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友生医案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呼吸系统病案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案

例82

文某,男,13岁。1975年4月2日初诊。

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3岁时麻疹病后声嗄,继而干咳无痰,甚至喘息,喉间有梗塞感,容易感冒,感即咳喘剧作而面色青白,纳差,大便隔日1行,夜尿2~3次。投以桔梗汤合异功散加味:桔梗15g,甘草15g,杏仁10g,枳壳10g,紫菀15g,款冬花15g,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5g,陈皮10g。5剂。

8月15日二诊:服上方见效,因自加服至30剂,喘平,咳大减,喉间梗塞感渐除,声嗄好转。守上方加黄芪15g、防风10g,合玉屏风散以增强其益气防感之力。

1978年10月6日三诊:先后服上方50剂,病愈已2~3年。最近又因感冒而旧病微作,仍守上方治愈。

本例证属外邪留滞,肺气不宣,久而肺脾气虚,易招外感所致。法当开宣肺气以祛邪,补土生金以扶正。故用桔梗汤合异功散、玉屏风散加味,并坚持久服,始获痊愈。

例83

万某,男,43岁。1990年6月15日上午初诊。

久患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色黄或白,胸逼气喘,口干喜热饮,饥而不欲食,大便3~4日1行,色黑或青黄,或成条状,或如羊屎状,尿频而不畅(点滴而出),舌淡苔白润滑,脉细弱。投以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异功散、玉屏风散加味: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白芥子5g,苏子10g,莱菔子15g,党参30g,白术15g,云苓30g,陈皮30g,黄芪30g,防风15g,生姜5片,细辛3g,五味子10g,桂枝10g,瓜蒌皮15g,薤白15g。3剂。

6月22日下午二诊:服上方见效,因自加服3剂,现咳喘大减,胸逼已松,大便日行1次。守上方再进5剂。

6月26日上午三诊:病去十之七八。仍守上方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证属痰饮阻滞上焦,肺气宣降不利,久而导致中焦脾虚失运,并兼下焦肾气不固所致。法当以开宣肺气、健补脾气为主,收纳肾气为佐。故用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瓜蒌皮、薤白、细辛、桂枝、生姜以宣肺气而蠲痰饮;异功散合玉屏风散以补脾气而杜痰源、固藩篱为主;并佐以五味子收纳肾气,获得良效。

例84

张某,男,34岁。1971年12月13日初诊。

患慢性支气管炎已三四年,极易感冒,一吸冷风即咳嗽剧作,因而口罩常不离口。近时咳嗽复作,喉痒甚,日夜剧咳不已,咯痰牵涎,色白而稀,胸闷不舒,头昏目胀;又因患有胃黏膜脱垂,经常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神疲肢倦;舌红苔薄白,脉细弱。前此屡投以治肺为主的方药无效,乃改投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广木香10g,砂仁10g,党参15g,白术10g,半夏10g,云苓15g,甘草5g,山楂10g,六曲10g,谷麦芽各30g,蛇胆陈皮末2支(冲服)。5剂。

12月19日二诊:咳减十之七八,脘腹胀痛渐除,时感腹饥思食,脉力转旺。守上方再进5剂。

12月27日三诊:咳减十之八九,脘腹胀痛全除,食增神旺,病已向愈。守上方去蛇胆陈皮末,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胃黏膜脱垂,肺和胃的症状都比较显著,前此屡投治肺为主的方药无效,乃改投治胃为主的香砂六君子汤奏功。由此亦可见补土生金法妙用之一斑。

例85

时某,男,60岁。1986年4月17日初诊。

患“老慢支”合并肺气肿。平素容易感冒,感即咳喘增剧,痰多色白而稀,纳差,苔白脉弱。投以射干麻黄汤合玉屏风散:射干、麻黄、半夏、紫菀、款冬花各10g,细辛3g,五味子5g,生姜3片,红枣5枚,黄芪30g,防风、白术各15g。5剂。

6月23日二诊:咳喘大减。守上方加重黄芪为60g,再进10剂。

10月14日三诊:自服上方后,病情缓解,未再感冒,乃返家探亲,并疗养于北戴河,直至9月底回南昌,在外亦未再感冒。要求善后处理,因给予玉屏风散(黄芪300g,防风150g,白术150g,共研细末,每服5g,温开水送吞,每日2次,早晚各1次),嘱坚持长服以巩固疗效。

本例证属痰饮伏肺,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所致。法当温化痰饮,益气固表。故用《金匮要略》治冷哮的射干麻黄汤以温化痰饮,并合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获得良效。又从服大剂玉屏风散作汤剂后半年未再感冒来看,可见有人认为用此方防治感冒,应遵古法作散剂缓图之,若作汤剂则欲速不达的见解,并不尽然。

例86

王某,男,68岁。1990年11月13日初诊。

患“老慢支”合并肺气肿十多年,冬作夏止。去年夏天亦作,终年感冒不休,感即喘甚,咳嗽痰多色白,怕冷,食欲不振,不渴,四肢乏力,举步维艰,舌苔白腻,脉弦。投以小青龙汤合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炙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白术15g,云苓15g,党参30g,黄芪30g,防风15g,白果30g。5剂。

1991年1月10日二诊:从12月6日开始,服上方5剂(每剂分2天服),喘咳减轻,已不怕冷,因自加服至15剂后,感冒完全脱体。守上方加细辛3g、干姜5g,再进。

2月5日三诊:继服上方15剂,喘咳续减,手足渐觉力增,能步行前来就诊。过去大便秘结,非服大黄不解,自服上方后,药下即肠鸣矢气,大便竟自畅行,已不服大黄多时,白苔渐退,脉已不弦。仍守上方继进以巩固疗效。

