉偕生为肬,病而渐生为瘤。这些记载认为息肉赘肬是癌前期病变的过程,与西医是很接近的。《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并叙述了筋瘤、肠瘤、昔瘤等肿瘤的名称。《灵枢·水胀》所述肠覃、息肉、石瘕明白指出女性生殖器肿瘤,因此可明了中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后世更有“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非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的理论。杨老在临床上采用犀黄丸治瘤,收到疗效。

七、肺痈治疗经验

肺痈,西医谓肺化脓症。杨老说:“肺痈发病诱因可以归纳为三:一是感受风邪,所谓风邪指不净之气侵入肺中而辗转成病;二是夹湿热,痰涎垢腻,蒸淫于肺所致;三是平素嗜酒过多。大凡病之初,毒脓未成,以清热解毒为主,用麻杏石甘汤主之,但需分清偏热偏寒,方可投药。偏热则多用石膏,少用麻黄;偏寒则多用麻黄,少用石膏。病入气分,当复加清里热药。病入营分,以人参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生脉散治之。脓已成,除清热外,还需托脓,以千金苇茎汤与桔梗甘草汤主之。功用即在清热排脓。”

八、心绞痛治疗经验

心绞痛系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原因为冠状动脉硬化。中医论此证多根据心痛、胸痹的理论,以心气不足而致气滞血凝为原因,治疗主方有炙甘草汤、生脉散、三甲复脉汤等,参活血化瘀之品,但对复发问题尚未能解决。杨老在临床上以西洋参、血琥珀、三七等分,为散剂,日服1.5~3g,可预防发作。西洋参益气生津,琥珀散瘀通经,三七散活血定痛,药味平和,服用简便。

九、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经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当于中医的虚劳、亡血,是一种大虚之证。阴阳五脏皆虚,其结果多是虚极出血而死亡。杨老根据中医理论,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三型。

阴虚型:阴虚阳必亢,以出血、发热为主要症状。病势的发展呈急性,主要关系的脏器为肺(包括气)、肾(肾阴)。治则滋阴凉血,以肾为主。肾主水,为先天,水虚则精血竭,水不制火则虚阳亢越。用药如犀角、地黄、白茅根、牡丹皮、侧柏、玄参、银花之类。虽然这类凉血药在药理上有抑制白细胞作用,但在火势燎原、急则治标情况下,用之尚无妨,不过不能在热毒已控制的形势下过用多用,以免损伤中焦生发之气。

阳虚型:阳虚阴必盛,症状以夺火、夺精、夺气为主,病势的发展呈慢性。主要关系的脏器为脾、肾(肾阳)。治则温肾健脾,以脾为主。脾为后天之本,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变化而赤,血始由生,所以治血必治脾,仲景炙甘草汤、建中汤及归脾汤皆此义也。脾经化水,下输于肾,又赖肾之阳气蒸腾而上,所以又当温肾。用药如黄芪、白术、鹿茸、肉桂、人参等。

阴阳两虚型:介乎以上两者之间,可以为亚急性型,也可以为两者之末期现象。治疗用药可斟酌两型之间。

在治疗急性期,必用汤剂,以其荡涤驱邪作用较强;在慢性期,可用丸剂,以和缓图治,从容调养。

十、慢性肝炎的分型与治疗

根据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杨老分为“肝热血滞型”与“脾虚肝郁型”两大类。

肝热血滞型:临床表现为右胁痛,上腹胀满,纳呆体倦,肝大,舌质红,苔黄,大便干燥,脉弦而有力。肝功能化验:一般转氨酶高,蛋白倒置。治疗宜用茵陈蒿汤、膈下逐淤汤、丹栀逍遥散之类,能使转氨酶明显下降。

脾虚肝郁型:临床表现为两胁疼痛,食欲不振,脘闷纳少,心跳气短,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肝功能化验: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治疗宜用胃苓汤加党参及疏肝之品补正化瘀,可使白蛋白得以提高。

关于胁痛症状,西医谓右为肝区痛,左为脾区痛;中医谓左为肝火或气,右为脾湿与食,有所谓左属肝,右为肝移邪于肺之说。总之胁肋为肝胆之部位。治疗以肝为主,但有虚实之分。实证用香附、豆蔻、青皮、枳壳之类固能见效,但虚证若专事疏泄,肝阴愈耗,病安得愈?杨老临床常用一贯煎、逍遥散及滋水清肝饮化裁,使肾水濡养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痛自平。药用:沙参、石斛、白芍、木瓜、甘草、茯苓、柴胡、橘红、橘络及逍遥散加西洋参。

黄疸古人分为阳黄、阴黄两类。阳黄的症状系巩膜及皮肤黄染,黄色鲜明,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肝区不适或腹胀,小便色黄,大便秘结,其脉象多为弦数,舌苔白腻或微黄。其肝功能化验多见血清胆红素增高。治宜茵陈蒿汤、茵陈栀子柏皮汤。

阴黄的症状系巩膜及皮肤黄染,黄色晦暗,脘痞纳少,胁痛腹胀,大便溏泄,神疲畏寒,脉多沉迟或弦细,舌淡苔腻。其肝功能化验多见血清胆红素增高,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治宜茵陈术附汤、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化裁。癥块(肝脾肿大)加鳖甲。

十一、癫痫治疗经验

《内经》所论癫痫是一种病。膀胱足太阳所生病曰“痔疟狂癫疾”,又说“重阴为癫”。后世有五痫之分,不过因其声音而立名,具体的记载始于《千金方》,该书论风癫说:“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这里所说的癫也就是痫证。后世诸家多有著述。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说:“痫病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景岳全书》说:“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故发则眩晕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腰脊强直,食顷乃苏。此其倏病倏已者,正由气之倏逆倏顺也。”《张氏医通》说:“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或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盖以肾水本虚不能制火,火气上乘,痰壅脏腑,经脉闭遏,故卒然倒仆,手足搐捻,口目牵掣,乃是热盛生风之候。”可见中医学对本病已有深刻认识和详细观察。

杨老认为,癫痫患者由于体气本虚,复感六淫,气虚不能化痰,阴虚不能制火,火盛痰壅,经络闭遏,遂成此证,治法应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用张景岳“五痫神应丸”稍作调整,治疗此证,收到良效。

处方:白附子15g,清半夏6g,胆南星60g,白矾30g,皂角60g,僵蚕45g,乌梢蛇30g,全蝎6g,蜈蚣半条,远志30g,冰片1g。

上药共研细末,加姜汁10滴,竹沥水10mL,配水丸,每日服3次,每次9g。

十二、痛经治疗经验

经期腹痛谓之痛经。妇女患此证者,十居三四,杨老考其原因约有十种:

(一)先天虚寒

由本体阳气衰弱,胞宫阴寒,则经血凝滞,不能畅行,经血涩少,四肢厥冷,脉沉迟。

(二)外感风寒

由经期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则冲任失调,经血不畅。腹痛拒按,经血成块,形体恶寒,脉象沉紧。

