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心力衰竭

李应东医案

温阳利水、活血通络治疗心力衰竭

郭某,男,42岁。

初诊:2010年3月6日。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心悸,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头昏,恶心呕吐,到某医院就诊。体格检查示:BP 90/60mmHg,P112 次/分,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双侧扩大,心音遥远,心率12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左房室瓣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杂音,肝剑突下3cm,查心脏彩超:全心扩大,以左室为主,EF(射血分数)36%,FS(短轴缩短率)13%,右侧胸腔积液,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给予西药的心衰标准治疗,后每遇劳累或感冒加重。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夜间不能平卧,发绀畏寒,肢冷,腰酸,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多次至西医院住院治疗,病情仍反复加重。近1个月来,因感冒后胸闷憋气加重,出现心慌,畏寒,肢冷,乏力,神疲,懒言,双下肢及眼睑浮肿,恶心,腹胀,尿少,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结代。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肾阳虚。治宜温阳利水,活血通络。处方:炙黄芪40g,党参10g,太子参10g,制附片6g(先下),干姜10g,桂枝10g,葶苈子20g,刺五加12g,玉竹20g,车前子30g(包),茯苓20g,白术20g,桃仁10g,丹参15g,红花10g,泽泻15g,麦冬12g,五味子15g,炙甘草20g,砂仁6g(后下)。1天1剂,5剂。

二诊:服药后,患者胸闷憋气,心慌等有所好转,夜间可侧卧,双下肢浮肿减轻,仍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秘结,小便少,食纳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结代。考虑患者久病阳虚及阴,气阴两虚,水饮凌心,各脏功能均低下,应振奋心肾之阳而鼓舞余脏之阳,给予生脉饮合真武汤利尿、活血通络,上方去刺五加砂仁,炙黄芪增量为60g,制附片增量为12g(先下),加生地黄15g,熟地黄12g,川芎12g,猪苓15g,香附12g,苍术12g,7剂。

三诊:患者胸闷憋气,心慌明显好转,但仍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少,四肢不温,小便可,大便稀,口微渴,喜热饮,舌质淡,苔少,脉结代,继续给予温补心肾、活血通络,上方去葶苈子、猪苓、车前子、桃仁、泽泻、香附、苍术。制附片量增至15g(先下),加枳实15g,薏苡仁30g,黄连6g,服用10剂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考虑患者是慢性心脏病,所以建议长期服用生脉饮和金匮肾气丸,并注意勿劳累,调饮食,勿感冒,定期复诊。

【按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病死率高。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血脉瘀滞贯穿始终,痰饮水停是最终产物。李教授分析总结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总结出调节阴阳是关键,化气行水是主要手段,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3个主要治则,据此灵活选择经典方药,方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本例扩张型心肌病为难治性疾病,治疗方面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养血通络为主,同时配合滋阴药物。并注意勿感冒、勿劳累、调饮食。本病例中,温补心肾为主,配合滋阴活血化瘀药物。

方中附子温补肾阳;炙黄芪、党参补元气,安神益心;桂枝、干姜通阳行脉;桃仁、红花活血逐瘀;茯苓、白术渗湿利水,健脾宁心;麦冬、五味子、玉竹养阴益气;车前子、泽泻利水消肿。诸药相伍,共奏温补心肾、逐瘀通脉、化气利水之效。阳气旺则心神自宁,痰瘀散则血脉自通,水湿利则痰浊自消,心脉受益,自能安然无恙。

整理:卢玉俊;审阅:李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