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建华医案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白某,女,74岁。

初诊:2015年2月27日。主诉:反复心悸、胸闷、胸痛五年余。患者五年余前因家庭矛盾出现心悸、胸闷,左心前区隐痛阵阵,发病后到当地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当时查心肌酶、心肌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查心电图:心肌缺血(前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给予输液治疗,配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地尔硫img、单硝酸异山梨酯、果糖二磷酸钠胶囊治疗,经治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期间仍有心悸发作,症状时轻时重。刻下症见心悸,胸闷,左心前区隐痛阵阵,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可诱发或加重,头晕、耳鸣,心烦少寐,纳差,大便干燥,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而弦。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气滞心胸,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拟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9g,香附9g,陈皮9g,枳壳12g,川芎15g,赤芍10g,旋覆花10g(包),郁金10g,丹参10g,炒枣仁15g,合欢皮15g,生石决明15g(先煎),夏枯草10g,全瓜蒌30g,薤白7g,麦冬15g。五剂,水煎温服,日1剂,300mL,分三次服。

二诊(2015年3月4日):服上药后心悸、胸闷、胸痛明显减轻,头晕、耳鸣及心烦少寐的症状基本缓解,大便畅通。仍以前方去生石决明,夏枯草,加入金铃子10g,三七粉6g。5剂,水煎温服,日一剂,300mL,分三次服。

三诊(2015年3月9日):服上药后胸闷诸症明显减轻,心悸、胸痛的症状消失,头晕、耳鸣及心烦少寐缓解,二便调。仍以前方为基础,加用桔梗12g,5剂,水煎温服,日一剂,300mL,分三次服。

四诊(2015年3月14日):服上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再守原方,改服散剂。

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按语】

该患者发病前有情志不遂的诱因,继而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其发病特点符合胸痹之气滞心胸证的特征。任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痹阻,心脉不和,兼有肝火。不论其是在发作期还是在缓解期,本虚与标实这两因素始终存在于这整个矛盾统一体中,因实可致虚,因虚亦可致实,两者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并因此而反映出疾病不同的阶段特征。心为君主之官,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阴血的不断濡养,而无论是由“情志不遂”所致的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所以气滞、血瘀或痰阻是本证发生的病理基础。治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川芎、丹参以理气活血止痛;其中旋覆花、郁金为宽胸理气之要药,二药合用,则旋覆花降气,郁金行气,旋覆花消痰,郁金祛瘀,使气血得行,痰瘀得消;生石决明、夏枯草、赤芍以清热平肝潜阳;炒枣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全瓜蒌、薤白以宽胸理气、通阳,全瓜蒌亦有清热润肠通便之用;麦冬以滋阴,并取“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桔梗以载药上行。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胸痹因怒而致,痰气凝结”,即是本例所述的证候,因气滞于胸,故其人胸闷;气郁化火,故见心烦少寐;火劫肠津,故大便干燥;疼痛为隐痛,且其部位固定,此乃血瘀之象;头晕、耳鸣为肝阳上亢之征象也;而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弦说明其内有邪热、气滞、血瘀为患。

任老认为,临证中应本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在发作期应以治标为主,缓解期以补虚为主,对于虚实夹杂者,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任老根据临床经验,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胃炎、内分泌失调等病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者,疗效甚佳。

冠心病心绞痛在缓解期可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节、内伤劳倦等因素而诱发,使病情反复,前期疗效难以得到控制。因此,任老认为当病人的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后,要防重于治,消弭难于无形,要避风寒、适寒温、畅情志、调饮食,生活作息有规律,进行适量适度的运动。虽然患者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但其发病的因素尚未完全去除,故予其服用散剂,以巩固疗效,进一步祛除病因,防止其复发。

整理:高军太;审阅:赵文鼎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拜某,男,68岁。

初诊:2015年2月27日。主诉:反复心悸、胸闷、胸痛八年余。患者八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左心前区隐痛阵阵,发病后到当地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当时查心肌酶、心肌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查心电图:心肌缺血(前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给予输液治疗,配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地尔硫img、单硝酸异山梨酯、果糖二磷酸钠胶囊治疗,经治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次年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到西京医院行“介入治疗”。期间仍有心悸发作,症状时轻时重。刻下症见:心悸而痛,左心前区隐痛阵阵,胸闷气短,动则更甚,面色img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双下肢肿胀,头晕,耳鸣,心烦少寐,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肾阳虚,治宜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拟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处方:党参15g,附子9g(先煎),肉桂9g,干姜6g,熟地12g,山茱萸10g,淫羊藿10g,补骨脂10g,山药10g,枸杞10g,炙甘草6g,当归10g。五剂,开水煎温服,日1剂,300mL,分三次服。

二诊(2015年3月4日):服上药后心悸、胸闷、胸痛明显减轻,头晕、耳鸣及心烦少寐的症状基本缓解,大便畅通。仍以前方加入金铃子10g,三七粉6g。5剂,水煎温服,日一剂,300mL,分三次服。

三诊(2015年3月9日):服上药后胸闷诸症明显减轻,心悸、胸痛的症状消失,头晕、耳鸣及心烦少寐缓解,二便调。仍以前方为基础,加用桔梗12g,5剂,水煎温服,日一剂,300mL,分三次服。

四诊(2015年3月14日):服上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再守原方,改服散剂。

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按语】

该患者久病体虚,耗气伤阳,继而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其发病特点符合胸痹之心肾阳虚证的特征。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闭阻,血行瘀滞。基于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患者日久体虚,耗气伤阳,君火失用,肾阳虚衰,致心脉痹阻,胸阳失旷而发胸痹。治当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方选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方中附子、肉桂、干姜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附子无姜而不热”,二药伍用,附子得姜温阳作用更甚;熟地、山茱萸、枸杞、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再以党参益元气、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为佐药。诸药和用,以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为主而阴阳兼顾,心肾并补,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原。

正如《类证治裁·胸痹》所说:“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舒展。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

笔者认为,临证中应本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在发作期应以治标为主,缓解期以补虚为主,对于虚实夹杂者,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任老根据临床经验,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精少不育等,疗效甚佳。

冠心病心绞痛在缓解期可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节、内伤劳倦等因素而诱发,使病情反复,前期疗效难以得到控制。因此,任老认为当病人的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后,要防重于治,消弭难于无形,要避风寒、适寒温、畅情志、调饮食,生活作息有规律,进行适量适度的运动。虽然患者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但其发病的因素尚未完全祛除,故予其服用散剂,以巩固疗效,进一步祛除病因,防止其复发。

整理:雍玉琴;审阅:赵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