(三)寒湿

寒湿客于子宫,则血因寒而凝,气因湿而滞,遂致经水阻滞。色如豆汁,小腹胀痛。

(四)湿热

湿热蕴于子宫,则子宫内膜发炎肿胀,一受经血之冲动,遂发生剧烈疼痛,其所下经血必臭秽异常,赤白混杂,脉象滑数。

(五)气郁

情志抑郁,则肝气阻滞,瘀血内结,少腹撑痛。

(六)血虚

荣血衰少,行经时血液缺乏,腹部空痛,痛而喜按,经后尤甚。

(七)食阻

经期食酸咸过度,血得酸则收凝,得咸则涩,阻于子宫,不通则痛。

(八)经阻

经期不慎,误犯房事,精子窜入子宫,被管壁瘀滞,少腹刺痛,痛不可忍,甚则二便不通。

(九)瘤肿

子宫或输卵管中生长息肉,经血不得畅行,前者俗称子宫瘤。

(十)缺陷

先天发育不全,输卵管狭窄,阴道细小,遂为经期腹痛,在月经初潮即患此证。

根据上列十种原因,杨老自拟“痛经丸”。药物组成:香附、乌药、生姜、艾叶、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半夏、陈皮。

本方香附为血中之气药,乌药直达肾间,故能调气解郁,散结理滞,通经化瘀,针对妇女一切月经病,尤妙在辅以四物之养血,四君之益气,二陈之化痰,故久服而使月经畅通,易于受孕养子。治经期腹痛,疏畅气机。月经后期并能疏肝解郁,化瘀消瘤,确有奇效。

十三、烧伤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烧伤烫伤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3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4世纪刘涓子《鬼遗方》,已有烫伤、灼伤的处方记载。公元6世纪《诸病源候论》进一步对烧伤的治疗提出理论,认为不宜以冷水、冷物外治,以免热气内攻。唐代《千金方》继承了唐以前的经验,提出了辨证的方法治疗。唐以后对于烫伤、烧伤的治疗方法日多,并受《千金方》的启发,除了外治法之外,开始重视内服药的治疗,认识到烫伤烧伤对全身的影响而进行整体治疗。

杨老认为烫伤、烧伤的原因不离于热。热伤皮肤,当面积很小的时候,不足为害。当烫伤、烧伤面积较大或很大的时候,对人体就产生很大的伤害。从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来看,皮毛与肺相表里,肺为里,皮毛为表,皮毛烫伤、烧伤首先及肺,这与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机理相同。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烫伤烧伤大痛伤心,甚至神昏闷绝。热极伤津,必伤血分,加之血热迫血妄行,故易引起内部出血。皮肤为热所伤,人身水分必外出以自救,企图将热毒排出体外,故初起必肿,创口水液外渗。

烫伤烧伤既属于火热一类疾患,治疗首先要防止火毒内攻。再者本病除热之外,还有毒,肌肉腐烂,外毒时有内攻可能。同时本病的演变,除了如温病的入营入血之外,更有由于两邪相加,正气不支,不足以抗邪,而出现邪盛正虚现象。杨老治大面积烧伤时,见其火毒太甚,遂用寒凉直折,以白虎、犀、羚、牛黄为主,但高热不能速退。后悟到火郁发之之理,参用芦根、茅根、薄荷等表药,遂很快退热。杨老在第一中心医院、第三医院、254医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皆有很多病例治愈。“火郁发之”是治疗明言。

临床辨证分轻重二型。

(一)轻型

小面积一二度烫伤、烧伤,单以外用药治之,可收到良好效果,通常用以下二方治之:

1.四黄膏

药味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芙蓉叶、泽兰叶各30g,共为细末,以香油1000g,黄蜡120g加温熔化后,待油凉,再加上述药末搅拌均匀成膏外用。适用于新、久损害面积小的烧伤烫伤,尤以初期最为合适,具有清热、止痛、消炎之效。即便局部水泡已破者,亦可有效。对因放射线治疗所致一二度烧伤亦有良好效果。

2.黄连地榆粉

药味组成:黄连、生地榆各等分,共研细末,可用香油或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对较大的伤面也适用,具有较强的消炎、止痛、收干的功用。

(二)重型

大面积二度或三度烧、烫伤,以中西医合作综合治疗为好。

中药治疗除外用膏剂外,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个证型辨证论治。具体情况在医案中介绍。

十四、养阴清肺汤治白喉

许多文献上将白喉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外感实证,二是内伤虚证,三是内伤实证,因此有白喉忌表或忌清凉表散的区分。杨老说:“古人将白喉、喉痧两证混淆不清,所以有人说北方多白喉,南方多喉痧,其实这两种病症状上虽有些相同,而根本是两种病,辨别清楚得到确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临床上我遇到白喉,壮热甚重的,常用麻杏石甘汤与养阴清肺汤复方。还有义膜不退的,常用羚羊角、大青叶、萝卜、海蜇皮(泡淡)煮水,服用后即退。养阴清肺汤治白喉,临床有特效。此方对于热毒炽盛、一团燥火之证最为适宜。若一见喉痛,不问其有无湿邪,一味寒凉过强,贻害亦大。”

十五、常用经验方

常用经验方,是杨老治疗各种疾病使用的方药,例方是部分临床有显著疗效的处方记录。剂量按原剂量一钱等于3g换算。需要说明的是,杨老行医的年代,中药材大多是野生自然生长,与现在大多为人工种植不同,用量仅作参考。

(一)解热类

【第一方】感冒,流行性感冒,各种传染病之前驱期。

药品:桑叶6g,菊花9g,连翘9g,银花9g,芦根15g,豆豉9g,郁金6g,竹茹6g。

功用:解表清热。

咳嗽咽痒:选用牛蒡子9g,枇杷叶9g,浙贝母9g,冬瓜仁9g,炒薏米9g。

食欲不振:选用佩兰6g,焦稻芽9g,鸡内金9g。

头痛:选用蔓荆子6g,莲子心6g。

风湿身痛:选用钩藤9g,桑枝12g,竹沥水12g,天竺黄9g,石菖蒲6g。

小便短赤:选用滑石12g,通草6g,或六一散15g。

咽痛:选用金果榄9g,金灯6g,大青叶9g,牡丹皮6g。

夹滞:选用炒莱菔子6g。

伤暑:选用青蒿6g,鲜荷叶15g,炒栀子6g,六一散15g。

伤湿:选用茯苓12g,通草3g,厚朴6g,豆卷9g。

口渴:选用天花粉9g,石斛6g。

衄血:选用郁金6g,白茅根15g。

【第二方】各种热性病高热期,体温39℃以上,有汗,口渴,甚则神昏谵语。

药品:鲜生地30g,鲜茅根30g,生石膏15g,知母9g,连翘9g,牡丹皮9g,竹叶9g,赤芍9g。

功用:清热解毒。

四肢抽搦,神志不清:选用羚羊角(冲服)0.6g,犀角(冲服)0.3g,石菖蒲6g。

卫气不足,心脏衰弱:选用西洋参6g。

参用药品:黄芩、黄连、栀子、玄参、天花粉、玉竹。

【第三方】慢性消耗性虚热,痨热。

药品:青蒿6g,生鳖甲9g,地骨皮9g,黄芩9g,生地15g,白薇6g,牡丹皮6g,赤芍6g。

功用:解热,强壮。

咳嗽:参考镇咳第三方。

心悸气短:参考强心第二方。

参用药品:丹参、知母、桂枝。

【第四方】疟疾,回归热及其他间歇性发热,先寒后热。

药品:常山6g,草果6g,银柴胡6g,黄芩9g,清半夏9g,桂枝3g,白芍9g,生石膏12g。

功用:解热,杀灭疟原虫。

食欲不振,胸闷,呕吐:选用神曲6g,佩兰6g,陈皮6g,谷芽9g,枳壳6g。

久病身体衰弱:选用人参6g,白术6g。

参用药品:鳖甲、知母、槟榔、青蒿、厚朴、青皮。

【第五方】天花化脓、麻疹、白喉、猩红热等所致咽喉肿痈,糜烂,发斑,丹毒,败血症,中耳炎,鼻蓄脓症,溃疡性口内炎。

药品:紫花地丁9g,紫草6g,银花10g,连翘9g,玄参9g,赤芍9g,牡丹皮6g。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