本例痰饮伏肺,脾气虚弱,卫外不固的病机与上例同。所不同的是本例感冒缠身不得脱体,常呈表里俱寒之象,故采用表里双解其寒的小青龙法为主,辅以六君、玉屏健脾益气固表,获得良效。

例87

王某,男,57岁。1975年5月14日初诊。

患“慢支”合并肺气肿已七八年,咳喘胸闷,咯白色泡沫痰,晨起尤甚,有时自汗淋漓,睡醒时咽喉、口舌干燥灼痛,食欲不振,舌尖红,舌边青紫,舌面有裂纹,舌苔薄白根部微黄,脉细弱。投以自制二参二百二海二前汤方:党参、沙参、百合、百部各15g,海蛤粉、海浮石、白前、前胡各10g。5剂。

5月28日二诊:咳喘大减,除晨起稍有一阵咳喘外,余时已不咳喘,汗亦大减,食增,苔退,但脉仍细弱。守上方再进5剂。

6月3日三诊:咳喘渐除,嘱守上方坚持长服以巩固疗效。

本例证属痰热胶结于肺,以致气液两伤所致。法当清化痰热,补养气液。故用自制二参二百二海二前汤方以补养气液,获得良效。自制二参二百二海二前汤方补养气液而不碍邪,清化痰热而不伤正,对“慢支”合并肺气肿的痰热蕴肺而气液两伤之证,疗效尚称满意。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主要在上焦肺。从邪方面看,主要是一个“痰”字,可分为寒湿痰和燥热痰两种;从证方面看,主要有肺气虚、肺阴虚和肺气阴两虚的区别。一般来说,肺有寒湿痰者容易伤气而现肺气虚证,肺有燥热痰者容易伤阴而现肺阴虚证,病延日久,又可由肺气虚发展为肺阴虚,或由肺阴虚发展为肺气虚,而成为肺的气阴两虚之证。并可由上焦肺发展到中焦脾或下焦肾,而成为肺脾同病或肺肾同病,甚至肺脾肾三脏同病之证。根据个人临床体会,其病机以寒湿痰结和肺脾气虚尤其是脾气虚者较为多见,而且脾虚不仅多见于寒湿痰结证中,还可在燥热痰结证中碰到。这是由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缘故。脾之所以成为生痰之源,是因胃为水谷之海而主津液,胃属脾之腑,脾气健运,则水谷熟腐,津液流通,痰饮就无由而生;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失职,必致水谷停滞,津液潴留,而变为痰饮。且因脾土能生肺金,具有母子关系,平时互相倚赖,病时互相影响,当肺病日久,子食母气,必损及脾,脾虚则生内湿,而痰饮上泛于肺。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司呼吸而肾主纳气,彼此关系也很密切,故痰饮咳喘病久,常由肺发展到肾而呈现肾不纳气之证。又因肺与心同居上焦,有直接影响,故痰饮咳喘病久,常由肺发展到心而呈现心阳不宣之证。

本证治法,除在急性发作期表证显著时应以祛邪为主兼扶正外,一般应在扶正培本的前提下,除其痰根,以平咳喘。属于寒湿痰结的宜温化;属于燥热痰结的宜清化;属于气虚的宜补气;属于阴虚的宜养阴;属于气阴两虚的宜补养气阴;病只在肺的宜理肺;病已及脾的必须健运脾气;病已及肾的必须固补肾气;病已及心的必须通补心气。

近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大都着眼于咳、喘、痰三字,而采用止咳、平喘、化痰的方法。但咳、喘、痰,证分寒热虚实,治别温清攻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得法,近期疗效显著;治本得法,远期疗效巩固。如果拘执一方一药生搬硬套,则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甚至发生流弊。一般来说,治标较易,治本较难。治本主要是指后天之本的脾和先天之本的肾,即脾虚为主的当补脾,肾虚为主的当补肾,脾肾两虚的当双补脾肾,但个人体会,补脾尤其重要。我对本病的瘥后处理是:①守用得效汤方1~3个月,可由隔日1剂逐渐减为隔2~3日1剂;②长期坚持服用对证的扶正培本丸剂;③在所服汤方或丸剂中,都应适当配合玉屏风散以固补卫气,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④有烟酒(尤其是烟)嗜好的,必须戒除。

“咳嗽咳嗽,医生对头。”不仅久咳难医,即使新咳也非易治。我对新病咳嗽常用自制宁咳汤(甘草15~30g,桔梗、杏仁各10~15g,冰糖30~60g)作为基本方,随证加味:风寒咳嗽加麻黄、紫苏或防风、荆芥;风热咳嗽加桑叶、薄荷、枇杷叶、马兜铃;寒湿痰加半夏、陈皮;燥热痰加贝母、瓜蒌等,尚有一定疗效。例如张某,女,53岁。久患慢性支气管炎,时作时止。近因感冒急性发作,咳嗽剧烈,引脘腹痛,胸闷气喘,痰黄稠不易出,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右脉滑数。投以宁咳汤方加瓜蒌实、枇杷叶、橘络、丝瓜络、枳壳、前胡。初服1剂,咳即大减;服至5剂,胸闷全除,咳喘基本控制,仅早晚上下床时稍有咳痰而已。《医学心悟》止嗽散(桔梗、甘草、百部、白前、紫菀、陈皮、荆芥)温清并用,平证可取,大都用以通治一切外感咳嗽,也有一定疗效。但如能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减使用,则其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