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温病条辨》的作者与成书的时代背景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生于1758~1836年间(清代乾隆至道光)。19岁时,由于父亲病故,他“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于是立志攻读医书。读到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深受张氏思想的启迪,于是他“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4年之后,他的侄子患温病,请了不少医生诊治,多是用辛温发散的药物,最终因治不得法而夭亡。吴鞠通当时因为初学医,所以“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由此,就更激励他深入研究关于温病辨证论治的问题。又过了3年,他来到北京,在检校《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他认为,吴又可“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然而“细察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于是他“又遍考晋、唐以来诸贤议论”,认为“非不珠璧琳琅”,但“求一美备者,盖不得”。对于晋、唐以来,直至当时温病学说未能得到大发展的原因,他认为:“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蓝本。”也就是说,是由于未能摆脱《伤寒论》的框框所致。他赞赏王履、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他说:“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吴又可力为卸却伤寒,单论温病,惜其立论不精,立法不纯,又不可从。”他非常拥戴叶天士,认为叶氏“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是也指出了他的缺憾:“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从他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在吴鞠通所处的时代,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努力,温病学说已经逐渐脱离《伤寒论》的框框而向前发展,但是当时并没有一部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温病学说也还未被广大医家所接受。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没有得到推广,当时医界的多数人还是沿袭伤寒法治疗温病,因此用药杂乱,收效甚微,这也就促使吴鞠通下定了发愤著书的决心。他说:“癸丑岁(1793年),都下温疫大行。诸友强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坏病,幸存活数十人,其死于世俗者,不可胜数。呜呼!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因有志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名曰《温病条辨》。”这部书完成于1798年,初刻于1813年。可以说,吴鞠通是由于对当时医界沿袭伤寒法治疗温病之时弊的不满而潜心攻读历代名家著作,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写成了《温病条辨》这部温病学专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部愤世之作,也是一部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书。

吴鞠通平生著作除了《温病条辨》外,现在所能见到的还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医学理论上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临床经验也非常丰富。他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做过深入的研究,而且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对后世诸多名家的著作也涉猎极广。他既能吸取前人的长处加以发挥,又不盲从,对前人错误观点的批评有很多地方是切中要害的。关于吴鞠通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品格,他的友人曾经有所评述。汪廷珍说他:“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稀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温病条辨·汪序》)。征保说他:“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乎仲景。其临证也,虽遇危疾,不避嫌怨。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其用药也,随其证而轻重之,而功若桴鼓”(《温病条辨·征序》)。这些评价,虽然难免有溢美之词,但是与吴鞠通著作的内容对照来看,确实也反映出了他学识渊博,学有所宗,临床经验丰富和性情刚直,不人云亦云的品格。

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这部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除了他本人的勤奋努力之外,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吴氏生活于清代中期的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即所谓“康乾盛世”。这个时期,清帝国的政权相对稳定,比较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定,这就为文人、学者读书学习,致力于研究工作和著书立说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卷帙浩繁的丛书相继问世。吴鞠通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机会“来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能够从中看到历代医家的著述,这不能不说对开阔他的视野,奠定他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的学术上,自金、元、明代直至清初,经过刘完素、王履、吴又可、喻嘉言、叶天士等医学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倡导,温病学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逐步脱离《伤寒论》的束缚而有自成体系的趋势。特别是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对《温病条辨》的成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正如吴氏自己在《温病条辨·凡例》中所说:“瑭故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为是编之作。诸贤如木工钻眼,已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做圆满会耳。”另外,从《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也可以看出,吴氏一生经历过多次温疫的流行,亲自治疗过大量的温病患者,因此他有机会在临床观察中深入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总结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这也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由以上所讲可以看出,吴鞠通是一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的伟大医学家。他在当时有利的社会条件下,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但又不落窠臼,能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而有所创见。他花费了数十年的精力,终于著成了《温病条辨》这部集温病学之大成的专著,从而丰富了中医学伟大宝库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