痘疹未出者:参阅第1方。

高热发斑:选用鲜生地15g,鲜茅根15g,天竺黄9g,生石膏15g,大青叶9g,板蓝根9g,犀角(冲服)0.3g,羚羊角(冲服)0.6g。

口渴:选用天花粉9g,竹叶6g,知母9g。

咽痛:选用牛蒡子6g,浙贝母9g,马勃6g,射干6g,桔梗6g,甘草6g。

便秘:选用大黄(后下)3g,枳实6g。

【第六方】热性传染病高热,神识不清,谵语,烦躁,惊痫不眠。

药品:退热用紫雪散,神昏用局方至宝丹,神昏便结用安宫牛黄丸。

功用:清热镇痉,清醒神志。

【第七方】妇人经期或经期前后颜面潮红发热,烦躁,耳鸣,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神情不安。

药品:柴胡6g,当归9g,白芍9g,白术6g,茯苓9g,甘草6g,牡丹皮9g,栀子6g。

功用:补血镇静,解热止汗。

(二)利尿类

【第一方】尿路感染引发尿痛,尿急,尿频。

药品:海金沙9g,车前草9g,茯苓9g,土茯苓24g,滑石12g,甘草6g,黄柏6g,泽泻9g,旱莲草9g。

功用:利尿,消炎。

尿道痛:选用制乳香6g,制没药6g,琥珀粉(冲服)3g。

尿血:参考止血第1方。

参用药品:扁蓄、猪苓、石韦、瞿麦、通草、竹叶、银花。

【第二方】肺水肿、腹水、肾性水肿、心脏性水肿小便较少。

药品:茯苓9g,泽泻9g,白术6g,冬瓜皮12g,冬葵子12g,车前子(包煎)12g,旱莲草9g,大腹皮9g,桔梗3g,薏仁米12g。

功用:利尿,强心。

喘促:选用葶苈子12g,桑白皮9g。

腰痛:选用杜仲12g,续断9g。

强心:选用附子6g,人参6g。

参用药品:麻黄、韭菜籽、葫芦、椒目、二丑。

【第三方】各种原因引发的黄疸。

药品:茵陈9g,赤小豆12g,栀子6g,茯苓9g,猪苓9g,冬瓜皮12g,黄柏6g。

功用:利胆,利尿,消炎。

发热:选用白茅根15g,竹叶6g,生石膏18g。

口渴:选用天花粉9g,石斛6g。

呕吐:选用黄连6g,吴茱萸3g,姜半夏6g,竹茹6g。

便秘:选用大黄3g,枳实6g。

食欲不振:选用鸡内金9g,生谷芽9g,生麦芽9g,陈皮6g。

腹痛:参考镇痛第三方。

四肢厥冷,脉沉细者:选用附子3g,干姜3g。

(三)止咳类

【第一方】急性或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初起。

药品:炙前胡6g,炙白前6g,炙紫菀6g,杏仁6g,陈皮6g,枇杷叶9g,桔梗6g。

功用:镇咳祛痰。

痰多:选用清半夏9g,海浮石15g。

音哑:选用蝉蜕3g,凤凰衣3g。

久咳:选用川贝母6g,五味子6g。

参用药品:苏子、款冬花、远志、橘红。

【第二方】肺炎,喘息,支气管扩张。

药品:炙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9g,甘草3g,葶苈子3g,大枣5枚,炙前胡6g,炙白前6g,炙紫菀6g,清半夏6g。

功用:镇咳定喘,祛痰解热。

痰多:选用旋覆花(包煎)6g,海浮石9g。

发热口渴:选用鲜生地9g,鲜芦根15g,知母6g,竹叶3g。

咽喉痛:选用射干6g。

正气不足:选用西洋参6g。

喘甚:选用五味子6g,细辛3g,桑白皮9g,地骨皮9g。

参用药品:橘红、川贝母、苏子、枇杷叶、冬瓜子、沙参、麦冬。

【第三方】肺结核,肺脓疡,支气管炎咯痰经久不愈及咯吐脓血。

药品:炙白前6g,炙百部6g,冬瓜子12g,杏仁6g,苏子6g,桔梗6g,阿胶珠9g,冬虫夏草9g,沙参9g。

功用:镇咳,祛痰,扶正。

身体衰弱:选用西洋参3g,百合15g,胡桃肉6g。

喘促:选用葶苈子9g,大枣5枚,五味子6g,细辛3g。

吐脓多:选用生黄芪9g,生薏米15g,川贝母9g,浙贝母9g。

日晡潮热:参考解热第3方。

咯血:参考止血第1方。

自汗盗汗:参考止汗第1方。

泄泻:参考止泻第1方。

(四)健胃类

【第一方】食道炎、胃炎、胃下垂、胃扩张、食道癌、胃癌、胃酸过多、胃酸缺乏等引发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药品:厚朴6g,生麦芽9g,生谷芽9g,陈皮9g,枳壳6g,鸡内金9g,薤白6g,桔梗6g。

功用:促进消化。

胃痛:选用白芍9g,茜草9g,乌药9g,红花6g。

胃痞闷:选用苏梗6g,砂仁3g,瓜蒌9g,枳实6g。

吞酸嘈杂:选用炒萸连6g。

胃酸缺乏:山楂6g,乌梅6g。

吐血,呕吐,便秘:参用各类方剂。

参用药品:龙胆草、佛手、神曲、莱菔子、白术、茯苓、稻芽、佩兰、桃仁、玳玳花。

【第二方】食道狭窄、食道痉挛、贲门幽门痉挛、膈膜痉挛、神经性呕吐等所致呃逆,呕吐,吞咽困难。

药品:柿蒂6g,白蔻3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2g,砂仁衣4.5g,枳壳4.5g,牛膝9g,炒黄连3g,桔梗4.5g。

功用:健胃,镇痛,镇痉。

胸痛:选用白芍9g,丹参9g,高良姜3g,茜草9g。

参用药品:荷叶蒂、丁香、竹茹、白扁豆、藿香、苏梗、荜茇、干姜。

【第三方】慢性肠胃炎所致食欲不振,泄泻,呕吐等。

药品:人参6g,茯苓9g,甘草6g,陈皮6g,半夏6g,木香6g,砂仁3g。

功用:健胃,镇吐,止泻。

胃胀:选用枳实6g,厚朴6g。

吞酸嘈杂:选用吴茱萸1.5g,黄连3g。

食欲不振:选用神曲6g,麦芽9g,山楂6g,莱菔子6g,黄连3g。

【第四方】急性肠胃炎,发热,头痛,呕吐,泄泻,胸腹胀满。

药品:藿香6g,厚朴6g,半夏10g,茯苓9g,滑石12g,黄连6g,炒薏米9g,陈皮9g,砂仁3g,佩兰6g,神曲6g。

功用:消炎,镇吐,止泻。

(五)强心类

【第一方】心衰,四肢厥冷,汗出,体温下降,浮肿,呼吸困难,脉细微。

药品:附子3g,干姜9g,肉桂6g,人参6g。

功用:强心。

汗多:选用黄芪9g,五味子6g,浮小麦24g。

【第二方】心气不足,贫血,心悸,气短,眩晕,头痛,睡眠不佳。

药品:柏子仁9g,生地9g,夜交藤9g,远志6g,西洋参4.5g,白蒺藜9g。

功用:强心,补血,安眠。

失眠:选用北秫米12g,酸枣仁9g,磁朱丸1付入煎。

汗多:选用黄芪9g,白芍9g,龙骨12g,牡蛎12g。

晡热:选用白薇6g,丹皮9g,青蒿6g,鳖甲9g。

便秘:选用当归9g,火麻仁9g,肉苁蓉9g。

眩晕:选用紫石英12g,紫贝齿12g,枸杞9g,女贞子9g,桑椹9g,菊花6g。

参用药品:山萸肉、黑芝麻、阿胶、龙眼肉。

【第三方】心悸,气短,慢性肠炎,泄泻,胃腹疼痛,久泻不止,四肢厥冷。

药品:附子3g,干姜6g,人参6g,白术6g,甘草6g。

功用:强心,止泻,健胃。

(六)滋补类

【第一方】贫血,面色萎黄,产后、病后头晕目眩,体弱神倦。

药品:熟地9g,首乌15g,当归9g,枸杞子15g,沙苑子9g,西洋参3g,白术4.5g,阿胶9g,益智仁9g,茯苓9g。

功用:补血,健脑。

失眠:选用茯神9g,远志6g,酸枣仁9g。

心悸:选用柏子仁9g,龙眼肉6g。

自汗盗汗:选用生黄芪9g,龙骨12g,牡蛎12g,浮小麦24g。

遗精:选用龙骨12g,牡蛎12g,山萸肉9g,芡实9g,白果6g,莲须6g,菟丝子9g,金樱子9g。

头痛:选用川芎6g,菊花6g。

便溏:选用补骨脂9g,山药6g,莲肉6g,去益智仁、枸杞、当归。

便秘:选用肉苁蓉9g,火麻仁6g。

参用药品:鹿茸、黑芝麻、覆盆子、巴戟天、黄芪、胡芦巴。

遗精例方:生熟地各12g,山萸6g,龙骨9g,牡蛎9g,何首乌9g,白芍9g,益智仁6g,金樱子9g,菟丝子6g,茯神6g,远志6g,莲须9g,生白果5枚,旱莲草6g,杜仲9g。

【第二方】贫血,肺结核,肠结核,弱视症,夜盲症,遗精及一切衰弱之食欲不振,便溏,盗汗自汗,羸瘦萎黄。

药品:人参6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熟地9g,当归6g,黄芪9g,肉桂3g,五味子6g,远志6g,陈皮6g,龙眼肉6g,山药6g,阿胶(烊化)6g。

功用:补气血,强心,止汗,健胃强壮。

参用药品:山茱萸、木香、酸枣仁、丹皮、泽泻、附子、升麻、柴胡。

【第三方】贫血,心悸,衰弱。

药品:柏子仁9g,枸杞子9g,麦冬6g,当归9g,菖蒲6g,茯神9g,元参9g,生地9g,甘草6g。

功用:强壮清凉,镇静解热。

例方1:半夏6g,竹茹6g,枳实6g,北秫米9g,丹参9g,白术6g,沙参9g,川贝母6g,茯苓9g,藿梗6g,甘草3g。

例方2:丹参9g,当归身9g,菟丝子9g,益智仁9g,山药9g,沙苑子9g,山茱萸9g,白芍9g,牡丹皮6g,生地9g,酸枣仁9g,泽泻9g。

【第四方】贫血,神经衰弱之头痛,眩晕,睡眠不安,心悸气短,食少面白,多汗,健忘,恐惧,易疲劳。

药品:地黄9g,当归9g,柏子仁9g,人参6g,酸枣仁9g,远志6g,茯苓9g,五味子6g,天冬6g,麦冬9g,牡丹皮6g,元参6g,桔梗6g。

功用:安神镇静,清凉解热。

例方1:何首乌9g,阿胶(烊化)6g,生地9g,龙齿12g,酸枣仁9g,远志6g,灯心1撮,丹参9g,磁石12g,牡蛎12g。

例方2:参身须各6g,白芍9g,龙齿12g,橘络6g,菊花9g,生石决明24g,茯神9g,黑芝麻9g,法半夏6g,丹参9g,夜交藤9g,龙眼肉6g。

【第五方】遗精,滑精,小便频数。

药品:沙苑子9g,白蒺藜9g,芡实9g,莲须9g,龙骨12g,牡蛎12g,莲子9g,天冬6g,熟地9g,人参6g,黄柏6g,砂仁3g,甘草6g。

功用:强壮收敛。

例方1:何首乌9g,茯神6g,穞豆衣9g,石斛6g,白芍9g,橘络6g,莲须6g,川贝母9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山药6g,牡丹皮6g。

例方2:生地9g,龟板9g,山药6g,牡丹皮6g,山茱萸9g,沙苑子9g,党参9g,茯神9g,黄柏6g,白术6g,菟丝子9g,旱莲草9g,紫河车6g。

例方3:人参3g,白术6g,茯苓9g,甘草3g,陈皮6g,麦冬6g,五味子3g,神曲6g,麦芽9g,黄柏6g。

例方4:桑螵蛸9g,生龙骨12g,肉苁蓉9g,五味子6g,芡实9g,茯神9g,酸枣仁9g,金樱子9g。

【第六方】身体衰弱,下肢无力,行走不便,潮热。

药品:龟板9g,熟地9g,知母6g,牛膝6g,白芍9g,锁阳9g,当归9g,陈皮6g,干姜3g,虎骨9g。

功用:强壮,镇痛,补血。

例方1:西洋参3g,茯苓9g,旋覆花(包煎)6g,火麻仁9g,法半夏6g,陈皮6g,苏子6g,竹茹6g,枳实6g,炙甘草3g,海蛤壳12g,桑叶6g,瓜蒌6g,薤白6g,生姜2片。

例方2:生地9g,川芎3g,小茴香6g,苍术6g,当归身9g,吴茱萸3g,元胡6g,白芍9g,炙甘草3g,香附6g。

例方3:当归9g,白芍9g,牛膝6g,元胡6g,枳壳6g,丝瓜络6g,川楝子6g,小茴香6g,沉香3g,白术6g,橘核6g。

例方4:当归身9g,丹参9g,香附6g,丝瓜络6g,玫瑰花3g,橘络3g,白芍9g,川芎6g,茺蔚子6g,杜仲9g,茯神9g,桑叶6g。

例方5:吴茱萸3g,黄连3g,冬瓜皮9g,橘络6g,白芥子4.5g,青皮6g,丝瓜络6g,姜半夏6g,厚朴6g,竹茹6g,大腹皮6g,枳壳6g。

例方6:银柴胡6g,白芍9g,炙甘草3g,枳实6g,川楝子6g,元胡6g,郁金9g,沉香3g,砂壳4.5g,茯苓9g,陈皮6g,麦芽9g。

例方7:白芍9g,川楝子6g,吴茱萸3g,黄连3g,茯神9g,法半夏6g,北秫米12g,旋覆花(包煎)6g,降香4.5g,瓦楞子12g,川贝6g,竹茹6g,乌药4.5g。

例方8:白术6g,茯苓9g,白芍6g,乌梅3g,川楝子6g,陈皮6g,使君子9g,鹤虱6g,雷丸9g,花椒3g。

(七)镇痛类

【第一方】颜面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偏头痛,耳痛。

药品:川芎4.5g,白蒺藜9g,僵蚕4.5g,菊花9g,苦丁茶6g,蔓荆子4.5g,桑叶6g,白芍6g,连翘9g。

功用:镇静,清热。

参用药品:辛夷、藁本、生地、细辛、龙胆草、牛膝、大黄、阿胶、何首乌、熟地、黑芝麻、天麻、升麻、黄芩、羌活、生石膏、薄荷。

【第二方】胸胁疼痛,如肋软骨炎、胸胁神经痛、肋膜炎等。

药品:白芍9g,柴胡4.5g,丹参6g,橘叶6g,桃仁6g,杏仁6g,旋覆花(包煎) 4.5g,降香4.5g,瓜蒌18g,薤白6g,生甘草3g。

功用:镇痛,健胃,通经。

胸腔积液:选用冬瓜子12g,冬葵子9g,赤小豆9g,茯苓9g,麻黄3g。

参用药品:当归、红花。

例方1:旋覆花(包煎)6g,白芍9g,焦槟榔6g,厚朴4.5g,香附4.5g,乌药6g,元胡6g,川楝子6g,白蔻4.5g,砂仁衣3g。

例方2(水丸):香附30g,乌药18g,元胡15g,川楝子15g,白芍4.5g,郁金15g,白芥子15g,莱菔子15g,苏子15g,制乳香7.5g,旋覆花4.5g,神曲60g。水泛为丸,每日服3次,每次6g。

【第三方】消化系统一切疾病及子宫、输卵管、卵巢、睾丸疾病引起的腹痛,疝痛。

药品:香附9g,乌药4.5g,元胡6g,川楝子6g,白芍9g,当归9g,丹参9g,川芎9g。

功用:镇痛,健胃。

小腹痛,疝痛:选用橘核6g,荔枝核6g,山楂核6g。

腰痛:选用杜仲9g,续断6g。

参用药品:红花、小茴香、吴茱萸、茜草、肉桂、苍术。

【第四方】关节及四肢疼痛。

药品:白芍9g,桂枝3g,桑枝24g,当归9g,金毛狗脊15g,松节9g,防己9g,地龙6g。

功用:镇痛,祛风湿,利关节。

久痛:选用附片3g,虎骨6g。

参用药品:桑寄生、豆卷、秦艽、川芎、姜黄、功劳叶、木瓜、海枫藤、天仙藤、海桐皮、路路通、羌活、独活。

例方1:桑枝12g,海枫藤9g,防己6g,赤芍9g,五加皮9g,丝瓜络6g,路路通6g,木瓜9g,当归尾6g,薏苡仁12g,忍冬藤15g,威灵仙9g,茯苓皮9g,制乳没各4.5g,松节9g。

例方2:白术6g,防己6g,秦艽6g,当归尾6g,党参9g,牛膝6g,威灵仙9g,黄柏6g,薏苡仁12g,豨莶草9g,木瓜9g,牡丹皮6g,忍冬藤12g,桑寄生12g。

例方3(脊柱痛、肩胛痛):牡丹皮6g,钩藤12g,姜黄6g,归尾6g,橘红6g,天竺黄6g,薏苡仁12g,桔梗6g,忍冬藤12g。

例方4(痛风):羚羊角(冲服)0.3g,生地9g,薏苡仁12g,防己6g,天竺黄6g,生石膏15g,川贝母6g,牡丹皮9g,芦根12g,桑枝9g。

例方5(痛风):当归尾9g,防己6g,赤茯苓9g,姜黄6g,薏苡仁12g,黄连4.5g,牡丹皮9g,豨莶草12g,丝瓜络6g,牛膝6g,生石膏18g,五加皮9g,忍冬藤15g。

例方6(痛风):当归9g,生地9g,白芍9g,防己6g,茯苓皮9g,玄参9g,牡丹皮9g,丹参9g,牛膝6g,白术6g,桑枝12g,木瓜9g,冬瓜仁9g,薏苡仁12g,忍冬藤15g,天仙藤9g。

例方7(产后痛风):桑枝15g,泽兰9g,丹参12g,茯神9g,杏仁6g,防己6g,炒荆芥6g,远志6g,浙贝母9g,夜交藤9g,白薇6g,秦艽6g,红花6g,冬瓜仁12g。

例方8(足麻而痿):生虎骨9g,秦艽9g,五加皮12g,当归9g,生地9g,牡丹皮9g,薏苡仁15g,茯苓皮12g,知母6g,续断6g,桑枝15g。

例方9:党参6g,白芍9g,陈皮6g,牡丹皮9g,杜仲12g,桑寄生9g,何首乌9g,丝瓜络9g,虎骨9g,木瓜9g,当归9g,金毛狗脊9g。

【第五方】疝痛。

药品:元胡9g,肉桂6g,橘核9g,昆布6g,海藻6g,川楝子9g,枳壳6g,桃仁6g,厚朴6g。

功用:镇痛。

寒凝:选用吴茱萸3g,附片3g,小茴香6g,蜀椒3g。

水肿:选用泽泻9g,猪苓9g,防己6g,萆薢9g。

气滞:选用青皮6g,香附9g,乌药6g,木香6g。

血瘀:选用川牛膝9g,牡丹皮9g,当归尾9g,赤芍9g。

外邪触发:选用制乳香4.5g,制没药4.5g,橘叶6g,山楂6g。

例方1:当归尾6g,川楝子9g,小茴香6g,元胡9g,橘核9g,青皮6g,丝瓜络6g,枳壳6g,白芍9g,桂枝4.5g,荔枝核9g,路路通6g。

例方2:乌药9g,香附6g,当归9g,白芍9g,山楂6g,橘皮6g,赤茯苓9g,泽泻9g,猪苓9g,木香6g,甘草4.5g,白术6g。

例方3:橘核9g,海藻6g,昆布6g,川楝子9g,桃仁6g,厚朴6g,木通3g,枳实6g,桂心3g,木香6g,附片3g。

例方4:橘核9g,荔枝核9g,桂枝4.5g,赤白芍各9g,川楝子9g,炒黄连4.5g,桃杏仁各6g,制乳没各4.5g,柴胡6g,元胡9g,小茴香6g,当归9g,川芎4.5g,生熟地各9g,砂仁3g,山楂核9g,炙甘草4.5g。

例方5:萆薢9g,吴茱萸3g,乌药9g,炒栀子6g,木香6g,薏苡仁12g,猪苓9g,泽泻9g,小茴香9g,橘核9g,荔枝核9g。

【第六方】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身痛。

药品:天麻6g,牛膝6g,杜仲9g,当归9g,生地9g,羌活6g,独活6g,玄参9g,附子3g。

功用:镇痛,镇痉。

例方1(肝经头痛):生石决明18g,白芍9g,穞豆衣9g,天麻6g,茯神9g,瓜蒌皮9g,枳实6g,竹茹6g,陈皮6g,菊花6g,白蒺藜9g,钩藤(后下)9g,沙蒺藜9g。

例方2(痰湿郁络头痛):天麻6g,陈皮9g,胆南星6g,茯苓9g,半夏6g,瓜蒌9g,枳壳9g,苏子4.5g,莱菔子6g。

【第七方】经行不畅,妊娠及产后腹痛。

药品:制乳香4.5g,制没药4.5g,元胡9g,白芍9g,当归9g,香附6g,藁本6g,肉桂3g,白芷6g,牡丹皮9g,白薇6g,白术9g,赤石脂9g,甘草6g。

功用:镇痛,健胃,虚性发热。

例方:茯苓9g,人参3g,艾叶3g,川芎6g,鳖甲9g,沉香4.5g,肉桂3g,五味子4.5g,益母草9g,生地9g,紫河车9g。

(八)镇痉类

破伤风、脑膜炎、癫痫等发生之痉挛,搐搦,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药品:紫石英15g,紫贝齿24g,桑枝18g,钩藤(后下)9g,灵磁石15g,石菖蒲4.5g,天麻4.5g,胆南星4.5g,白芍9g,僵蚕9g。

功效:镇静,镇痉,镇痛。

失眠:选用北秫米15g,半夏6g。

头痛:选用川芎9g,白蒺藜9g。

参用药品:蝉蜕、桑叶、菊花、地龙、旋覆花、代赭石。

(九)止血类

【第一方】衄血,吐血,咯血,尿血。

药品:生地15g,白茅根15g,大小蓟各9g,阿胶珠9g,赤芍9g,牡丹皮9g。

功用:促使凝血。

衄血:选用川军炭4.5g,炒栀子6g,连翘9g,牛膝6g。

吐血:选用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2g,藕节炭15g。

尿血:选用血余炭,9g,琥珀末(冲服)3g。

尿浑浊者:选用银花炭9g,黄柏9g,滑石12g,蒲黄炭6g,海金沙9g。

参用药品:龙骨、牡蛎、侧柏叶、茜草、鹿角胶、龟板胶。

【第二方】肠出血,痔核出血。

药品:生地炭9g,茅根炭9g,地榆炭9g,银花炭9g,血余炭6g,陈皮炭6g,侧柏炭9g,柿饼炭9g。

功用:消炎,收敛,凝血。

赤痢者:选用白芍9g,黄芩6g,炒黄连4.5g。

例方1(便硬,下血,痔坠):西洋参3g,橘皮6g,阿胶(烊化)6g,生地9g,川贝母9g,麦冬6g,椿根白皮6g,炙甘草3g,杏仁6g,白芍9g,地榆炭9g,莲房炭6g。

例方2:黄连4.5g,槐角6g,槐花6g,枳实6g,防风6g,香附6g,粉甘草4.5g,木香6g,陈仓米9g。

例方3:生地9g,山药6g,山茱萸6g,黄连4.5g,茯苓9g,牡丹皮6g,知母6g,玄参9g,槐角9g,当归9g,黄芩6g,黄柏6g,泽泻9g,皂角6g,天花粉9g。

【第三方】崩漏,月经不调,月经前期。

药品:龙骨15g,牡蛎15g,艾叶4.5g,山茱萸12g,生地炭9g,桑螵蛸9g,阿胶珠9g,鹿角胶9g,莲房炭9g,五倍子9g。

功用:凝血,收敛。

腰酸痛:选用杜仲9g,续断6g。

贫血:加西洋参3g,龟板胶9g,熟地9g。

参用药品:香附、海螵蛸、黄鱼鳔、黄芩炭、升麻炭、芥穗炭、牡丹皮炭、赤芍、龟板、黄柏、白芍。

例方1:当归身6g,白芍4.5g,地黄炭12g,阿胶珠6g,艾炭4.5g,牡蛎12g,制鳖甲9g,牡丹皮炭4.5g,贯众炭9g,血余炭6g,鲜藕30g。

例方2:党参9g,炙黄芪9g,当归身6g,白芍4.5g,阿胶珠6g,炒杜仲6g,续断6g,酸枣仁9g,白术6g,龙眼肉6g,藕节炭6g。

例方3:党参9g,炮姜炭3g,龙骨12g,棕榈炭9g,莲房炭6g,侧柏炭6g,阿胶珠6g,白芍6g,血余炭6g,杜仲9g,茯神9g,陈皮6g,香附6g。

例方4:当归身18g,升麻炭3g,芥穗炭4.5g,白芍9g,柴胡4.5g,熟地9g,砂仁3g,何首乌12g,沙蒺藜15g,杜仲9g,续断9g,远志6g,党参9g,酸枣仁9g,山茱萸12g,阿胶9g,龟板9g,柏子仁9g。

例方5(血小板减少紫斑症):人参6g,生黄芪12g,当归身6g,茯神9g,酸枣仁6g,龙眼肉6g,远志4.5g,白术6g,生地12g,阿胶9g,牡丹皮6g,木香3g。

例方6:龙骨9g,牡蛎9g,紫贝齿30g,生地18g,白芍9g,白薇9g,黄柏炭3g,槐花炭18g,女贞子18g,阿胶9g。

例方7:阿胶珠9g,艾叶炭3g,生地15g,当归身6g,白芍9g,棕榈炭9g,海螵蛸6g,枸杞子9g,杜仲12g,丹参9g,牡丹皮6g,牡蛎12g。

(十)驱虫类

肠内寄生虫(蛔虫、蛲虫、绦虫)。

药品:使君子9g,川楝子4.5g,乌梅4.5g,木香4.5g,黄连4.5g,乌药4.5g,焦槟榔4.5g。

功用:驱虫,止痛,健胃。

腹痛:选用白芍9g,当归9g。

食欲不振:选用鸡内金9g,麦芽9g,谷芽9g,陈皮6g。

呕吐:选用半夏6g,茯苓9g。

贫血:选用生地9g,阿胶6g,何首乌9g。

参用药品:雷丸、鹤虱、百部。

(十一)泄下类

【第一方】一时性便秘,肠管狭窄及粪球阻塞之大便闭结。

药品:大黄9g,元明粉9g,枳实6g,瓜萎24g。

功用:促进肠蠕动。症候较轻或身体欠强壮者以风化硝易元明粉。

胸闷:选用薤白6g,厚朴6g,桔梗6g。

食欲不振:选用陈皮6g,焦三仙各6g。

发热谵语:选用鲜芦根15g,鲜茅根15g,竹叶6g,薄荷6g,菖蒲6g。

参用药品:莱菔子、槟榔、番泻叶。

禁用:①有肠出血倾向。②腹腔炎症剧甚者。③妇女经期或妊娠期。④高龄、贫血、衰弱者慎用。

【第二方】慢性便秘。

药品:皂角9g,火麻仁9g,枳实4.5g,钩藤18g,桔梗4.5g,郁李仁9g,桃仁6g,当归9g,肉苁蓉9g。

功用:润肠通便。

腹胀:选用大腹皮9g,苏梗6g,厚朴6g,陈皮6g。

呕逆:选用半夏6g,砂仁壳3g,豆蔻壳3g。

参用药品:川军、风化硝、莱菔子、苏子、槟榔。

例方1(肝旺,便秘,纳少,腹胀):阿胶9g,牛膝6g,柏子仁9g,酸枣仁9g,龟板9g,肉苁蓉9g,茯神6g,石斛6g,当归9g,黑芝麻9g,白糯米6g。

例方2(腹胀,呃逆,呕吐):旋覆花(包煎)4.5g,青皮6g,干姜3g,代赭石12g,黄连4.5g,吴茱萸1.5g,竹茹6g,陈皮6g,枳实6g,川栋子6g,酸枣仁9g,厚朴6g,郁金6g。

例方3(大便坚硬、球形,嗳气,食欲不振):桃仁6g,冬瓜仁9g,皂角6g,郁李仁9g,大黄3g,降香3g,郁金6g,枳实3g,生地9g。

例方4(腹胀、小便不利、大便3~4天一次、干结):当归9g,肉苁蓉9g,郁李仁9g,生地9g。

例方5:火麻仁9g,白芍9g,枳实6g,大黄3g,厚朴6g,杏仁6g。

例方6:火麻仁9g,郁李仁9g,柏子仁9g,松子仁9g,桃仁6g。

(十二)止泻类

【第一方】急性肠炎、痢疾所致腹鸣,泄泻。

药品:车前子(包煎)9g,血余炭9g,黄连3g,五谷虫9g,姜厚朴4.5g,泽泻9g,赤芍9g,茯苓9g,炒银花12g。

功用:消炎,利尿,吸着。

呕吐选用:半夏6g,藿香6g。

食欲不振:选用山楂10g,神曲6g,枳实6g。

里急后重:选用槟榔9g,枳实6g。

腹痛:选用木香6g,元胡9g。

便中混血:选用生地炭9g,地榆9g,白头翁9g,秦皮6g。

久痢不止:选用附片3g,炮姜3g。

【第二方】慢性肠炎,肠结核,久泻。

药品:黄连9g,白术4.5g,诃子肉9g,肉豆蔻4.5g,莲肉9g,米壳9g,茯苓9g,炒薏苡仁12g,五味子3g,五倍子9g。

功用:收敛,减缓肠蠕动,利尿。

体弱选用:人参3g,补骨脂9g,升麻6g,赤石脂9g,干姜3g,附片3g,肉桂3g,血余炭6g,陈皮炭6g,陈仓米9g,山药6g,车前子(包煎)15g。

例方1:人参3g,菟丝子9g,杜仲9g,小茴香6g,补骨脂9g,莲肉9g,黄芪9g,茯苓9g。

例方2:党参9g,山药9g,白芍9g,煅牡蛎12g,生甘草4.5g,杜仲9g,大枣5枚,白术6g,附片3g。

例方3:熟地9g,山茱萸6g,莲肉6g,炙草4.5g,炮姜3g,白术6g,五味子6g,肉豆蔻6g,补骨脂9g。

例方4:人参3g,白术6g,茯苓9g,山药6g,莲肉9g,白扁豆9g,桔梗6g,砂仁3g,炒薏苡仁12g,桔梗6g,泽泻9g,陈皮6g,石榴皮炭9g。

(十三)镇吐类

胃炎,神经性呕吐等。

药品:旋覆花(包煎)4.5g,代赭石9g,清半夏9g,干姜1.5g,黄连1.5g,吴茱萸1.5g,怀牛膝9g,白扁豆18g,厚朴4.5g,砂壳4.5g。

功用:镇吐,健胃。

妊娠恶阻:去牛膝、代赭石,选用白术9g,黄芩6g,白芍9g,竹茹6g。

参用药品:陈皮、檀香、白豆蔻、竹茹、高良姜。

例方:黄连4.5g,瓜蒌9g,陈皮6g,竹茹6g,干姜3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2g,清半夏9g,枳实6g,茯苓9g,枇杷叶9g,甘蔗汁10滴。

(十四)止汗类

神经衰弱、肺结核等发生的自汗盗汗。

药品:龙骨15g,牡蛎15g,浮小麦24g,生黄芪9g。

功效:收缩汗腺。

肺结核咳嗽:参考镇咳类。

贫血、神经衰弱:参考强心类。

参用药品:白术、五味子、五倍子、白芍、阿胶、麻黄根。

(十五)催经类

因精神因素、营养障碍贫血以致经常衍期行经。

药品:旋覆花(包煎)4.5g,降香4.5g,牡丹皮6g,香附9g,桃仁6g,当归6g,阿胶9g,菟丝子9g,赤芍6g。

功用:催经,补血,止痛。

贫血:选用熟地9g,龟板9g,鳖甲9g。

腹中有硬块者:选用瓦楞子12g,海浮石9g,三棱6g,莪术6g,穿山甲6g。

发热:参用解热剂。

参用药品:玫瑰花、月季花、泽兰、元胡、川芎、牛膝、鸡血藤、大黄、红花、莪术。

(十六)降压类

【第一方】动脉硬化、高血压之头痛,眩晕,耳鸣,面红,精神亢奋不眠及中风后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歪眼斜。

药品:紫石英15g,灵磁石15g,怀牛膝12g,桑枝15g,桑叶6g,白蒺藜9g,僵蚕4.5g,节菖蒲4.5g,地龙9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2g。

功用:降血压,镇静,镇痛。

头痛:选用茺蔚子6g,菊花9g,天麻6g,川芎4.5g。

便秘:选用大黄4.5g,火麻仁9g,桃仁9g,杏仁9g。

四肢痛:选用防己6g,白芍9g,桂枝4.5g,天仙藤9g,海风藤9g。

四肢麻木:选用全蝎4.5g,豨莶草9g。

参用药品:蒲黄、龙胆草、白薇、阿胶、蝉蜕、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

例方1:紫石英15g,旋覆花(包煎)6g,磁朱丸1丸,紫贝齿24g,代赭石12g,半夏曲9g,晚蚕沙9g,皂角9g,冬青子9g,远志9g,茯神9g,夏枯草9g,白薇6g,白蒺藜9g,僵蚕4.5g,枳实4.5g,丹参12g,天麻4.5g,菊花6g。

例方2(手指麻木不仁):当归身9g,党参9g,枸杞9g,桑寄生9g,麦冬9g,桑椹9g,阿胶(烊化)6g,牡丹皮9g,白芍9g,女贞子9g,半夏6g。

例方3(眩晕,肢体麻木,高血压):茯神9g,白芍9g,桑枝12g,桑寄生12g,怀牛膝6g,山药12g,木瓜6g,丝瓜络6g,冬瓜仁12g,薏苡仁9g,石斛9g,竹茹6g,橘红6g,橘络6g,旋覆花(包煎)6g,半夏6g,生石决明15g,石菖蒲6g,郁金4.5g,砂仁3g,玫瑰花4.5g。

【第二方】中风,手足运行不利,口眼歪斜。

清半夏6g,枳实6g,橘红6g,郁金9g,菖蒲6g,赤白芍各9g,远志9g,僵蚕6g,白蒺藜9g,胆南星6g。

功用:通经活络,恢复肢体功能。

例1:半夏6g,天竺黄9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2g,节菖蒲9g,胆南星6g,天麻9g,茯神9g,竹茹3g,钩藤9g。

例2:参须9g,半夏9g,远志6g,郁金9g,石菖蒲6g,天麻6g,天竺黄6g,胆南星6g,橘红6g,僵蚕6g。

例3:天麻6g,钩藤9g,白术9g,白附子6g,当归9g,半夏6g,菊花9g,全蝎4.5g,胆南星9g,陈皮6g,竹茹6g。

【第三方】高血压,耳鸣,眩晕,神志不宁,便秘。

药品:当归9g,龙胆草6g,芦荟6g,黄连4.5g,黄芩6g,黄柏6g,炒栀子6g,青黛3g,木香6g。

功用:降血压,清热。

例方1:生石决明24g,白芍9g,穞豆衣9g,半夏6g,天麻3g,茯神9g,枳实3g,竹茹6g,陈皮6g,白蒺藜6g,菊花6g,钩藤(后下)9g。

例方2:何首乌9g,生石决明24g,当归身9g,瓜蒌皮6g,羚羊角粉(冲服)0.3g,白蒺藜9g,穞豆衣9g,茯神9g,橘红6g,石菖蒲6g,菊花6g。

例方3:羚羊角粉(冲服)0.3g,麦冬6g,茯神9g,酸枣仁9g,远志6g,龟板9g,菊花6g,生地9g。

例方4:熟地9g,远志6g,茯神9g,酸枣仁9g,龟板9g,龙眼6g,麦冬9g,五味子6g。

例方5:菊花6g,防风6g,枸杞9g,茯神9g,半夏6g,天麻6g,白芍9g,桂枝3g,磁石12g,陈皮6g,白蒺藜9g,郁金6g,桑叶6g。

(十七)目疾类

【第一方】结膜充血,视力障碍,羞明,流泪,眼疼痛。

药品:鲜生地15g,鲜茅根15g,生石决明18g,草决明9g,密蒙花9g,赤芍6g,谷精草9g,茺蔚子9g,车前子(包煎)9g,桑叶9g,蝉蜕4.5g,菊花9g。

功用:清热,止痛,消炎。

头痛:选用薄荷6g,川芎6g,蔓荆子9g。

便秘:选用大黄4.5g。

参用药品:夜明砂、枸杞、龙胆草、木贼、牛膝、连翘、黄芩、白蒺藜、僵蚕、女贞子、何首乌、青葙子。

例方1:薄荷6g,蝉蜕3g,当归尾3g,连翘6g,谷精草9g,菊花9g,桃仁6g,红花3g,牡丹皮6g,夜明砂9g,薏苡仁9g,陈皮4.5g,枳实4.5g。

例方2:薄荷6g,苏叶3g,半夏9g,陈皮4.5g,茯苓9g,苏子3g,菊花9g,谷精草9g,夜明砂9g,桃仁9g,薏苡仁9g。

【第二方】视力障碍,头痛,头胀,云翳。

药品:石斛6g,天冬6g,菟丝子9g,人参3g,茯苓9g,菊花6g,山药6g,麦冬6g,熟地6g,肉苁蓉6g,青葙子6g,生地6g,羚羊角粉(冲服)0.3g,草决明9g,五味子6g,桃仁6g,白蒺藜9g,川芎3g,黄连3g,防风3g,枳实4.5g,牛膝6g。

功用:强壮,消炎,镇痛。

(十八)皮肤病类

痤疮,湿疹。

药品:鲜茅根15g,鲜生地15g,荆芥穗4.5g,桑叶9g,蝉蜕4.5g,茯苓9g,赤芍9g,桃仁12g,杏仁,12g,连翘9g。

功用:清热,消炎,止痒。

皮肤痒痛:选用防风6g,白蒺藜9g。

参用药品:牡丹皮、忍冬藤、赤小豆、当归、马齿苋、生石膏、地肤子。

例方:萆薢9g,金银花9g,土贝母12g,甘草梢4.5g,白鲜皮9g,连翘9g,防己6g,莲子心4.5g,蒲公英12g,滑石15g,茯苓皮9g,薏苡仁12g,赤小豆9g。

(十九)外科病类

乳疮及一切肿毒。

药品:山慈菇9g,银花6g,蒲公英9g,桔梗6g,制乳没各4.5g,当归9g,三七4.5g,穿山甲9g,皂角6g。

功用:解毒,镇痛,排脓,止血。

瘿瘤:选用海藻6g,昆布6g,牡蛎12g。

已溃者:选用生黄芪9g,鹿角9g。

疼痛:选用白芍9g,血竭3g,甘草4.5g。

参用药品:白芷、浙贝母、赤小豆、阿胶、马齿苋、生地、玄参。

例方:青陈皮各6g,元胡9g,木香4.5g,川芎9g,当归9g,茯苓9g,乌药9g,白芍9g,浙贝母9g,甘草9g。

(二十)瘿瘤类

药品:海藻6g,昆布12g,僵蚕9g,白术9g,白芥子9g,牡蛎12g,陈皮6g。

功用:消瘿。

例方1(乳核):瓜蒌9g,连翘6g,川象贝母各6g,橘核3g,香附9g,川楝子6g,元胡6g,牡丹皮6g,赤芍6g,蒲公英12g,忍冬藤12g,丝瓜络9g。

例方2(腮腺炎):夏枯草9g,莲子心6g,龙胆草3g,制乳没各4.5g,马勃9g,金果榄9g,瓜蒌6g,枳实6g,厚朴3g。

例方3(情志不遂,闭经,瘰疬):柴胡3g,茯苓9g,当归6g,白芍9g,牡丹皮4.5g,炒栀子4.5g,生牡蛎9g,薄荷1.5g,半夏6g,昆布6g,海藻6g,白芥子6g。

例方4(瘰疬红肿):夏枯草9g,山慈菇6g,牡蛎6g,海藻6g,昆布6g,桔梗6g,玄参9g,天花粉9g,白芥子6g。

例方5(瘰疬,闭经):生鳖甲9g,青蒿9g,银柴胡3g,白芍9g,当归9g,牡丹皮6g,菊花9g,川芎,4.5g,海藻6g,夏枯草9g。

例方6(乳核):瓜蒌9g,王不留行9g,香附9g,制乳没各4.5g,薄荷(后下)9g,连翘6g,菊花15g。

(二十一)糖尿病

糖尿病之喜饥、喜渴、多尿。

药品:花粉12g,石斛12g,生地9g,沙参9g,天冬9g,芡实12g,猪胰子1条,鸭胰子1条。

功用:清热,止渴。

四肢酸痛:选用桑寄生、白芍、桔梗、金毛狗脊。

腰痛:选用杜仲、续断。

身体虚弱:参用健壮类。

高热神昏者:参用解热类。

继发眼病:参用眼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